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既然一切都不存在,為什麼我們還要苦哈哈地修行?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

◆ 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有人說過:“這一切都是空性的, 不要執著, 不要執著……”

學佛很容易進入斷滅空(單空)的狀態, 哪怕在樂園混了兩三年般若班的寶寶, 稍不留意也容易被繞進去。 雖然說, 單空, 是我們學習空性必走的階段, 但如果執著其中, 那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就像《中觀四百論》裡面講的, 如果有實執還可以用空性破斥, 但如果陷入一種對空性的執著,

相對來說就很難破掉了。

要知道, 空性不是什麼都不存在。 我們在學習空性時, 不進入“有”的極端, 也不要趨入“無”的極端。 如果認為一切都是空性, 因果輪回什麼的, 都不存在, 就容易狂禪或狂密, 也就違背了佛陀為我們傳講般若法門的初衷。

在我們掌握了一些空性的理論後, 可以用來斷除自己內心的煩惱和執著。 比如, 當別人打罵你的時候, 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是空性的, 打罵我的人是空性的, 所以他打罵我這個過程也是空性的。 ”要是這樣做, 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如果在證悟之前, 就認為善法是空的, 因果是空的, 因此不管不顧、為所欲為、無所畏懼, 什麼事兒都敢做;或者常常拿著空性去衡量別人,

讓別人觀空性, 但是每當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 卻感覺一切無比實有, “空性”也不知道飛哪兒去了。

◆ 見解誓比虛空高, 取捨因果較粉細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況, 趁現在還有機會, 趕緊打住。

如果是第一情況, 先把基礎打牢, 對因果輪回從理論上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如果不知道怎麼做, 可以參考《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講的【因果不虛】的相關內容, 索達吉堪布在《前行廣釋》也有更為詳盡的介紹。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 就要訓練自己少去觀察別人的過失, 常觀清淨心, 儘量做到“常思己過, 莫論人非”。

◆ 真空性, 不是吹出來的

空性是非常美妙的, 因為有了空性的見解, 內心當中好像也生起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似乎這樣自己就是純種的佛教徒了。 平時跟師兄們聊天的時候, 開口就能說:“一切都是空性的。 ”“我們要安住於當下。 ”這樣一來, 似乎離證悟也不遠了。 不過, 我們要認識到一個問題, 那就是嘴裡說的空性, 其實並非空性本生, 要想真正認識到空性, 需要靠實修去體悟, 反正,

平臺君跟大家誇誇其談了那麼多與空性相關的內容, 可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空性到底是種啥感覺, 想想還真是讓人難過啊。

大老闆在講《妙法蓮華經》第13課時說到, 舍利弗在佛陀面前, 很傷感地說:“我從前在佛面前聽聞過很多妙法, 並見過佛陀授記菩薩將來成佛, 但卻從來沒有聽聞過佛陀誇獎聲聞緣覺……聲聞緣覺與菩薩共同皈依發心,入於法性,證悟空性,但為什麼如來用小乘法度我們,對菩薩卻講大乘法?”

舍利弗在這裡也說出了很多寶寶的心聲,就像有的寶寶說,既然空性這麼厲害,那我們哪兒還需要費勁地學簡單的東西?要不咱們就每天觀空性好了?聽說大圓滿非常殊勝,可以讓我們快速成就,那上師為啥不直接給我們傳高級的法?你看咱們現在修加行,磕頭磕得那麼費勁兒,好累啊……

大老闆曾經講過一段他曾經的經歷:以前法王傳講《空行心滴》的時候,他還沒有修完加行,雖然心裡面不甘心,但也只能和其他還沒有修完加行的人在甘朵拉經堂外等候。

看到沒,雖說佛陀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法門,但是還是得循序漸進的來,如果根機沒有成熟,我們聽了再殊勝的、再高級的法,也不能使我們立馬開悟。

不是上師小氣,不給我們傳殊勝寶貴的高法,也不是佛陀偏心,不直接給所有眾生全部宣說一乘最為究竟的法。如果我們的因緣具足,能夠接受三藐三菩提的甚深含義,佛陀一定會用大乘佛法來度化我們。

