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了《美麗心靈》,才發現人生的戲劇性

小編目前選修了一門心理課《人格心理學》, 老師推薦看《美麗心靈》, 並且留了作業, 小編就硬著頭皮看了, 沒想到這部影片竟如此引人入勝, 堪稱經典。 推薦給大家。

約翰·納什是一名天才, 影片剛開始時, 他就表現出不擅長與他人交流, 自傲, 不去上課(認為上課浪費時間), 在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論文時, 非常焦躁。 因為他不想去總結性的去發表論文, 而是想要創新。 不過, 他有一個室友, 一直在他崩潰時給他支持。 僅21歲, 提出“非合作博弈”, 博士畢業。

(圖為《美麗心靈》約翰·納什扮演者)

24歲, 成為教授, 在麻省理工教書, 他為政府工作, 破譯密碼, 可是在任務中被敵人發現, 在影片中, 上演了飛車逃亡的場景, 從那之後, 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懷疑, 認為別人想要殺他。 在一此演講中, 他的症狀越發明顯, 劇情反轉, 他有“精神分裂”, 這是小編不可預計的, 這也才明白老師為什麼要我們看《美麗心靈》,
如果僅僅是因為不善與人交往, 那並不值得一看。 然而劇情的出人意料開始了。

約翰的室友壓根就是一個虛構的人, 包括室友的侄女, 政府的人, 全部都是虛構的。 而主人公“精神分裂”, 產生幻想。

在治療後, 回家, 約翰認為藥物的壓制了他的數學天賦, 偷偷把藥藏了起來。 他的幻象又出來了, 曾經幻想出來的人, 又真實存在於他的視線裡。 他的妻子發現異常, 決定把孩子送到外婆家, 獨自與約翰生活在一起, 讓約翰重新在學校工作, 約翰在經歷眾人一樣的眼光中, 逐漸變得“正常”, 他仍然能看到幻象, 只是他選擇了不去與那些人溝通。 約翰上了他大學中的第一堂課, 並且發表論文, 贏得別人尊重。 他也可以和別人進行正常的交流。

有一個人來找他, 告訴他, 他被選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小編這時候才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們走進一家咖啡店, 這家咖啡店有一個傳統, 只有備受尊敬的人, 才會得到大家由衷送出的鋼筆。 在約翰年輕的時候他就看到這個咖啡廳,
卻從未走進, 這是他第一次來, 他獲得了很多鋼筆。 後來他被評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劇中, 約翰喜歡在玻璃窗上解題, 有一個在哈佛讀書的兒子, 有一個矢志不渝的妻子, 這無疑是幸運的。

約翰·納什

小編抱著敬畏的心態去搜索了一下現實生活中的約翰·納什。

發現每個人的人生並不像想像中的完美, 戲劇終歸有虛構的成分。

現實生活中, 約翰·納什年輕時, 與另一女子有一個孩子, 並未結婚。 他的妻子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 離婚。 但是他的妻子在生活中仍然對約翰的生活費心照料, 兩個人僅僅是沒有結婚證而已。 所以約翰的妻子真的對約翰很好。 但是約翰並沒有一個在哈佛念書的孩子。 精神病是會遺傳的。 他的兒子, 也是精神病患者。 電影中讓觀眾動容的授筆儀式是作者虛構的。 但是事實上, 一群學生圍著約翰, 想要與他合照, 那種雀躍也是讓人感動的。 約翰的人生確實值得被記錄下來, 那是被人尊敬的。 如果不是精神疾病的困擾, 他應該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2001年,約翰與妻子重婚。

2015年,約翰夫婦出車禍,去世。

偉大的人,總是有一些磨難的。

致敬,約翰·納什

他應該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2001年,約翰與妻子重婚。

2015年,約翰夫婦出車禍,去世。

偉大的人,總是有一些磨難的。

致敬,約翰·納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