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麻塘,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最近卻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麻塘, 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

最近卻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大家很好奇吧。 。 。

別急!神秘的面紗即將為您揭曉!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是什麼道理呢?

道理很簡單,

眾人拾柴火焰高,

這個小山村需要您的説明!

這個小山村玩起了眾籌,

一起眾籌脫貧致富項目!很新穎哦。 。 。

↓↓↓

經“全國紅十字系統首屆眾籌扶貧大賽”初賽評審會評審, 51個專案從139個參賽專案中脫穎而出入圍決賽, 其中凱裡市的“麻塘蠟染 脫貧‘法寶’”成功入圍“全國紅十字系統首屆眾籌扶貧大賽”決賽。

這次眾籌扶貧大賽, 通過線上+線下培訓, 對提報項目的地方紅十字會、參賽團隊進行培訓, 提高全國紅十字會系統對互聯網人道資源動員的認識和操作能力。 充分動員互聯網人道資源, 回應國家精准扶貧政策。 達到“建隊伍、做品牌、出成效”的目標

一:建隊伍

通過參與大賽, 培養一直具有互聯網意識到紅十字隊伍。

二:做品牌

打造一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紅十字品牌活動, 塑造博愛家園項目的互聯網品牌。

三:出成效

通過農產品預售, 幫助受益農戶脫貧增收, 展現紅十字會在精准扶貧方面的工作成效。

麻塘, 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區西北方向, 隸屬于龍場鎮管轄。 麻塘居住著一群頭戴射日紅纓帽的人, 自稱“(亻革)家”, 傳說是後羿的後代, 他們散居在凱裡西北魚洞、龍場各鄉, 僅1萬多人口。

(亻革)家是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 不列入55個少數民族之內, 是一個沒有辨別的民族。 (亻革)家最有特色的就是他們的服飾, 他們的服飾女繁男簡, (亻革)家的女式裝束有如古代的將軍,

全身上下披掛起來威風凜凜, 頭上帶著藍底白麵鏽有祥雲圖案的帽子, 象徵藍天白雲, 帽子頂部一圈紅緞環繞相圍, 象徵太陽, 後面有四根紅穗, 象徵萬丈光芒, 一隻銀箭插於紅緞圓圈之中。 也可以這樣理解, 在藍天白雲之上的太陽被一之箭射中, 這是從後裔射日的傳說中而來。 而他們的日常的裝束相對簡單些, 從其顏色和樣式上看, 便有別于苗家。

麻塘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革家村寨, 寨中村民平時務農, 閒時做蠟染、繡花衣。 曾有人認為麻塘(亻革)家是苗族的一個分支, 但他們的的確確是單獨的一個民族, 這從他們的風俗、服飾、刺繡工藝上可以看出。 跟苗族不同的是, 他們的待客之道是勸飯重於勸酒, 所以你到革家來,

一定先飯飽, 然後才酒足。 革家歷來崇拜祖宗, 有每餐必供祖宗之俗。 而且家家族共祭一個“祖鼓”, 祖鼓供幾十年才舉行一次的祭祖儀式使用, 他們謂之過“哈戎節”, 如果你到這兒的時候剛好趕上, 真是幸運。

《淮南子·本經訓》中有記載:“堯之時, 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 而民無所食。 ”於是善於射箭的後羿便張弓搭箭射日除害。 後羿因救民于水火而成了英雄, 活在上古的神話裡, 也活在革家人的生活中。

革家蠟染, 其歷史非常悠久。 這些古樸大方的蠟染, 花紋別致, 多數表現大自然的雄虎猛獸、花鳥蟲魚, 充分反映出革家人對美好生活無限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革家婦女在蠟染技術上有很強的天賦, 人人都是蠟染的能手。

按照革家的風俗和規矩, 女孩子五六歲的時候, 就要學會點蠟花、刺繡, 女孩子長大出嫁時穿的盛裝也是靠自己親手製作的。

亻革家蠟染歷史悠久, 以圖案均勻、疏密相間、花紋別致、風格獨特著稱於世。 亻革家女孩從八九歲就隨母學點蠟, 十七八歲便獨具匠心, 成為蠟染能手。 蠟染工具, 蠟刀杆長不足七釐米, 刀高僅零點三釐米左右。 由呈三角形的薄銅片疊合而成, 每套十餘把大小不一。 蠟板(畫板), 點蠟花, 根據布料的大小精心構思圖案, 用剪紙圖案的外形, 在布上組合構成圖, 確定其位置。

亻革家蠟染, 是蜂蠟與藍腚釀成的原料製作, 先用蠟繪圖於布而後染之, 蠟則圖現, 故名“蠟染”。 蠟染主體以太陽為定位點, 再以幾何圖形及各種動物形象周圍相間而成。 亻革家蠟染美麗多姿,裝飾味濃,造型純樸,是亻革家婦女用純手工點蠟繪製而成的民族工藝品。亻革家蠟染是亻革家生活、勞動實踐的真實寫照,是亻革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亻革家人有語言沒有文字,蠟染是 亻革家傳承歷史的一種方式。亻革家蠟染有著悠久歷史,遠在殷商是時期的圖案紋樣,亻革家蠟染仍然能體現,就好象沒有文字的一部史書,在亻革家人中千古流傳,承襲不忘。 現在亻革家蠟染除了可做成傳統的盛裝和便裝外,加入現代元素,蠟染可製作成窗簾、掛畫、門簾、桌布、凳椅墊布、雨傘套、提包、書包、圍巾、絲巾、被面、枕巾等,為現代人們的生活家居裝點添彩。

