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資料開放創新實驗室今啟用

9月25日上午,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資料開放創新實驗室在上海國際汽車城啟用。 實驗室致力於建設一個面向行業、服務全社會的世界級專業化大資料開放創新平臺, 將聚焦大資料分析在車輛監控、用戶畫像、交通出行、電池監控、碳積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爭取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資料開放創新實驗室是在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資料獲取與監測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的。 2011年, 嘉定成為中國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區, 為了加強示範運行的監控和評價,

對示範運行車輛、動力電池和配套基礎設施日常運行狀態進行監控, 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在2014年與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上海市嘉定區光彩基金促進會發起成立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資料獲取與監測研究中心”。

目前, 該資料中心已接入了59個新能源汽車品牌、110個車型、累計超過13萬輛新能源汽車。 資料中心在彙聚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資料資源基礎上, 此次率先開展資料開放創新示範, 成立了新能源汽車資料開放創新實驗室。 “希望實驗室在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解決交通擁堵、節能減排等方面都能發揮作用, 實現大資料融合研究, 對不同研究方向、不同領域的研究機構提供資料和服務,

實現資料互聯互通, 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榮文偉表示。

作為首批簽約單位, 國家可信嵌入式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交通運輸大資料系統與安全實驗室(同濟大學)、上海市大資料技術與應用創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資料科學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上海充換電設施公共資料獲取與檢測平臺(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資訊中心6家單位與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資料獲取與監測研究中心簽約。 簽約單位將與資料中心共同採用建立聯合實驗室、開放實驗室等形式, 圍繞資料實驗室平臺安全和軟硬體系統建設、交通規劃、資料互聯互通、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實驗室建設將分為三個階段。 到2017年底, 將至少有15萬輛車接入大資料平臺, 資料量將達2TB, 形成30人的分析團隊;到2018年底, 有20萬輛車接入大資料平臺, 資料量將達5TB, 形成50人的分析團隊;到2020年底, 30萬輛車接入大資料平臺, 資料量將達15TB, 形成100人的分析團隊。 實驗室力爭為政府在新能源汽車政策制定與評估、為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製造、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和電池企業在各自領域的分析和研究、為社會各界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和使用上提供科學有效的資料支撐。

“大資料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的源動力。 打造功能齊全的資料開放應用公共服務平臺,

將帶動產品研發、業務管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 ”市經信委副主任黃甌表示。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 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趨勢下, 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已經是必然趨勢。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資料開放創新實驗室所在地嘉定, 汽車產業發展雄厚, 區內汽車產業鏈完整, 集聚了包括大眾、上汽、舍弗勒、德爾福等在內的數百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 專業人才兩萬多名, 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6個, 研發機構100多家。 目前, 嘉定正大力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努力建設世界汽車產業中心。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王志彥 圖片編輯:曹立媛 編輯郵箱:jfshquxian@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