如果我們現在聽不到高級的法(甚至連佛法的基礎都沒有打牢),只能說是我們的根器不好,不是佛陀的過失,也不是上師的過失。

如果想要讓自己具備這樣的根器,除了之前說到的要打牢基礎,對因果輪回從理論上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那還有一個準備工作,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上師們都說了,智慧要在慈悲心的相續中才更容易生起。就像大寶法王在《心經》的開示中說,和明白空性的道理相比,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更加困難。

菩提心是一種真正無所畏懼的勇敢,為了利益眾生所以敢於承擔。不會因為擔心自己受損害而不去度化眾生,也不會擔心眾生不高興而縱容別人造惡業。

具有慈悲心的菩薩,也需要空性的智慧,否則,利益眾生的心也會有動搖,或者不管眾生的根器,自作多情地度化眾生。

所以呀,我們要智悲雙運,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雙豐收才最好。比如,做任何善法的時候,既要三殊勝,還要記得三輪體空;修菩提心的時候,要真誠地、發自內心地想要利益眾生。

阿羅漢和菩薩都證悟了空性,但是阿羅漢從空性中只獲得了阿羅漢的果位,菩薩卻獲得了大乘菩薩的果位,這就說明:發心不同,獲得的結果就不同。同樣的法,不同根器的眾生獲得的利益也不同。

還等什麼,擺好姿勢,一起發心~

但卻從來沒有聽聞過佛陀誇獎聲聞緣覺……聲聞緣覺與菩薩共同皈依發心,入於法性,證悟空性,但為什麼如來用小乘法度我們,對菩薩卻講大乘法?”

舍利弗在這裡也說出了很多寶寶的心聲,就像有的寶寶說,既然空性這麼厲害,那我們哪兒還需要費勁地學簡單的東西?要不咱們就每天觀空性好了?聽說大圓滿非常殊勝,可以讓我們快速成就,那上師為啥不直接給我們傳高級的法?你看咱們現在修加行,磕頭磕得那麼費勁兒,好累啊……

大老闆曾經講過一段他曾經的經歷:以前法王傳講《空行心滴》的時候,他還沒有修完加行,雖然心裡面不甘心,但也只能和其他還沒有修完加行的人在甘朵拉經堂外等候。

看到沒,雖說佛陀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法門,但是還是得循序漸進的來,如果根機沒有成熟,我們聽了再殊勝的、再高級的法,也不能使我們立馬開悟。

不是上師小氣,不給我們傳殊勝寶貴的高法,也不是佛陀偏心,不直接給所有眾生全部宣說一乘最為究竟的法。如果我們的因緣具足,能夠接受三藐三菩提的甚深含義,佛陀一定會用大乘佛法來度化我們。

如果我們現在聽不到高級的法(甚至連佛法的基礎都沒有打牢),只能說是我們的根器不好,不是佛陀的過失,也不是上師的過失。

如果想要讓自己具備這樣的根器,除了之前說到的要打牢基礎,對因果輪回從理論上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那還有一個準備工作,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上師們都說了,智慧要在慈悲心的相續中才更容易生起。就像大寶法王在《心經》的開示中說,和明白空性的道理相比,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更加困難。

菩提心是一種真正無所畏懼的勇敢,為了利益眾生所以敢於承擔。不會因為擔心自己受損害而不去度化眾生,也不會擔心眾生不高興而縱容別人造惡業。

具有慈悲心的菩薩,也需要空性的智慧,否則,利益眾生的心也會有動搖,或者不管眾生的根器,自作多情地度化眾生。

所以呀,我們要智悲雙運,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雙豐收才最好。比如,做任何善法的時候,既要三殊勝,還要記得三輪體空;修菩提心的時候,要真誠地、發自內心地想要利益眾生。

阿羅漢和菩薩都證悟了空性,但是阿羅漢從空性中只獲得了阿羅漢的果位,菩薩卻獲得了大乘菩薩的果位,這就說明:發心不同,獲得的結果就不同。同樣的法,不同根器的眾生獲得的利益也不同。

還等什麼,擺好姿勢,一起發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