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凡人善舉」一個抗戰老兵鮮為人知的秘密

導讀

2017年9月11日, 石泉縣城關鎮竹兒灣社區, 一場關於身邊好人好事的道德評議討論正酣。

幾位樓長都列舉了自己樓上住戶撿鑰匙、掃樓道一些小事。

有人認為小事微不足道;有人認為要從小事弘揚美德, 因為身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道德典範。

一時之間, 評議陷入僵局。 坐在角落裡的評議會成員尹成倫坐不住了, 他說:“要說身邊好人, 並不是沒有!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人家做的事可以我們在場的估計都做不到,

我說的就是董安國!他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人, 一隻胳膊沒了。 現在, 人家又把自己的身體捐給國家, 試問一下, 我們誰能做到?”

尹成倫的話讓在場的人一片譁然。 有人驚奇, 有人不信, 有人激動。 畢竟在石泉這個地方,

老人百年之後全身入土為安的講究根深蒂固, 捐獻器官或遺體的事鮮為人知。 而尹成倫所說的這位老人他們經常見, 卻只知道他是殘障人士, 並沒有聽老人提起過自己的往事, 至於捐了身體, 更是沒人知曉。

在場深知內情又和董安國關係要好的老人李榮普聽了尹成倫的話顧慮重重,

他說:“董老為人正直, 待人大方, 經常為社區做公益。 但是, 董老為人低調, 我們在場的幾個人, 董老都特地囑咐過, 這事不許宣揚的!現在把這事說出來, 是不是不尊重人家?即使要選他樹立好人標杆, 也先緩一緩, 等董老答應再說!”

尹成倫說:“可以先做思想工作。 董老風格高尚, 我總感覺不評選他我這心裡過意不去。 他的精神是偉大的, 是我們所有黨員的楷模。 身邊好人, 他當之無愧!”

他們口中所提到的董安國, 今年85歲, 饒峰鎮人, 2013年享受移民安置政策住進竹兒灣社區, 是石泉繼2016年12月柏緒祥老人捐獻遺體以來第二個自願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和器官移植的志願者。

所不同的是,董安國老人還有另一重身份。

董安國於1923年出生在漢中西鄉縣一個叫上高川的地方,這是秦巴腹地深處一個貧瘠而閉塞的小山村。1949年,解放陝南的部隊進駐西鄉縣。1950年,15歲的董安國便隨該部隊參軍入伍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5個月後,他申請獲准加入志願軍團,入寶雞轉東北懷台,參加完一個月的戰鬥演練,便經丹東進入朝鮮新一州。1952年冬,在一個叫新星裡的地方,定格了董安國永久的悲壯記憶。那一天,是董安國第一次參加狙擊戰,他的背、腰、腿等11處遭彈片擊中,左手臂也被流彈當即炸碎,和他一起入伍的三四位老鄉也在這次戰役中犧牲。

傷殘後的董安國先後在東北、北京、遼寧、寶雞、安康、石泉、西鄉等地參加國家各種工程建設,也先後在黑龍江、寶雞參加榮軍學校的文化理論學習。直到1973年,他因家庭貧困提出申請,要求落戶妻子的老家饒峰牛羊河務農。這之後,他這顆哪裡需要哪裡用的螺絲釘才徹底安定下來。

“我除了割麥子、打穀子做不了,其他犁田打耙的活啥都能幹!”說到幾十年的農村務農,現在的董安國臉上洋溢著驕傲和自信。那時傷殘補貼很少,但無論是國家自然災害的那些年,還是這之後的諸多家庭困難,他從未向國家提出過任何要求。就是教育子女,他也是要求他們自己發憤圖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

董安國說:“我一輩子堂堂正正為人,嚴格要求自己,低調做人,把優點少看點,把自己的缺點多想些——也是這樣要求子女,目的就是不要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累贅。”

遷入竹兒灣社區之後,董安國帶著老伴很快融入社區居民生活,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環衛、植樹和各類文體活動,遇到社區亂扔垃圾、攀折花木的不良現象,他和老伴都會制止,説明社區管理中心維護環境。

董安國感恩國家對軍烈屬的照顧,念念不忘感謝黨的好政策,雖然自己年邁,但仍然琢磨著要老有所為,要為國家做點什麼才能不負黨恩,這種情感成了壓在董安國心上沉甸甸的不了情。

董安國將這個想法先是告訴了老伴,征得老伴同意後,又給兒女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兒女們心疼父親,得知他想捐獻遺體的想法後,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很委婉地勸父親放棄這個想法。董安國跟他們說,以往有偉人逝世不就將骨灰灑向江河湖海嗎?再想想我那三四個家在西鄉、城固的戰友,他們在狙擊戰中直接陣亡了,他們的軀體直接埋在了異國他鄉。想想他們,我幸運地活了這麼多年,值了!這軀體捐出去做好事,也是做善事,有什麼好捨不得的!

孝順的六個兒女都非常理解父親對報效祖國所飽含的執念,沒有再勸說父親。2016年底,董安國偶爾從電視中獲悉,石泉73歲的西街社區老人柏緒祥跟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董安國隨即到石泉縣紅十字協會表達了自己也想捐贈遺體的願望。2017年3月30日,董安國向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贈辦公室遞交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表,4月2日,在縣紅十字會的介紹下,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贈辦公室的同志來到董安國的家,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為董安國老人頒發了遺體捐獻感謝狀。

董安國老人完成自己的心願之余,長舒了一口氣。但是,他仍不忘叮囑紅十字協會兩位同志和社區自己請來做見證的李榮普等人,要求為他保密,不要宣揚。他說:“我戰場上沒有完成報效祖國的理想,沒有豐功偉績,但是,我這一輩子也沒有做給國家丟臉的事。捐獻遺體只是我個人向自己的國家表示感恩的一種方式,僅僅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個人心願而已。”

