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活動在杭州舉行

2017年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日, 中國工程院、九三學社中央、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等單位在杭州共同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 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家的20多位院士及300多位元橋隧工程行業精英參加了論壇。

技術論壇

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主要包括“中國橋樑傳承之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二十六屆頒獎大會、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會、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七屆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高端科普報告會、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樑委員會2017年年會等內容。 紀念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支持。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委員王志珍,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鋼鐵研究總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學部主任、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委員孫永福, 全國人大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謝小軍, 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委員張秋儉, 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同軍,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何華武,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李婷, 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馮培恩, 杭州市政協主席潘家瑋,
杭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九三學社杭州市委員會主委羅衛紅, 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馬永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士傑, 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等領導同志出席了紀念會。

紀念大會

錢塘江大橋是我國老一輩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先生主持設計、建造的, 於1937年9月26日正式建成通車, 至今已有80年歷程, 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現代化鋼鐵橋, 開創了中國現代化橋樑建設的新紀元, 是中國橋樑史的一座歷史豐碑。 追溯歷史, 錢塘江大橋歷經了戰火硝煙, 見證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 也傳承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在抗戰時期, 錢塘江大橋通車僅89天, 卻為支援淞滬抗戰、輸送軍需物資、撤退候渡百姓做出巨大貢獻, 使100萬人免於戰火。 後因戰況所需, 為阻斷日軍南行, 茅以升先生親自安置炸藥, 炸毀大橋, 並寫下“抗戰必勝, 此橋必複”八個大字,

錢塘江大橋由此肩負著別樣的歷史使命。 立足當下, 錢塘江大橋已歷經80載春秋, 遠遠超過其50年的設計壽命, 卻依然屹立於錢塘江上, 依然服務於往來車輛, 與新建三橋如虹飛架南北, 雄偉壯觀。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委員王志珍同志在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會上講話。 她指出:“錢塘江大橋展示了以茅以升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希望通過系列紀念活動, 在人們心中樹立起錢塘江大橋這座愛國主義的歷史豐碑, 學習和弘揚茅以升先生‘愛國、科學、奮鬥、奉獻’的崇高精神, 激勵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以更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召開。”

為緬懷茅以升先生,傳承茅以升精神,9月26日清晨,參加此次紀念活動的各位嘉賓和廣大科技人才、青年學子集聚錢塘江畔,參觀錢塘江大橋紀念館,在茅以升先生銅像前舉行了拜謁儀式。隨後,由王志珍副主席領跑,多名院士、茅以升科技技術獎獲獎者、杭州市領導及各單位代表、全國茅以升班學生代表、浙江大學生代表、杭州茅以升實驗學校小學生代表在錢塘江邊進行了“中國橋樑傳承之跑”,體現了茅以升精神的傳承與延續,鼓勵著廣大科技人才和學子繼往開來,不斷探索。

這是9月26日在浙江杭州拍攝的六和塔和錢塘江大橋。新華社發

9月26日下午,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開幕式暨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會召開。大會公佈2016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共186人獲此殊榮。茅以升基金會所設的“茅以升科學技術獎”下設10個獎項,26年來獎勵相關領域科技教育人才3000多人,其中橋樑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已成為業內公認的最高個人榮譽獎。今年,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工學部主任陳雲敏院士及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劉漢龍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

一列火車從杭州錢塘江大橋的下層鐵路橋駛過。新華社發

此次紀念會動得到世界人民的矚目,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放了錢塘江大橋的宣傳紀錄片,這座大橋被炸、被修復的歷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中特別的篇章。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對於茅以升先生的紀念和對中國橋樑與隧道工程領域的關注跨越國界,跨越時空。

