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兩個師徒雕刻了里程碑式大佛,一個頗有盛名,一個卻無人問津

樂山大佛, 又名淩雲大佛,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淩雲寺側, 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 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 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 歷時約九十年。

知道現在說起大佛恐怕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這個雷山大佛, 可見其知名度有多高。

每一個有名的建築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歷史的故事。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聚淩雲山麓, 水勢相當的兇猛, 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 每當夏汛, 江水直搗山壁, 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

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 普渡眾生而發起, 招集人力, 物力修鑿的。

而樂山市在如今, 最高的建築物只有68米, 相比樂山大佛的71米相差3米。 其實並不是因為樂山太落後建不起高樓, 而是老輩們都說“矮佛三分, 也就近佛三分”。

而下面這個少為人知的佛像你又知道嗎?兩尊大佛還有相當的淵源。

坐落在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都拉街道辦下水村的下水大佛其實也是很有名的, 而且這位雕刻師傅跟雕刻樂山大佛的師傅兩人是師徒, 話說雕鑿下水大佛的人, 不是別人, 正是當初雕鑿樂山大佛的海通和尚的師傅海能法師。

海通和尚唐朝開元初年出生於今天貴州的遵義, 十二歲出家, 後到四川雲遊, 在嘉州淩雲山跟隨海能法師修行。 其後, 海通和海能師徒二人開始結伴雲遊天下

從遠處觀望, 大佛的整個輪廓非常清晰, 豐唇闊耳、慈眉善目。 神奇的是, 大佛頭頂有一塊天然形成的青草地, 儼然茂密的頭髮;前方長有一顆千年矮松, 形似古代婦女的螺髻。 有人氣的地方才會有香火。

不過這個所謂的歷史淵源, 卻不是真的, 真實情況是在2001年貴州一個大學的美術教授成立了一個旅遊公司, 想修建一個大佛作為旅遊景區, 還向當地村民籌集了一半至今。 不過最後因為人事變動這個項目還沒完工就沒了。

不知道你又是否去看過這兩尊大佛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