正是老人有這樣默默無私奉獻的壯舉和要求保密的請求,才會出現本文開頭那一幕。經過我們耐心的和老人解釋,說明現在改造民風樹立道德典範的必要,董老默許了我們將他做為身邊好人進行採訪、拍照和宣傳。

言語間,董老時常將目光轉向窗外,似乎思緒可以隨時穿透時空,回到賦予他偉大使命的崢嶸歲月。偶爾,他也會將目光停留在那一包珍藏的軍功章和十幾張發黃的獎狀上。這些珍藏了幾十年的軍功章和獎狀,見證著老人一生甘當螺絲釘的精神,也見證著老人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在為國奉獻的足跡。

董老家的牆上掛著老人唯一一張年輕時的照片,那時,他還不到18歲,英氣逼人,他的微笑就像定格在時空隧道裡的一束陽光,讓人莫名的感動。

是石泉繼2016年12月柏緒祥老人捐獻遺體以來第二個自願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和器官移植的志願者。

所不同的是,董安國老人還有另一重身份。

董安國於1923年出生在漢中西鄉縣一個叫上高川的地方,這是秦巴腹地深處一個貧瘠而閉塞的小山村。1949年,解放陝南的部隊進駐西鄉縣。1950年,15歲的董安國便隨該部隊參軍入伍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5個月後,他申請獲准加入志願軍團,入寶雞轉東北懷台,參加完一個月的戰鬥演練,便經丹東進入朝鮮新一州。1952年冬,在一個叫新星裡的地方,定格了董安國永久的悲壯記憶。那一天,是董安國第一次參加狙擊戰,他的背、腰、腿等11處遭彈片擊中,左手臂也被流彈當即炸碎,和他一起入伍的三四位老鄉也在這次戰役中犧牲。

傷殘後的董安國先後在東北、北京、遼寧、寶雞、安康、石泉、西鄉等地參加國家各種工程建設,也先後在黑龍江、寶雞參加榮軍學校的文化理論學習。直到1973年,他因家庭貧困提出申請,要求落戶妻子的老家饒峰牛羊河務農。這之後,他這顆哪裡需要哪裡用的螺絲釘才徹底安定下來。

“我除了割麥子、打穀子做不了,其他犁田打耙的活啥都能幹!”說到幾十年的農村務農,現在的董安國臉上洋溢著驕傲和自信。那時傷殘補貼很少,但無論是國家自然災害的那些年,還是這之後的諸多家庭困難,他從未向國家提出過任何要求。就是教育子女,他也是要求他們自己發憤圖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

董安國說:“我一輩子堂堂正正為人,嚴格要求自己,低調做人,把優點少看點,把自己的缺點多想些——也是這樣要求子女,目的就是不要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累贅。”

遷入竹兒灣社區之後,董安國帶著老伴很快融入社區居民生活,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環衛、植樹和各類文體活動,遇到社區亂扔垃圾、攀折花木的不良現象,他和老伴都會制止,説明社區管理中心維護環境。

董安國感恩國家對軍烈屬的照顧,念念不忘感謝黨的好政策,雖然自己年邁,但仍然琢磨著要老有所為,要為國家做點什麼才能不負黨恩,這種情感成了壓在董安國心上沉甸甸的不了情。

董安國將這個想法先是告訴了老伴,征得老伴同意後,又給兒女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兒女們心疼父親,得知他想捐獻遺體的想法後,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很委婉地勸父親放棄這個想法。董安國跟他們說,以往有偉人逝世不就將骨灰灑向江河湖海嗎?再想想我那三四個家在西鄉、城固的戰友,他們在狙擊戰中直接陣亡了,他們的軀體直接埋在了異國他鄉。想想他們,我幸運地活了這麼多年,值了!這軀體捐出去做好事,也是做善事,有什麼好捨不得的!

孝順的六個兒女都非常理解父親對報效祖國所飽含的執念,沒有再勸說父親。2016年底,董安國偶爾從電視中獲悉,石泉73歲的西街社區老人柏緒祥跟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董安國隨即到石泉縣紅十字協會表達了自己也想捐贈遺體的願望。2017年3月30日,董安國向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贈辦公室遞交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表,4月2日,在縣紅十字會的介紹下,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遺體捐贈辦公室的同志來到董安國的家,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為董安國老人頒發了遺體捐獻感謝狀。

董安國老人完成自己的心願之余,長舒了一口氣。但是,他仍不忘叮囑紅十字協會兩位同志和社區自己請來做見證的李榮普等人,要求為他保密,不要宣揚。他說:“我戰場上沒有完成報效祖國的理想,沒有豐功偉績,但是,我這一輩子也沒有做給國家丟臉的事。捐獻遺體只是我個人向自己的國家表示感恩的一種方式,僅僅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個人心願而已。”

正是老人有這樣默默無私奉獻的壯舉和要求保密的請求,才會出現本文開頭那一幕。經過我們耐心的和老人解釋,說明現在改造民風樹立道德典範的必要,董老默許了我們將他做為身邊好人進行採訪、拍照和宣傳。

言語間,董老時常將目光轉向窗外,似乎思緒可以隨時穿透時空,回到賦予他偉大使命的崢嶸歲月。偶爾,他也會將目光停留在那一包珍藏的軍功章和十幾張發黃的獎狀上。這些珍藏了幾十年的軍功章和獎狀,見證著老人一生甘當螺絲釘的精神,也見證著老人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在為國奉獻的足跡。

董老家的牆上掛著老人唯一一張年輕時的照片,那時,他還不到18歲,英氣逼人,他的微笑就像定格在時空隧道裡的一束陽光,讓人莫名的感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