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觀察》從區域展會看翻轉犁市場需求的新走向

導讀:全國綜合性農機專業展會, 是農機行業新技術整體發展趨勢的方向標;而區域性農機展, 更能傳遞出貼進市場實際需求、更接地氣的農機創新產品的信號。 從東北地區展會透析出區域農機市場的供給新變化, 農機產品研發製造與市場需求兩方面給予了更深入的新啟示, 體現出區域農機市場部分產品走勢仍保持著適度的景氣度。

資料圖

在現代行銷中, 展會的確是行業生產商、經銷商、用戶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和商業促進不可或缺的平臺。 農機專業性展會是其所代表行業的縮影, 如每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農機展, 己成為行業發展思想的大集成、技術發展趨勢的大集結、產業創新的大閱兵、市場需求的大檢驗, 彰顯引領著行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筆者近一段時間, 接連在東北、內蒙古幾個區域性農機展會上進行調研考察。 儘管目前各地農機展覽會一個展位難求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

在整個農機市場下行的情況下, 雖然參展企業的熱情有所降低, 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參展廠家, 參加各地農機展覽會仍然比較積極熱情;在農機展上展示新產品, 仍然是農機新產品行銷方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因此說, 東北、內蒙古近期的農機展, 是近時期農機供需雙方對市場判斷的一個重要信號平臺, 而展會傳遞出的市場需求資訊, 某些方面是更加真實、更加靈敏。

政策導向造就翻轉犁成為展會上新增最多的產品, 市場需求較旺。

近兩年來, 隨著東三省及內蒙古通過機引翻地犁翻埋玉米秸稈, 作為秸稈還田利用的一種方式, 並且對這種機翻深埋秸稈農機作業,

有的地方在作業示範時, 按照農機深松作業補貼的1.5倍進行資金補貼, 或者在黑土地保護工程項目中給予900到1500元不等的翻地作業補貼;有的省拿出數億元, 專門對合作社購置翻地犁進行資金補貼。

正是在這些政策的刺激拉動下, 機翻地作業豐厚的利潤, 使八十年代後在東三省幾乎絕盡的機翻地作業, 在不少地方大有興起之勢。 國外品牌在中國製造的翻轉犁已經在黑龍江等地出現熱銷, 因而促使不少農機企業爭先恐後投入到“造犁運動”, 瞄準翻地犁市場, 全國投入翻地犁生產製造的企業己由五年前僅有五、六家, 猛增到近40家左右, 發展速度令人驚歎。

在東北區域農機展會上, 國內生產製造翻地犁的廠家大部分都悉數到場,

長春農機展上看到有20多種國內外不同品牌的翻地犁同場參展競技。 但是從參展的犁看, 無論是價格、還是品質外觀, 差異比較大。

筆者去年在美國幾個糧食主產區考察, 在所到的幾家農場, 沒有任何一家看到翻地犁。 農場主在介紹中談到, 他們己經有四十多年不翻地了, 翻地犁早己被淘汰, 全部採用秸稈全量覆蓋還田, 或者使用深松複式整地機把秸稈部分混入土壤的耕整地作業模式。

農機企業因市場需求而生產無可厚非;而農機作業生產技術模式的政策引導支援方向, 還應當堅持科學與綠色。 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技術模式, 在東北己經基本成熟, 再重新推廣翻地模式, 是為解決秸稈的權宜之計,

還是一種作業的倒退, 待市場檢驗。

一個產糧大縣的農技推廣人曾談到, “實實在在地說, 如果沒有政府翻地作業補貼,沒有一戶農民會翻地;就是有補貼, 秸稈掩埋不好的犁也不會有作業市場”。

目前市場需求的翻地犁, 已不是我國80年代前製造使用過的翻地犁重新製造。 翻地深度已由20釐米左右增加到30釐米以上, 並且必須具有良好翻埋秸稈功能, 否則用戶和使用者都不會買帳。 所以生產製造犁的廠家, 一方面要謹慎把握好這塊市場;另一方面要參與這個市場就要造好犁, 不能靠簡單的抄襲仿造, 這樣不會有好的市場前景;打快拳、賺快錢的想法要不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