在紀念大會現場,主辦方邀請到了錢塘江大橋建設者的後代和錢塘江大橋歷史研究專家,回顧錢塘江大橋建橋、炸橋和複橋的歷史,將這段歷史展現在與會來賓眼前。錢塘江大橋歷史研究專家鐘光明講述了作為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在開工儀式上如何打破國外承建上的慣性,掛上中國國旗的歷史轉折,讓在場來賓感受到了當年錢塘江大橋中標、開工時的激動之情。當年建設者來者佛的女兒來小蘭講述了錢塘江之險對於建設者的挑戰,以及錢塘江大橋如何在炮火中克服諸多挑戰修建而成的。李文驥的外孫蔣思則講述了在戰事緊張之時,數十萬難民和大量軍需物資在錢塘江大橋實現撤離,並回顧了茅以升先生在日軍侵華軍隊到來之際親自炸橋的悲壯歷史。茅以升先生的女兒茅玉麟女士則講述了父親炸橋之時所運用的力學知識的精妙,以至於當年負責修復大橋的日本工程師如何無力修復大橋的故事。

為紀念茅以升先生在橋樑工程和工程教育領域的貢獻,傳承茅以升先生“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架設安全上學之橋,茅以升基金會積極推動開展“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專案,目前已在5省市架設了10座小橋,另有3座在建,解決了數千名小學生涉水上學和數萬名村民“過河難”問題。在此次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大會上,播放了《茅以升公益橋》宣傳片。此次紀念大會,對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茅以升公益橋專案的14位專家、企業和個人授予“小橋愛心天使”稱號,以感謝他們在紀念茅以升先生、傳承匠心精神方面所做的貢獻!他們有的捐款、有的奉獻時間、捐贈材料、有的無償設計,還有的運用大橋拉小橋、以建代捐等方式,積極為山區孩子高品質搭建小橋。和平年代的“小橋大愛”則是用實際行動傳承著老一輩科技人員的愛國情懷,傳遞著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

獲得“小橋愛心天使”稱號的奉獻者接受了採訪,講述了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在開工建設中對當地村民生活的改變,對孩子們的影響,以及對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理念的傳承。茅以升公益橋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邵長專博士表示,建設小橋的初衷是為改善貧困山區孩子上學條件,“小橋的建設讓我們體會到更多來自生活的聲音,上學的孩子需要我們,山區的村民需要我們,大學生實踐也需要我們!”

隨後,紀念大會總結了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茅以升班同學的暑期訪學活動,會上還接受了茅以升先生母校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送來的禮物。

茅以升基金會是由茅以升先生生前擔任過職務的十幾個單位於1991年發起成立的,為傳承弘揚茅以升先生精神,鼓勵科技人才取得更大進步,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大貢獻,茅以升基金會圍繞橋樑特色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科技獎勵和科普活動。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工作得到了有關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與肯定,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表彰。

9月27日,舉行了以“可持續發展的橋隧工程”為主題的第七屆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參加會議的22位國內外院士圍繞橋隧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進步和工程實踐展開討論,並做主題演講。2016年度“茅以升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工學部主任陳雲敏院士也作了主題報告。

錢塘江大橋通車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得到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公路學會、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九三學社浙江省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杭州市人民政府(交通局)、浙江大學、上海鐵路局、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由清華大學、北京市科協、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九三學社杭州市委等單位協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茅以升班學生代表、浙江大學學生代表、杭州茅以升實驗學校小學生代表等參與了紀念活動。

以更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召開。”

為緬懷茅以升先生,傳承茅以升精神,9月26日清晨,參加此次紀念活動的各位嘉賓和廣大科技人才、青年學子集聚錢塘江畔,參觀錢塘江大橋紀念館,在茅以升先生銅像前舉行了拜謁儀式。隨後,由王志珍副主席領跑,多名院士、茅以升科技技術獎獲獎者、杭州市領導及各單位代表、全國茅以升班學生代表、浙江大學生代表、杭州茅以升實驗學校小學生代表在錢塘江邊進行了“中國橋樑傳承之跑”,體現了茅以升精神的傳承與延續,鼓勵著廣大科技人才和學子繼往開來,不斷探索。

這是9月26日在浙江杭州拍攝的六和塔和錢塘江大橋。新華社發

9月26日下午,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開幕式暨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會召開。大會公佈2016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共186人獲此殊榮。茅以升基金會所設的“茅以升科學技術獎”下設10個獎項,26年來獎勵相關領域科技教育人才3000多人,其中橋樑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已成為業內公認的最高個人榮譽獎。今年,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工學部主任陳雲敏院士及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劉漢龍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

