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渝北篇」強化科技支撐 打造智慧農業——我區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走筆

手機輕輕一按, 葡萄基地自動進行肥水灌溉;滑鼠輕輕一點, 魚塘內的增氧設備隨即啟動;通過電腦平臺, 隨時掌握準確的土壤墒情……農業物聯網技術手段的應用, 不但減少了人力成本, 更促進了農業發展的提檔升級。 近年來, 我區堅持以農業物聯網建設為抓手, 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計畫, 全面開創渝北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植物補光燈

依託物聯網技術生產過程智慧化

在大盛鎮順龍村的阿勒泰生態農業公司, 鐵皮石斛枝條粗壯, 長勢喜人。 該企業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 全方位模擬了石斛生長的環境, 將石斛野生栽培的產業模式創新為工廠化栽培, 每畝產出近300斤, 預計畝產值可達8萬元。

“物聯網系統會根據設定自行噴水降溫, 而這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搞定。 ”據工作人員介紹, 該公司12畝石斛種植基地已全部覆蓋了物聯網技術, 通過手機APP就能完成對作物的監管。

物聯網設備由室外氣象站、環境監測傳感、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及資料管理作業系統四個模組構成, 操作人員只需對石斛最佳生長條件進行設定, 物聯網系統就能根據設定自行噴水降溫或是開啟通風功能等。 同時, 安裝在石斛種植基地裡的感測器還能及時傳回空氣溫度、光照度、土壤濕度等資訊。 據悉, 該公司6座石斛連棟大棚年節約人工成本12萬元、電能6萬元, 提高產量10%。

記者瞭解到, 我區規劃兩年內建成“1+8+18”的智慧農業框架體系, 編制渝北區農業物聯網建設標準, 著力推進精准農業智慧化建設, 不斷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目前, 我區智慧農業建設面積達2000餘畝, 涉及藍莓、葡萄、食用菌、原種豬等產業,

初步實現了全區特色產業智慧化建設全覆蓋。

借力物聯網系統 生產運行系統化

近日, 記者來到玉峰山鎮旱土村提香農莊, 在現場,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手機操作為葡萄噴水保濕。

“運用環境資料即時採集、遠端視頻監控、自動噴灌等智慧化控制, 通過物聯網系統發出指令, 一切都變得很簡單。 ”工作人員介紹, 根據系統檢測提示, 掏出手機輕點螢幕, 裝有自動灌溉系統的水管就會自動打開, 按照指令進行工作, 全程自動化生產運作。

在我區, 類似這樣的農業物聯網建設還遠不止這些, 旭捷公司通過資料獲取器、感測器及LED顯示幕可遠端控制菇房種植設備, 菇房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資料一目了然;隆生公司通過物聯網監測系統,

實現了對原種豬生產、生活、生長全過程“掌上調度”。 通過智慧農業綜合服務雲平臺, 諸多特色產業不斷實現了產業升級。

據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區已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 建成了重慶首個以高清影像、感測器、手機、整合式軟體為載體, 以特色經濟作物長勢、病蟲害發生、土壤墒情、肥力為物件, 以遠端監控、監測和監管為手段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雲平臺, 順利接入8個農業產業基地和18家農業物聯網企業, 輻射企業和合作社20多家, 涉及養豬、養兔、漁業、藍莓、食用菌和中藥材等多個產業, 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從“靠經驗”向“靠科學”的轉變。

加強物聯網運用產品品質優質化

農業發展如何高效增產增值?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農業物聯網改變了過去憑經驗、靠天吃飯的狀況, 實現了對動植物所需環境的即時定量把控, 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通過農業物聯網科技的推廣應用, 節約了生產成本, 提高了產品品質,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銷售更加暢通, 帶來了良好效果。

據區農委統計, 我區農業物聯網企業產業效益不斷提升, 提香農莊150畝葡萄, 通過農業物聯網更好地實現了自動水肥一體化管理, 年節約肥料10噸、人工成本10萬元, 產量提高20%, 增收20萬元;科墾農業500畝柑橘,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55%, 節約能源(汽油打藥機轉變成電能自動打藥)2000元/次、肥料1000元/次;根源農業500畝藍莓產量提高達30%以上;盛蕾農業藍莓採摘價格提高20%以上、達100元/斤。 “智慧農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更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精准管理和產業的增產增值。

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計畫和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行動,著力加強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和農民生活中的創新應用,不斷改善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方式,為全面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智慧農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更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精准管理和產業的增產增值。

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計畫和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行動,著力加強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和農民生活中的創新應用,不斷改善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方式,為全面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