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祛黑斑的中藥,這樣用防血栓,還能降血壓

擴張血管防血栓, 還能祛黑斑的藥

赤芍, 又名木赤芍、紅芍藥、臭牡丹根等。 藥用為毛茛科植物芍藥、草芍藥、川赤芍的根。 性涼, 味酸苦。

入肝經。 具有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等功效。 主要用於治療熱入營血、斑疹、經閉、跌打損傷、疥癩、酒糟鼻等病證。

【現代研究】

芍藥根的化學成分有芍藥苷、赤芍甲素、赤芍乙素, 以及苯甲酸、樹脂、揮發油、鞣質、β穀甾醇、棕櫚酸色素、蔗糖等。 有的還包括花青素、醛酮、酚、生物鹼、天冬精等化合物, 以及澱粉、黏液質、蛋白質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 芍藥具有鬆弛平滑肌和擴張血管, 提高耐缺氧能力, 抗血小板凝聚, 防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環及降低門脈高壓以及解痙作用。

商品赤芍100%煎劑對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芍藥苷稍有消炎作用, 對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

【日常應用】

本品用於瀉血分之熱, 臨床用法多與其他藥相配合煎湯使用, 治療疥癬、酒糟鼻、面瘡以美容健膚、養顏。 常用劑量:煎湯內服6〜15克;外用適量。

【內服】

1、治療酒糟鼻:赤芍藥100克, 赤土125克, 防風、地骨皮、何首烏、當歸、山梔各100克, 炙甘草50克, 上藥共研為細末, 每次服用10克, 飯後用溫酒或茶水調下, 每日3次。

2、治療產後虛羸瘦、肌肉不澤等:赤芍藥、五味子各50克, 人參、麥門冬(去芯微炒)、川芎、玄參、炒當歸、白茯苓(去黑心)、生幹地黃(焙)、白薇、牡丹皮、炙甘草各1.5克, 上藥共研為末。 每次15克, 加生薑3片, 紅棗2枚, 水煎後去滓, 溫時服用, 每次20毫升, 每日3次。

3、治療丹毒、蜂窩組織炎:赤芍藥10克, 生甘草6克, 大黃9克, 金銀花、蒲公英、丹參、黃芪各15克, 川芎12克, 水煎服,

每次20毫升, 每日3次。

【外用】

1、治療面皯:赤芍藥、防風、細辛、白芷、茯苓、杏仁(去皮)各50克, 上藥共搗為散, 以白蜜500毫升和散, 先以水銀霜敷面3日, 用藥敷面, 每夜先用漿水洗面後敷藥。

2、治療酒糟鼻:赤芍藥、陳皮、當歸、熟地、川芎、紅花、酒炒黃芩各等份, 炒五靈脂末3克, 以上除五靈脂外, 各藥水煎取汁, 調五靈脂末。 每次服3克, 每日3次。 同時, 外用桐油約30毫升, 加黃連10克, 用天吊藤燒, 使油熟, 冷卻後慢慢塗在患處。

3、治療面部黑斑黑痣:赤芍藥、當歸(切焙)、防風(去叉)、白芷、槁本(去苗土)、辛夷、牛膝(切焙)、川芎、商陸、細辛(去苗葉)、密陀僧(細研)、獨活(去蘆頭)、葳蕤、木蘭皮、蕤仁各100克, 杏仁(湯浸去皮尖〉、丁香、零陵香、珍珠屑、麝香各50克, 油500毫升, 獐鹿髓(豬骨髓也可代之)、牛髓(豬骨髓也可代之)各500克,

蠟(煉過者)200克, 以上26味藥, 先將髄以水浸, 令白取出, 除珍珠屑、麝香外, 餘藥並研碎, 然後將油、髓、蠟入鍋內, 放入諸藥, 用文火煎之, 當白芷色黃, 用新綿濾去滓, 把珍珠肩、麝香分別研細為末, 放入煎汁中, 熬成膏, 放入瓷器內備用。 每晚睡前, 將藥膏塗於面上, 晨起後用溫水洗淨。

【按語】

赤芍入肝、脾經。 瀉肝脾之火, 降氣, 行血, 破瘀, 多與當歸、生地等配伍, 治癰瘡、疥癬、酒糟鼻以達到健膚美容、養顏等功效。 《本草經疏》載:為“手足太陰引經藥”。 《滇南本草》載:“瀉脾火, 降氣, 行血, 破瘀, 散血塊, 止腹痛, 退血熱, 攻癰瘡, 治疥癬。 ”因其有活血化瘀之功, 對蝴蝶斑、雀斑等色素沉著有一定療效, 與白芷等中草藥合用效果更為顯著, 而且還有增白作用, 是一種可長期使用的非激素增白祛斑劑。

☟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