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子的哪句名言,被習近平總書記4次引用,透露出一個什麼重大信號

十八大後,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 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思想, 這一思想的核心, 就是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 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思想根源。 這一思想根源, 又以老子的政治哲學為最深厚。

老子是第一個提出以百姓心為心的政治思想家, 並且形成了以百姓心為心的政治哲學體系。 以執政者為中心, 還是以百姓為中心, 只要看看《老子》第30章、第31章就清楚了。 打了勝仗, 對執政者來說, 是好事, 但在老子看來, 即使是自衛戰爭得勝了, 也應該以悲哀泣之,

以喪禮處之。 因為, 對百姓來說, 即使是勝仗, 但“師之所處, 荊棘生焉;大軍之後, 必有凶年”。 只有以百姓心為心, 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在政道方面, 《老子》第49章明確提出, 聖人恒無心, 以百姓心為心。 就是說, 執政者不應該有與百姓不同的主觀願望, 實現百姓所嚮往的美好生活, 就是執政者永遠的任務;第57章又提出, 要實現百姓心為心, 就必須無為而治, 讓百姓自富自化自樸自正;第74章還提出, 要根據百姓的意願制訂法律, 以法治國要以百姓的願望為中心。

在德道方面, 老子在第2章對執政者明確提出了為官之德, 就是執政者必須為百姓服務, 就是生而不有, 作而不辭, 為而不恃, 功成不居, 不與百姓爭利, 對百姓要講言善信(第8章)、第81章講對百姓要為而不爭。

在治道方面, 老子認為國家機器要服務于百姓, 第32章明確提出了百姓自治與政府管理的分工與許可權, 提出知止不殆的觀點, 國家要承擔社會發展的公共管理職能, 特別是要救助百姓的弱勢群體, 第79章提出損有餘補不足的思想;《老子》第54章還提出了身、家、鄉、國一體的治理體系, 治國要從百姓的身心健康開始;老子在第17章還提出了百姓評價政治的功能。

在術道方面, 《老子》第49章和第66章提出了執政者的群眾路線, 認為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執政者與百姓的關係, 就是民上與民下的關係, 身前與身後的關係, 執政者要在上面領導百姓, 就必須深入百姓當中, 政令要反映百姓的要求(其在民前也,

必身後之;其在民上也, 以言下之);執政者要帶領百姓前進, 就必須經常跟在百姓後面, 聽聽百姓說什麼, 看看百姓在做什麼。 執政者要和百姓“渾其心”, 與百姓打成一片, 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樂推而不厭”。

在器道方面, 老子在第80章認為, 要實現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必須要解決百姓的民生問題, 無“狎其所居, 無厭其所生”(第72章), 為百姓提供豐富的的物質產品, 滿足人們正常生活需求, 因此要有車要船, 食要甘, 服要美, 居要安, 俗要樂(第80章)。

所以, 老子的政治哲學, 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百姓心為心的政治哲學體系, 它從政道、治道、德道、術道、器道五個方面提出了國家政治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在老子看來, 實現百姓心,

就是政治的本質;實現百姓心的政治, 就是人類最好的政治。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思想, 與老子的以百姓心為心的政治哲學體系, 有相通之處。

習近平早在1989年1月福建甯德市委書記的任上, 就曾在“黨員基本功——密切聯繫群眾”的文章中, 第一次引用“以百姓心為心”;2007年, 浙江省委書記任上的習近平所寫的《之江新語》, 再次引用“以百姓心為心”;2012年十八大擔任總書記的習近平在與記者見面時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黨的奮鬥目標”, “以百姓心為心”呼之欲出;2014年國慶講話, 習近平再次引用“以百姓心為心”,表示要傾聽人民心聲, 汲取人民智慧, 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015年6月12日在紀念陳雲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 習近平第四次引用“以百姓心為心”, 要求努力解民憂, 辦實事, 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彙聚強大力量。

2016年,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輿論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觀、以人民為中心的環境保護觀、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政治立場觀、以人民為中心的衡量標準觀, 認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這些既是對老子以百姓心為心的傳承, 又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老子思想的創新性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說, 老子的以百姓心為心的政治哲學體系, 對今天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治理價值觀, 有重要的思想借鑒意義。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本文為作者9月23日在旗幟鮮明宣導中國價值觀研討會暨《老子政治哲學》出版座談會上的發言

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蘇唯 有重要的思想借鑒意義。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本文為作者9月23日在旗幟鮮明宣導中國價值觀研討會暨《老子政治哲學》出版座談會上的發言

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蘇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