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軌道交通邁入新黃金期 產業生態圈將成加速器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文多

飛速發展的軌道交通事業可以說是中國速度的一個“縮影”。 在產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10年後, 未來將如何繼續提速?9月28日上午, “創新中國·產業生態圈的成都實踐”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在成都市新都區召開。 會上,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等大咖紛紛發表主題演講, 並就產業發展展開熱烈討論。

倡議共建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在28日舉行的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上,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原巡視員李國勇等行業大咖做了主題演講。 他們的演講, 既對我國軌道交通事業的既往發展給予了高度讚揚, 亦對行業現狀與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

“過去十年, 是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最快的十年。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國勇在會上披露, 目前共30個城市建成了運營軌道, 里程共計4152公里, 其中地鐵里程3168公里, 占比76%。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則提到, 多年以來, 我國僅高鐵年投入就達到8000億元, 軌道交通裝備的製造年投入達到1500億元。 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版), 到2020年, 中國鐵路網將達15萬公里, 其中,

高速鐵路3萬公里, 覆蓋80%以上大城市, 形成“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格局。 李毅中認為, 軌道交通已成為我國的“國家名片”, 並伴隨著“一帶一路”走向國際。

在看到目前地方政府發展軌道交通事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建設資金來源也越來越多後, 李國勇則建議道:“我國現在已經是軌道交通的大國, 各地的情況大不相同, 尤其是西部地區地形更加複雜, 應該有各自的發展模式, 應該允許大膽試點。 ”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 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的完善需要各界的共同探索, 而產業生態圈則是可行的方式。

“要形成共生共榮、協同演化的產業生態圈。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提到產業生態圈時表示,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背景下,

製造環節的附加值將越來越高, 產業鏈的前後延伸, 可以支撐城市發展, 也能全面提升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活力。

黃群慧還就培養軌道交通生態圈創新能力, 提出了四大建議:一是修補製造業創新鏈條,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二是構建創新網路;三是改善中小企業創新的生態位元, 提高中小企業製造創新能力;四是加強各層次工程技術人員培養, 提高技術工人的創新能力。

峰會最後, 與會嘉賓代表共同發佈了題為《共建產業生態圈 引領軌道交通新發展》的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倡議:各方攜手努力, 共建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為提升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國際競爭力貢獻力量。

樣本新都劍指千億產業集群

此次峰會選址成都市新都區召開, 與成都良好的軌交發展環境及新都區的產業基礎密不可分, 而會上提到的軌道交通生態圈, 則是新都區正著力打造的項目之一。

當前, 成都正努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也將軌道交通產業作為五大突出發展產業之一, 並將成都打造為“世界軌道交通之都”。 而在成都當地的新都區, 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正呼之欲出。 該區欲從供需兩端發力, 著力打造有機融合、良性迴圈的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形成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而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 則成為了新都區發展軌道交通產業的落腳點, 以中車成都公司為龍頭, 瞄準主流制式和新制式市場發展方向,

重點發展城際動車組、地鐵、有軌電車製造和檢修, 新能源動力及工程化研發製造以及維保等業務。

關於新都在軌道交通產業的謀篇佈局, 新都區主要負責人表示, 新都將聚焦產業鏈、創新鏈、高端環節和關鍵領域, 實施大產能、大比分、大驅動等軌道產業生態圈事業, 於2025年實現500億元產值規模, 未來則是千億級規模。

(實習生俞瑤對此文亦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