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校“冷門專業”究竟“有多冷”冷在哪?

歷年來的高考志願填報, 考生及家長最糾結的總共就兩件事:一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一是眾多熱門專業選哪個?由此可以看出,

廣大考生與家長對大學熱門專業的趨之若鶩, 也間接導致了一些所謂的大學冷門專業“無人問津”。 要是冷門專業能跳起來說句話, 我想它一定最想呐喊的是:“憑什麼它就是熱門專業, 享受門庭若市、眾星捧月的待遇, 而我就是冷門專業, 我到底冷在哪裡, 那麼不遭人待見?”

其實, 我有時也在想, 老是聽到大家說什麼“熱門專業”、“冷門專業”的, 究竟什麼是冷門專業, 它到底因為一些什麼原因而被劃歸為“冷門”。 畢竟要判刑, 總要給個說法吧, 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這般“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些大學專業“冷”在哪裡就知道了。

1.傳統觀念忌諱

俗話說:“思想指導行動”, 要是從思想觀念裡就忌諱、排斥一樣東西,

怎麼可能輕易的接受它呢。 尤其是在中國人的思想裡, 有很多觀念忌諱, 雖然社會已經進步了, 並對一些大學專業放開了政策, 例如:殯葬管理專業。

因為傳統觀念的諱莫如深和技術發展的滯後, 全國目前只有不到5家的職業技術類學院開設此專業, 其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儀系設置了兩大專業方向, 包括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陵園設計專業, 同時在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方向下再設置了殯葬服務專業、殯葬設備專業以及防腐整容專業。 經社會市場調查發現, 從殯葬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 其待遇相當誘人, 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達到18萬元。 可是有的家長及考生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對於殯葬打從心底排斥, 再瞭解到學生學習內容是“星期一殯葬概論、收屍、整容、插花, 星期二燒骨、挽聯、風水、傳染病。 ”更是拒絕孩子填報該類專業。 有些膽小的考生在看到這些課程安排後, 也大呼“吃不消”“不能接受”, 因此造就殯葬管理專業被貼上了“冷門專業”的標籤。

2.供大於求, 社會需求小

其實, 在高考過後的志願填報中, 無論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無論是選熱門專業, 還是冷門專業, 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將來好就業。 也就是說, 考生在填志願時, 絕大程度受到社會需求影響, 尤其是社會的供求關係就是志願填報的一根“無形指揮棒”。

往前推個幾年甚至十幾年, 師範專業、法學專業還是大家爭相搶報的“熱門專業”, 可是隨著就讀學生數量的急劇增長, 畢業數量也隨著“水漲船高”, 加之教師、法學相關崗位的更新換代較慢, 近年來社會需求逐漸趨於“飽和”, 且有點“供大於求”的苗頭。 因此, 法學專業、師範相關專業等也被考生和家長劃為“冷門專業”行列。

3.就業環境艱苦, 危險係數高

在大學專業設置中, 有一些工科專業也被歸為“冷門專業”, 它們不是因為思想忌諱, 也不是因為社會需求小, 而是因為就業的環境艱苦, 且危險係數高。 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 都會比較保守的對待這些專業, 包括:船舶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力學、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比起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動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在知道這些大學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方向,要不就是偏遠的山區、海洋,會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工作,許多考生及家長都會“避而遠之”,寧願選一個工作環境安定,薪資報酬不高的專業,都不願填報這些薪酬高、工作環境艱苦、危險係數高的專業。久而久之,這些工科專業就自動成為無人問津的“冷門專業”了。

4.談“農”色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儘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農業相關的大學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主要原因在於,許多家長及考生都是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考生,家長就盼著自己的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讀一個好專業,以後有一份好工作,徹底與“農”字劃清界限,當然不願意孩子填報與“農”相關的專業。

所以在眾考生及家長看來,所有農科類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如:農學、林學、植物保護、茶學、蠶學、水產養殖、園藝、園林、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5.存在時間太長,沒有新鮮感

隨著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學專業應用而生,成為眾多考生及家長眼中的“寵兒”,而相對的一些年代久遠的專業,在ta們看來自然而言就是“冷門專業”代表了。例如:中文類專業,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該類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專業;歷史類專業是公認的最沒有前途的“冷門專業”,因為在許多人眼中,學了歷史專業不一定能填補歷史空白,卻一定會留下空白歷史,還不一定找得到“飯碗”。

除此之外,物理類專業、化學類專業、數學類專業等,都是出現時間較長的專業,而且在眾多考生看來,就是對初高中科目的進一步深化,沒有什麼意義,與現在的什麼電腦、軟體相關專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自然就成為大家眼中的“冷門專業”了。

6.純粹是專業名字惹得禍

還有的大學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因為不喜歡它的名字,像什麼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等,一聽就感覺是“老頭”研究的東西。

而且,這些專業在中國也不受待見,在一些家長的眼中,哲學=瘋子,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而且什麼宗教學,在中國這個反對封建的社會裡,能有什麼用,難道孩子以後還去當和尚或尼姑。因此,這些專業光聽名字,就被考生及家長打入了“冷宮”。

在知道這些大學專業畢業後的就業方向,要不就是偏遠的山區、海洋,會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工作,許多考生及家長都會“避而遠之”,寧願選一個工作環境安定,薪資報酬不高的專業,都不願填報這些薪酬高、工作環境艱苦、危險係數高的專業。久而久之,這些工科專業就自動成為無人問津的“冷門專業”了。

4.談“農”色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儘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農業相關的大學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主要原因在於,許多家長及考生都是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考生,家長就盼著自己的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讀一個好專業,以後有一份好工作,徹底與“農”字劃清界限,當然不願意孩子填報與“農”相關的專業。

所以在眾考生及家長看來,所有農科類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如:農學、林學、植物保護、茶學、蠶學、水產養殖、園藝、園林、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5.存在時間太長,沒有新鮮感

隨著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學專業應用而生,成為眾多考生及家長眼中的“寵兒”,而相對的一些年代久遠的專業,在ta們看來自然而言就是“冷門專業”代表了。例如:中文類專業,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該類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專業;歷史類專業是公認的最沒有前途的“冷門專業”,因為在許多人眼中,學了歷史專業不一定能填補歷史空白,卻一定會留下空白歷史,還不一定找得到“飯碗”。

除此之外,物理類專業、化學類專業、數學類專業等,都是出現時間較長的專業,而且在眾多考生看來,就是對初高中科目的進一步深化,沒有什麼意義,與現在的什麼電腦、軟體相關專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自然就成為大家眼中的“冷門專業”了。

6.純粹是專業名字惹得禍

還有的大學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因為不喜歡它的名字,像什麼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等,一聽就感覺是“老頭”研究的東西。

而且,這些專業在中國也不受待見,在一些家長的眼中,哲學=瘋子,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而且什麼宗教學,在中國這個反對封建的社會裡,能有什麼用,難道孩子以後還去當和尚或尼姑。因此,這些專業光聽名字,就被考生及家長打入了“冷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