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陵巧借“外腦”育良種 百畝棗林只需一人管理

記者冒雨採訪棗林的種植模式(董天力 攝)

樂陵市國家棗樹良種基地裡種植的棗樹苗(董天力 攝)

大眾網樂陵9月26日訊(記者 程吉童 通訊員 王志)“1個人1部手機就可以實現對棗林的視頻監控和水肥的精確控制。 ”9月26日, “生態棗鄉·活力樂陵”第二屆中國網路媒體樂陵行的採訪團走進了樂陵市國家棗樹良種基地, 地面上覆蓋的3年不用鋤草的園藝幕布以及以色列進口的肥水一體化系統,

引起了全國網媒記者們的關注。

樂陵市國家棗樹良種基地位於冀魯邊革命紀念園南側, 於2017年修建, 建設總面積為110畝, 包括品種資源保存區、選種試驗區、品種比較試驗區和高效栽培示範區, 共種植棗優良品種和新品系50多個, 為樂陵市及山東棗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基地相關工作人員說:“我們採用了以色列進口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和物聯網系統。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 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 使水肥相融後, 通過管道、噴槍或噴頭形成噴灌、均勻、定時、定量, 噴灑在作物發育生長區域, 使主要發育生長區域土壤始終保持疏鬆和適宜的含水量。 借助互聯網技術,

一部手機即可實現視頻監控、水肥精確控制, 110畝的棗林4000多株棗樹, 平時只需要1人管理。 ”

看到這裡, 來自水母網的記者張秀秀深感不可思議, “第一次聽說這麼先進的棗樹管理技術, 這在以往根本不敢想像僅僅靠1個人、1部手機, 就能看管好100多畝的棗林, 而且對水肥的控制達到了極其精准的程度!看來樂陵真是一片值得我們深入發掘的土地。 ”

據瞭解, 國家棗樹良種基地以金絲小棗品系、鮮食棗品種、優質抗裂棗品種為育種、實驗目標。 截至目前, 已栽植棗樹兩萬余株, 建設道路1000米, 開挖溝渠2000米, 護欄1500米, 施用有機肥300餘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