一列火車從杭州錢塘江大橋的下層鐵路橋駛過。新華社發

此次紀念會動得到世界人民的矚目,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放了錢塘江大橋的宣傳紀錄片,這座大橋被炸、被修復的歷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中特別的篇章。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對於茅以升先生的紀念和對中國橋樑與隧道工程領域的關注跨越國界,跨越時空。

在紀念大會現場,主辦方邀請到了錢塘江大橋建設者的後代和錢塘江大橋歷史研究專家,回顧錢塘江大橋建橋、炸橋和複橋的歷史,將這段歷史展現在與會來賓眼前。錢塘江大橋歷史研究專家鐘光明講述了作為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在開工儀式上如何打破國外承建上的慣性,掛上中國國旗的歷史轉折,讓在場來賓感受到了當年錢塘江大橋中標、開工時的激動之情。當年建設者來者佛的女兒來小蘭講述了錢塘江之險對於建設者的挑戰,以及錢塘江大橋如何在炮火中克服諸多挑戰修建而成的。李文驥的外孫蔣思則講述了在戰事緊張之時,數十萬難民和大量軍需物資在錢塘江大橋實現撤離,並回顧了茅以升先生在日軍侵華軍隊到來之際親自炸橋的悲壯歷史。茅以升先生的女兒茅玉麟女士則講述了父親炸橋之時所運用的力學知識的精妙,以至於當年負責修復大橋的日本工程師如何無力修復大橋的故事。

為紀念茅以升先生在橋樑工程和工程教育領域的貢獻,傳承茅以升先生“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架設安全上學之橋,茅以升基金會積極推動開展“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專案,目前已在5省市架設了10座小橋,另有3座在建,解決了數千名小學生涉水上學和數萬名村民“過河難”問題。在此次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紀念大會上,播放了《茅以升公益橋》宣傳片。此次紀念大會,對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茅以升公益橋專案的14位專家、企業和個人授予“小橋愛心天使”稱號,以感謝他們在紀念茅以升先生、傳承匠心精神方面所做的貢獻!他們有的捐款、有的奉獻時間、捐贈材料、有的無償設計,還有的運用大橋拉小橋、以建代捐等方式,積極為山區孩子高品質搭建小橋。和平年代的“小橋大愛”則是用實際行動傳承著老一輩科技人員的愛國情懷,傳遞著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

獲得“小橋愛心天使”稱號的奉獻者接受了採訪,講述了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在開工建設中對當地村民生活的改變,對孩子們的影響,以及對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理念的傳承。茅以升公益橋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邵長專博士表示,建設小橋的初衷是為改善貧困山區孩子上學條件,“小橋的建設讓我們體會到更多來自生活的聲音,上學的孩子需要我們,山區的村民需要我們,大學生實踐也需要我們!”

隨後,紀念大會總結了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茅以升班同學的暑期訪學活動,會上還接受了茅以升先生母校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送來的禮物。

茅以升基金會是由茅以升先生生前擔任過職務的十幾個單位於1991年發起成立的,為傳承弘揚茅以升先生精神,鼓勵科技人才取得更大進步,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大貢獻,茅以升基金會圍繞橋樑特色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科技獎勵和科普活動。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工作得到了有關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與肯定,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表彰。

9月27日,舉行了以“可持續發展的橋隧工程”為主題的第七屆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參加會議的22位國內外院士圍繞橋隧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進步和工程實踐展開討論,並做主題演講。2016年度“茅以升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工學部主任陳雲敏院士也作了主題報告。

錢塘江大橋通車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得到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公路學會、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九三學社浙江省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杭州市人民政府(交通局)、浙江大學、上海鐵路局、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由清華大學、北京市科協、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九三學社杭州市委等單位協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茅以升班學生代表、浙江大學學生代表、杭州茅以升實驗學校小學生代表等參與了紀念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