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天山南北之哈密瓜的故事

夏日時節

博雅夏令營的孩子們和家長

在天山腳下的新疆伊犁

度過了一段十分美妙的時光

目之所及

處處是

邊疆的壯美景色與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

人們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而這份美好回憶

也在味蕾中悄然留下足跡

瓜果飄香時的甜蜜味道

讓人既滿足於這一口的清脆樂章

又無比期待下一口唇齒間

會暈染出怎樣的熏香

這才是人們流連忘返的

新疆味道

音訊選自付費專輯“說給兒童的中國地理之《天山南北》”第3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立即訂閱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歷時20年, 專為孩子而作, 以自然區界將中國劃分為14冊的內容, 從天府之國到洞庭南北, 從雲貴山中到白山黑水, 身臨其境地講述中國大地上14個自然區界的山水風貌、人文典故, 帶領孩子在探索中發現大地之理, 在聆聽中感受風物人情之美, 揭示中國大地的豐富、有趣和詩意。

古有《水經注》《徐霞客遊記》, 今有《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 在這裡, 山水與文學有機結合, 地理與歷史也相互關聯, 文學與歷史也就此在這片大地上有了具體而立體的座標。

天山南北(第6輯)

第3集 哈密瓜的故事

哈密瓜又香又甜,

名聲傳遞天山,

不吃一塊多麼遺憾。

到新疆做客, 熱情的主人不是端出一杯茶, 而是端出一個個圓滾滾的大西瓜, 或是紡錘形的甜瓜。 一刀切開, 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比喝茶實惠多了。

甜瓜比西瓜更好吃, 是新疆瓜裡最出名的, 人們都習慣把它稱作“哈密瓜”。

哈密瓜

但哈密瓜並不是哈密特有的。 出產哈密瓜比較知名的地方, 還有吐魯番、鄯善、南疆的伽師和北疆的石河子等。

為什麼不同地方出產的甜瓜, 都叫哈密瓜?

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 哈密臣民曾經選了一些上好的甜瓜, 帶到北京進貢。 康黑皇帝吃了很高興, 問這種瓜叫什麼名字, 進貢的人回答說:“這是哈密的瓜。 ”

從此哈密瓜的名字就流傳開來, 人們便把新疆所有的甜瓜都叫這個名字了。

要不, 一個小小的哈密, 怎麼會有這樣多的哈密瓜呀!

其實, 吐魯番和伽師的哈密瓜, 比真正的哈密瓜還好吃。

吐魯番很熱, 成年陽光普照, 這裡的瓜糖分最多, 不消說, 是新疆最甜的甜瓜了。

伽師在塔克拉瑪千大沙漠邊, 土壤裡有許多鹽分和河流從上游沖刷帶來的養料, 所以甜瓜收成也很好。

說起來, 它們一點也不比真正的哈密瓜差。 只因為康熙皇帝問了一句話, 就剝奪了它們自己的名字, 實在太不公平了。

新疆的哈密瓜有將近兩百個品種, 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

紅心脆哈密瓜, 維吾爾語叫“塔即可口奇”, 淺黃綠寶色的皮, 上面有許多青色斑點和稀稀疏疏的粗網紋, 切開一嘗, 淺紅色的瓜瓤又香、又脆、又甜、又爽口, 真是好吃極了。

網紋香哈密瓜, 皮上佈滿了細密的網紋, 綠白色的瓜肉, 咬一口, 甜滋滋的, 是有名的高糖品種。

此外, 還有黑眉毛、一包糖、白皮脆等許多優良品種。 聽著這些名字, 會禁不住流出口水想嘗一口。 到了新疆, 吃瓜要吃哈密瓜, 這話真不錯啊。

哈密瓜在新疆有很長的歷史。 考古學家在吐魯番附近的一座晉墓裡, 挖出半個幹縮的哈密瓜和瓜籽, 也在另一座唐墓裡發現兩塊哈密瓜皮。 可見古時候的人們也喜歡吃哈密瓜, 死了還要把它們帶到幽暗的墳墓裡去呢!

編寫人

中國地域遼闊, 自然環境特別複雜, 人文景觀星羅棋佈,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執筆之人不但有深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積累, 還有豐富的人生經驗, 更重要的是, 下筆還親切有味,娓娓道來。

陳衛平

臺灣學者、作家,資深出版人

畢業于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後致力於童書出版工作。童書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獲第十屆“文津獎”),《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獲臺灣“金鼎獎”)等。

劉興詩

地質學教授

史前考古學研究員、知名科普作家

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著有《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劉興詩爺爺講述世界地理》《劉興詩爺爺講述上下五千年》。

下筆還親切有味,娓娓道來。

陳衛平

臺灣學者、作家,資深出版人

畢業于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後致力於童書出版工作。童書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獲第十屆“文津獎”),《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獲臺灣“金鼎獎”)等。

劉興詩

地質學教授

史前考古學研究員、知名科普作家

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著有《劉興詩爺爺講述中國地理》《劉興詩爺爺講述世界地理》《劉興詩爺爺講述上下五千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