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火幣朱嘉偉:不要過度神化區塊鏈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區塊鏈不是萬能的, 區塊鏈行業當前還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 並不具備開展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火幣網 COO 朱嘉偉

誤區1:區塊鏈可以用去中心化顛覆一切

正解:區塊鏈的突破點會在中心化做不好的地方

從技術角度, 區塊鏈技術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是信任的問題, 即區塊鏈技術能夠在不信任的個體或組織之間建立信任關係。 因此, 對於某一應用場景是否適合用區塊鏈技術解決, 需要考慮的最根本的問題, 就是這種應用場景是否需要區塊鏈技術去建立信任機制。

下面一圖帶你看懂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由於天然需要在全域網路達成共識, 和中心化的應用相比, 必然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 換句話說, 去中心化的應用一定是比中心化的方式效率要低的, 對區塊鏈的應用落地上, 必然要考慮這一點。

第一種就是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中心, 比如在全球性跨境的一些事務上不存在一個中心組織。

比如全球的碳交易, 這個需要全球很多國家去達成共識, 但目前是缺乏有力的中心組織。 每個國家之間缺乏信任, 需要去解決信任的問題。 而且又是一個跨境的場景,

每個國家法律不同, 到底是你聽我的, 還是我聽你的?誰也不服氣誰。 所以完全可以考慮利用區塊鏈技術創建一個透明有效的系統, 以監測碳排放和清潔能源交易與資金分配, 還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來確保減少碳排放資料的準確性。

第二種原因就是中心化弊端很大, 效率很低, 需要去中心化來實現。

比如博彩行業, 很多博彩公司出現舞弊、挪用資金、捐款跑路等情況。 這些博彩公司如果用區塊鏈來實現, 能夠更好的解決信任問題, 而且成本更低。

誤區2:大家會天然信任區塊鏈技術

正解:大家對區塊鏈的用戶認知可能比技術還重要

區塊鏈得以流行的核心難點不在於技術, 而在於更廣泛的參與。 使用者認知決定區塊鏈產品能否被使用者使用,

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沒有重視。

舉個例子, 雖然區塊鏈技術上能夠低成本的構建信任機制, 但是消費者的認知可能還是不一樣。 如果我們基於區塊鏈做一個公益平臺, 對比騰訊公益用傳統互聯網技術做公益平臺, 大家還是會更信任騰訊公益。

此外, 不同地區, 大家對區塊鏈的認知也不一樣。 比如在移動支付發達的領域, 區塊鏈作為支付手段的發展速度顯然比不上沒有移動支付的國家和地區。 在很多非洲國家, 甚至他們都沒有銀行等基礎設施, 區塊鏈也有可能直接跨過銀行, 直接成為他們的支付和價值存儲的手段。

為什麼需要數位貨幣的普及呢?

因此未來區塊鏈應用真正的成熟,

可能需要以數位貨幣的流行為基礎。 當數字貨幣普及, 價值載體順暢的搬遷到線上, 區塊鏈應用就會大規模爆發。

誤區3:區塊鏈項目融資後就萬事大吉

正解:區塊鏈的商業模式依然最關鍵

第二大類, 是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 比如做版權、公正、防偽溯源等。

這類商業模式對使用者的門檻更高, 而且可替代性比較強。 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目的很多是為了增加信用, 但是建立信用有很多其他方式, 比如做廣告、找人背書等方式。 這種區塊鏈的應用可替代性比較強, 所以會是區塊鏈領域相對後期的應用。

第四大類, 是利用智慧合約, 基於智慧合約做應用, 比如新共用經濟等。 共用經濟公司在利用社區空閒資源時, 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地實現資源登記、共用與付費。UBER 與 Airbnb 為代表的公司將歡迎這類應用,區塊鏈的使用將極大降低管理成本。

相對而言,前兩類的落地難度低於後兩類,提前爆發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麼樣,目前區塊鏈領域急需一個殺手級應用,才能普及數字貨幣。朱嘉偉預計這個時間大致需要三到四年。

漲姿勢

Takeaway

區塊鏈大致的發展過程大致是先有代幣類應用的普及,然後才會有匿名和加密特性類應用,最後才是用區塊鏈建立信用。

誤區4:區塊鏈現在各種應用都能落地

正解:區塊鏈在當前階段不適合“重應用”

典型的“輕應用”,比如投票、眾籌、預測市場等都值得嘗試,越是輕的應用,用戶越容易接受。而醫療資訊、租房、租車、甚至是版權這種比較重的應用在當前推廣會比較難。

為什麼“重應用”在當前階段不那麼合適?