麻塘革家村寨口的那家木屋子裡,掛滿了一幅幅的蠟染圖。這些蠟染都是楊正英的作品,她正在客廳一筆一筆的描畫她的蠟染。楊正英七八歲就開始學習蠟染,80年代開始自己做蠟染。在同行之中,她是一個佼佼者,她蠟染已經達到心中有畫,爐火純青的境界。她憑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獲得“凱裡名匠”、“黔東南名匠”之稱。

亻革家人不僅熱情好客,而且勤勞致富,這次眾籌扶貧大賽從紅十字會系統篩選200個團隊上線眾籌,預計銷售產品200萬。

入圍專案名單

▼▼▼

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寨裡7戶極貧家庭脫貧問題,每戶計畫通過銷售他們根據訂購人要求而親自製作的臘染,或接待體驗者和遊客,實現增收10000元,共需70000元。

2、紅十字博愛家園專案援助了該寨45萬元,其中一項幫助建起了具有亻革家民族特色的風雨長廊。寨裡通過商議,想在長廊裡面為婦女、老人建一個製作臘染的集中風景點,現在還需要60套桌椅板凳,每套210元,共需12600元。當博愛家園專案亻革家寨亭子專案實景圖一出來,袁主任便開始籌畫著在亭子長廊點蠟染的桌子,這樣一來,便可解決了一百戶家庭年老、無業、外出打工人們的生計問題,同時也將亻革家蠟染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可這長廊桌子的費用卻成了村子所以人擔心的問題,這次活動希望通過大家的助力來解決長廊桌子的費用,讓年邁、外出打工的鄉親們在家門口工作,通過蠟染吸引更多的遊客,也讓年幼的孩子們通過舞蹈掙取一份收入填補家庭。

計畫籌集82600元

資金用途:50%原材料,30%貧困農戶回報,20%眾籌活動的物流、包裝

運費:包郵

承諾:眾籌結束後72小時發貨

聯繫電話:18375288920

微信號:18375288920

【溫馨提示】

該工藝品可自訂,若需指定圖案,可提前與我們聯繫。您也可親自到現場現學蠟染的繪製,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親自體驗蠟染的製作過程。

眾人拾柴火焰高

各位走過路過的朋友們

獻上您的愛心

咱們一起幫助這個小山村脫貧致富

全國包郵:默認順豐、郵政(不指定快遞)

部分來源於:風情凱裡

編輯:吳銘瑩

網路編輯:吳娟

亻革家蠟染美麗多姿,裝飾味濃,造型純樸,是亻革家婦女用純手工點蠟繪製而成的民族工藝品。亻革家蠟染是亻革家生活、勞動實踐的真實寫照,是亻革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亻革家人有語言沒有文字,蠟染是 亻革家傳承歷史的一種方式。亻革家蠟染有著悠久歷史,遠在殷商是時期的圖案紋樣,亻革家蠟染仍然能體現,就好象沒有文字的一部史書,在亻革家人中千古流傳,承襲不忘。 現在亻革家蠟染除了可做成傳統的盛裝和便裝外,加入現代元素,蠟染可製作成窗簾、掛畫、門簾、桌布、凳椅墊布、雨傘套、提包、書包、圍巾、絲巾、被面、枕巾等,為現代人們的生活家居裝點添彩。

麻塘革家村寨口的那家木屋子裡,掛滿了一幅幅的蠟染圖。這些蠟染都是楊正英的作品,她正在客廳一筆一筆的描畫她的蠟染。楊正英七八歲就開始學習蠟染,80年代開始自己做蠟染。在同行之中,她是一個佼佼者,她蠟染已經達到心中有畫,爐火純青的境界。她憑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獲得“凱裡名匠”、“黔東南名匠”之稱。

亻革家人不僅熱情好客,而且勤勞致富,這次眾籌扶貧大賽從紅十字會系統篩選200個團隊上線眾籌,預計銷售產品200萬。

入圍專案名單

▼▼▼

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寨裡7戶極貧家庭脫貧問題,每戶計畫通過銷售他們根據訂購人要求而親自製作的臘染,或接待體驗者和遊客,實現增收10000元,共需70000元。

2、紅十字博愛家園專案援助了該寨45萬元,其中一項幫助建起了具有亻革家民族特色的風雨長廊。寨裡通過商議,想在長廊裡面為婦女、老人建一個製作臘染的集中風景點,現在還需要60套桌椅板凳,每套210元,共需12600元。當博愛家園專案亻革家寨亭子專案實景圖一出來,袁主任便開始籌畫著在亭子長廊點蠟染的桌子,這樣一來,便可解決了一百戶家庭年老、無業、外出打工人們的生計問題,同時也將亻革家蠟染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可這長廊桌子的費用卻成了村子所以人擔心的問題,這次活動希望通過大家的助力來解決長廊桌子的費用,讓年邁、外出打工的鄉親們在家門口工作,通過蠟染吸引更多的遊客,也讓年幼的孩子們通過舞蹈掙取一份收入填補家庭。

計畫籌集82600元

資金用途:50%原材料,30%貧困農戶回報,20%眾籌活動的物流、包裝

運費:包郵

承諾:眾籌結束後72小時發貨

聯繫電話:18375288920

微信號:18375288920

【溫馨提示】

該工藝品可自訂,若需指定圖案,可提前與我們聯繫。您也可親自到現場現學蠟染的繪製,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親自體驗蠟染的製作過程。

眾人拾柴火焰高

各位走過路過的朋友們

獻上您的愛心

咱們一起幫助這個小山村脫貧致富

全國包郵:默認順豐、郵政(不指定快遞)

部分來源於:風情凱裡

編輯:吳銘瑩

網路編輯:吳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