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奧2018踢中甲?五個大坑等著足協毀這幫孩子

近日有媒體披露, 總局和足協有意2018賽季讓97年齡段的球隊踢中甲,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 讓一個國家的國奧隊參加次級聯賽, 在世界足壇都是一個偽命題, 但是這事兒放到中國足球身上竟然就能辦到, 不能不說中國足球行政干預的力量甚至連國際足聯FIFA都自愧不如。

讓年輕球員多參加比賽無可厚非, 在足球發達國家都是以足球人口先行, 在此基礎上開展多年齡層級的聯賽從而提供鍛煉和選拔的平臺。 然而足協新政顯然是為了妥協行政意志囫圇吞棗。 我們開展了20多年的職業聯賽初衷是為了發展足球事業本身,

讓市場說話, 然而一紙行政命令就讓這項積累多年的事業一夜回到了計畫體育時代。 本賽季, 中超聯賽勒令各隊選派U23球員首發, 結果上來就遭遇到俱樂部開場換球員的尷尬, 可以預計的是隨著聯賽進程各隊U23主力出現傷病狀況,
替補的年輕球員能力不足會遭遇更尷尬的換人時間, 甚至不排除開場1分鐘換人的奇葩現象。 足協這種拍腦門子執行領導意志的做法已經給自己挖下大坑, 那麼讓97國奧踢中甲會遭遇怎樣五花八門的大坑?

大坑一:中甲預備隊練兵

如果按照足協的設想, 97國奧的一個分支參加中甲聯賽不算積分, 那麼參照中超各隊開場換球員的應對策略, 各支中甲球隊勢必借此當作主力輪休的良機, 紛紛盡遣替補出戰, 將新政變成“陪太子讀書”的遊戲。 屆時不但足協未達到練兵目的, 反而會遭遇到媒體的輪番轟炸:本可以至少踢中超的預備隊聯賽, 現在生生變成了中甲預備隊陪練。

大坑二:俱樂部不放人

職業球員都是俱樂部的資產,

對於像廖力生、王上源和吳興函這樣優秀的年輕球員本來有機會在俱樂部踢上主力, 至少可以常年在一線隊參與對抗性更強的訓練, 但他們被迫要去參加次級別聯賽, 俱樂部當然不會苟同。 在這個過程當中, 少了不俱樂部讓球員詐傷以及和足協的扯皮, 最後激發多方面矛盾, 讓足協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大坑三:踢完一年球隊解散

假設足協這項奇葩政策歷盡千辛萬苦得以在18賽季實施, 那麼一個賽季後這批97年齡段的球員全都成為中超U23新政的適齡球員, 各個中超俱樂部將會強烈要求徵召自己的球員。 足協是允許球員歸隊參加更高規格的中超聯賽還是繼續在中甲保持球隊的完整性達到練兵目的?這兩項自相矛盾的政策屆時會變成打自己左臉還是右臉的搞笑選擇。

大坑四:練完兩年去不了東京

重回長期集訓的建隊模式放到今天早已不合時宜, 足協依然故我。 到2020年這支球隊多數球員年滿23歲。 即便沒有U23的規定, 很多年輕球員22、23歲已經可以獲得穩定中超出場機會,

另外像張玉甯、林良銘等大批優秀的適齡翹楚都在海外踢球, 等東京奧運會預選賽迫在眉睫, 足協會發現真正能上場的11個主力都不在這支圈養的球隊中, 他們白忙活了兩年。 大坑五:邵佳一孫繼海半路下課

讓專業足球人管理足球本是好事,但足協辦事再次違背了足球規律。讓兩名零執教基礎的海歸球員帶一批娃娃去場上和人真刀真槍的實幹,且不說帶隊經驗,連基本的戰術方向都沒有如何捏合一支球隊。最可能的結果是退役的孫繼海賽季中複出,帶領球員踢完聯賽,最終因成績慘澹效果不佳遭到足協解職,畢竟解雇主教練足協最擅長。

這五個大坑看似玩笑,卻都是足協實打實會遇到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這一決策有可能成為足壇史上最大笑柄。歷史輪回已經教育我們用行政意志解決足球問題從來都是死路一條,如果不能真正管辦分離減少行政干預,對烏紗帽心有戚戚的足協官員們只有唯上一條路可選,至於中國足球是死是活對他們而言,重要性和在哪裡大吃大喝並無兩樣,畢竟八項規定和自己的死活都不怕,還能怕別人的嗎?

讓專業足球人管理足球本是好事,但足協辦事再次違背了足球規律。讓兩名零執教基礎的海歸球員帶一批娃娃去場上和人真刀真槍的實幹,且不說帶隊經驗,連基本的戰術方向都沒有如何捏合一支球隊。最可能的結果是退役的孫繼海賽季中複出,帶領球員踢完聯賽,最終因成績慘澹效果不佳遭到足協解職,畢竟解雇主教練足協最擅長。

這五個大坑看似玩笑,卻都是足協實打實會遇到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這一決策有可能成為足壇史上最大笑柄。歷史輪回已經教育我們用行政意志解決足球問題從來都是死路一條,如果不能真正管辦分離減少行政干預,對烏紗帽心有戚戚的足協官員們只有唯上一條路可選,至於中國足球是死是活對他們而言,重要性和在哪裡大吃大喝並無兩樣,畢竟八項規定和自己的死活都不怕,還能怕別人的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