第一方面,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使用者認知需要一個過程,使用者可能還是會更信任傳統的產品。

第二方面,要區塊鏈在“重應用”裡面可替代性比較強。

很多區塊鏈相關的重應用,其實區塊鏈只扮演一個部分的功能,可替代性比較強,那麼是不適合早期用區塊鏈來實現的,不如直接用傳統的方式。比如醫療資訊加密,醫療資訊的資料量本來就很大,在區塊鏈上來實現其實不是特別高效,可能在當前階段還不如傳統的加密方式。

工作量證明也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很多工作量證明機制需要算力保障。

比如,版權和防偽和存在的很多鏈上的應用,從設計層面都需要算力來做保障公平、公正、不可篡改,但小公司用普通的算力很難保證區塊鏈不被攻擊。

最後,區塊鏈可程式設計的實現價值傳遞

當前社會其實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訂立各種各樣的合約、眾籌、契約等,其實完全可以用程式設計的方式來去實現,而不是紙面的契約來約束。可以預見,未來人們簽訂的合同,裡面觸發的條件以及價值轉化都可以用區塊鏈智慧合約控制。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

p.s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洞悉未來,學習區塊鏈,火幣網和矽谷Live合作,開發了線上音訊課程《從0到1,全面學透區塊鏈》。在這門課中,朱嘉偉想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傳達給更多人。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立即訂閱課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立即行動,儘早成為區塊鏈行家。

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地實現資源登記、共用與付費。UBER 與 Airbnb 為代表的公司將歡迎這類應用,區塊鏈的使用將極大降低管理成本。

相對而言,前兩類的落地難度低於後兩類,提前爆發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麼樣,目前區塊鏈領域急需一個殺手級應用,才能普及數字貨幣。朱嘉偉預計這個時間大致需要三到四年。

漲姿勢

Takeaway

區塊鏈大致的發展過程大致是先有代幣類應用的普及,然後才會有匿名和加密特性類應用,最後才是用區塊鏈建立信用。

誤區4:區塊鏈現在各種應用都能落地

正解:區塊鏈在當前階段不適合“重應用”

典型的“輕應用”,比如投票、眾籌、預測市場等都值得嘗試,越是輕的應用,用戶越容易接受。而醫療資訊、租房、租車、甚至是版權這種比較重的應用在當前推廣會比較難。

為什麼“重應用”在當前階段不那麼合適?

第一方面,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使用者認知需要一個過程,使用者可能還是會更信任傳統的產品。

第二方面,要區塊鏈在“重應用”裡面可替代性比較強。

很多區塊鏈相關的重應用,其實區塊鏈只扮演一個部分的功能,可替代性比較強,那麼是不適合早期用區塊鏈來實現的,不如直接用傳統的方式。比如醫療資訊加密,醫療資訊的資料量本來就很大,在區塊鏈上來實現其實不是特別高效,可能在當前階段還不如傳統的加密方式。

工作量證明也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很多工作量證明機制需要算力保障。

比如,版權和防偽和存在的很多鏈上的應用,從設計層面都需要算力來做保障公平、公正、不可篡改,但小公司用普通的算力很難保證區塊鏈不被攻擊。

最後,區塊鏈可程式設計的實現價值傳遞

當前社會其實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訂立各種各樣的合約、眾籌、契約等,其實完全可以用程式設計的方式來去實現,而不是紙面的契約來約束。可以預見,未來人們簽訂的合同,裡面觸發的條件以及價值轉化都可以用區塊鏈智慧合約控制。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

p.s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洞悉未來,學習區塊鏈,火幣網和矽谷Live合作,開發了線上音訊課程《從0到1,全面學透區塊鏈》。在這門課中,朱嘉偉想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傳達給更多人。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立即訂閱課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立即行動,儘早成為區塊鏈行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