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普陀山這塊著名的大石頭,和它拍照竟然有這麼多講究!你知道嗎?

《心字石》張性初

海天勝跡在西天,

一字紅心耀眼先。

恒作人間功德事,

是心即佛量無限。

當代詩人張性初作的《心字石》一詩, 道出了佛家以修心為上,

“心即是佛”的真義, 也是對這塊巨石的禪釋。

普陀山西天香道長約2公里, 石磴或條石鋪成。 舊為山徑, 部分路段築於解放前, 1979年後經管理局、佛協多次重修。 1996年6月取名菩提路。 沿西天景區石階直上, 便有千年古樟、心字石、梅福庵、靈佑洞、磐陀石、說法台石、五十三參石、二龜聽法石、觀音洞等景致,

沿途林木蔥蘢, 奇岩多姿, 而“心字石”往往是香遊客弛步逗留之處。

心字巨石斜臥於西天門西南, 廣約300餘平方米, 圓渾平滑, 中鐫刻一巨大的“心”字, 此字長5米, 寬7米, 字跡蒼勁有力。 落款:“一片婆心, 本自明鏡, 四大乾坤, 釋子僧寶頭陀手作、經理刻石。 ”刻于清末民國初。 中心一點可容八九人同坐, 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 真可謂“心懷博大”, 是普陀山單字石刻之最, 國內也是罕見。

心字石不遠處有蛇頭岩, 民間傳說“佛試蛇心”即出典於此。

在心字石上方約 5 米峪穀間有一石叫蛇頭石。 向外伸展, 隱現於草莽荊棘之間, 方唇薄頜, 張睛露膜, 酷似蛇首。 距此石不遠處的西天門西側又有一石, 形肖似蛤蟆, 翹首向蛇, 坦然自若。 傳說觀音與 一蟒蛇精鬥法, 以神力鬥敗蛇精, 將蛇精點化成石並得道。 一天, 觀音菩薩在蛇背上放上一隻蛤蟆, 以試蛇心。 可那蟒蛇寂然不動, 絲毫沒有傷害蛤蟆之意, 這便是“佛試蛇心”故事的由來。 後人在蛇首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的這個巨大的“心”字,

更是妙筆點題, 耐人尋味。

“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現象。 佛家講“心證”, 心與佛相印證。 講“心法”, 心結之法。 講“心眼”, 心地洞明如目之見物。 講“心波”, 佛念如波浪疊生。 講“心珠”, 佛性如寶珠之瑩。 講“心燈”, 守靜而不暗昧。 禪宗認為“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在通向西天的路上, 能否達到各自理想的彼岸, 取決於“心”, 見性成佛直指人心, 以“我心即山河大地”, 來徹悟佛法真諦。

據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石上講說“心經”, 印證佛家修心為上、心懷博大的文化精髓。 香遊客到此處繞著心字環行, 或坐在心字中攝影留念, 以作對佛誠心或人間友情的象徵。

曾聽導遊講, 心字拍照也有講究。 在心字上方照的, 說是留給心上人的。 心字旁邊照的, 留心給身邊人。 心字底照的, 自然留住心底人。 一人拍照表示一心一意, 二個人拍照是兩心相悅, 多個人拍照是同心協力。 切不可三人拍, 謂之三心二意。 哈哈, 這也許是導遊的吉利之說罷了。

而今作為旅遊景點之一, 人們在“心字石”上拍張照, 可證愛情、證友情、證親情、證人情。眾多男女青年遊覽到此,攝影留念,以作愛情和友誼的象徵,亦可見“心”之圓通廣大。

磐石試心堅,塵意纏綿,高山流水證禪源,了卻靈河生死約,便是神仙。

休說別時難,萬事皆緣,悲歡離合尋常看,但願此情盟不二,碧海青天。

——方牧《浪淘沙·心字石》

作者:莊和剛

可證愛情、證友情、證親情、證人情。眾多男女青年遊覽到此,攝影留念,以作愛情和友誼的象徵,亦可見“心”之圓通廣大。

磐石試心堅,塵意纏綿,高山流水證禪源,了卻靈河生死約,便是神仙。

休說別時難,萬事皆緣,悲歡離合尋常看,但願此情盟不二,碧海青天。

——方牧《浪淘沙·心字石》

作者:莊和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