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順德工業設計師盧剛亮|從一個衣架探路到營收過億元

五年前, 盧剛亮還不知道路在何方;而現在, 他已是廣東小家電設計領域的佼佼者。 五年時間, 企業營收額實現從200萬到1億元的突破, 產品銷售遍及全球。

與眾多創業者一樣, 十多年前, 盧剛亮大學畢業來到廣東, 成為一名“南漂”。 如今, 盧剛亮所處的工業設計領域, 正站在了風口之上, 盧剛亮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做中國工業設計的弄潮兒。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安娜

2004年, 盧剛亮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 作為新興重點學科的本科畢業生, 他算是“奇貨可居”, 許多高校也向他投出了橄欖枝。

不過, 陰差陽錯, 盧剛亮沒有如願成為一名教師。

盧剛亮。

畢業10個月開始創業

考慮到未來的發展, 盧剛亮打算到當時全國產業最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碰碰運氣, 由此在順德開啟了工業設計師的生涯。

那時候, “工業設計師”聽起來十分新潮。 但這一行業還處於萌芽期,

全國沒幾家有實力成規模的工業設計企業, 也看不到形成大氣候的徵兆。

也許是性格使然, 也許是命運安排, 最後他進了一家剛起步的小型設計公司。 直到現在, 盧剛亮都感激這家公司:“正是因為公司小, 所以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務, 我都要做, 從中得到了不少的鍛煉。 如果當時是在一家大公司, 可能會比較安於現狀。 ”盧剛亮工作了10個月的時間, 就辭職出來創業。

這麼早就獨立創業, 在當年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熟悉我的同學、朋友甚至是當年教過我的老師都不看好, 大家都覺得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因為我當時既沒資金, 也沒人脈, 經驗也不是很豐富。 ”

“這樣永遠做不大”

盧剛亮的大膽行動, 無非是來自於對自身專業的自信:“早期做工業設計的人,

要麼是從平面設計專業轉型過來的, 要麼就是企業出來的工程技術人員, 真正工業設計科班出身的人比較少。 ”

當時在順德排得上名的工業設計公司, 平均也只有七八個人的規模, 所以盧剛亮雖然是初起爐灶, 但與那些稍早起步的公司比起來, 沒有本質的差別。

成立公司的最初幾年, 在盧剛亮看來發展得非常緩慢, “不溫不火”。 主要是給周邊一些大型家電製造商及中小企業提供設計服務。 盧剛亮做設計, 對方獲得智慧財產權, 他則得到服務費。

直到2012年, 盧剛亮的公司在順德已小有名氣, 躋身到所謂“大”設計公司的行列。 員工人數也發展到二十餘人, 但當時年產值才兩百多萬元,

盧剛亮覺得:“這樣永遠做不大。 ”

盧剛亮當時在尋找一個好時機, “2012年正處於一個變革期, 大家都在思考, 工業設計在中國這個巨大的變革期裡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 ”

盧剛亮進行產品介紹。

第二次創業顛覆從前

盧剛亮說自己最大的特點是:不安分、愛思考。

那時, 他已經嗅到了新“風向”, “當時中國的工業設計已經接近歐美日韓工業設計市場,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已無‘師者’, 再往下發展, 我們必須尋找工業設計獨有的發展方向。 ”

“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工業設計必須依附於行業和產業, 它可能是一些大企業的一個部門或工種, 沒有獨立於產業之外。 比如, 一個三星公司出來的員工, 不可能再去做一個自己的設計品牌。 但中國有海量的中小企業, 這裡面可以有華為, 也可以有oppo、小米、錘子, 可以有更為複雜、多元的存在空間。 ”盧剛亮說, 中國市場巨大, 工業體系極度完善, 加上時代的造就, 都為中國的工業設計的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溫床。

“目前有兩個方向:一是繼續深化發展工業設計服務鏈產業;二是以設計創新為核心驅動的實體產業。 "盧剛亮堅信自己的判斷:“珠三角有龐大的產業帶,層次豐富多元,可以造就一個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價值的新興產業。”

這一年,盧剛亮覺得自己要進行的是第二次創業,“幾乎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業務”,在他看來,企業從那一年“歸零”了。

用一個衣架探路

2013年開始,盧剛亮成立了一個以設計創新為核心價值的品牌。雖然“路”沒走錯,但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順利。

盧剛亮設計的第一個產品,是一款可擕式幹衣架,它解決了“出差達人”的一個“痛點”。不過這一設計雖然獲得了許多大獎,也被媒體報導了,最終卻沒辦法轉化為產品。

“當時沒有一個傳統製造企業願意去生產。”盧剛亮也很理解,“當市場為零的時候,誰願意去冒這個險?”

沒有冒險,盧剛亮和團隊只好“自力更生”,經過1年多的努力,這個產品終於被他們自己試產成功。

“傳統製造企業的利潤是15%左右,同樣是這樣一個供應鏈,我們可以實現50%以上的毛利潤。”盧剛亮說,很多廠家正是從他那裡得到了啟發,開始向工業設計企業主動靠攏。

盧剛亮第一批只生產了兩三千個衣架。衣架並不好賣,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才售完。雖然第一年銷售額才200萬元,但盧剛亮卻覺得自己邁入了一條新軌道。

盧剛亮設計的產品。

只是做了一個有心人

從這個小小的速幹衣架開始,盧剛亮的公司進入了快車道。從2015年產值接近2000萬,2016年5000多萬,今年預計實現1億元的目標。

“成長速度是飛快的,達到百分之兩百、三百。”但對盧剛亮來說,2014年是一道艱難的檻。

2014年,當時他們還只有3個產品,也僅有200多萬的營收額。三個合夥人準備賣掉住房,湊足錢來完成更“瘋狂”的夢想。好在後來遇到了一個貴人,適時幫他們度過了難關。

2015年之後,盧剛亮的設計之夢又開啟了一個新局面。他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又孵化了好幾個品牌,“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而不是傳統模式,只收一點服務費。”

“雖說創業艱難,其實創業是很幸福的。”盧剛亮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有心人。他之後設計了桌面風扇、USB香薰機、智慧燈組等20多個單品,這類創意個性化產品,盧剛亮和他的團隊發揮得淋漓盡致。

盧剛亮設計的滅蚊燈。

對話:“工業設計”風口剛剛到來

廣州日報:你為何想去做小產品的工業設計?

盧剛亮: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經提到“縫隙產品,大有可為”,其實我們就是做這類產品。它能提高生活品質和體驗,小而美,迎合現代年輕人的消費。

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從頂層思路上得到了一些啟示,工業設計是創新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我們正是通過工業設計,“扣住”了提高生活品質的縫隙產品。

我們以前通常以為設計是一種靜態的職業或技能,現在我們認識到,工業設計是一個動態且廣義的概念,這樣我們就從靜態職業技法變成動態思維模式。

廣州日報:縫隙產品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盧剛亮:現在小型的、個性化的產品,使用者都是“90後”“00後”的年輕人,所以產品從審美、功能到體驗都要很討喜才行。

比如有這樣一組燈非常智慧。燈面就像一個螢幕,使用了內投影技術。這幾個燈是關聯的,可以放在老人、小孩或者病人的床頭,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按一下,相關聯的燈就能有回應。

將來,這些燈還可以即時顯示手機上收取的資訊。考慮到人體接觸的安全性,產品用的都是食品級材料。

還有吸入式滅蚊器。傳統的滅蚊器比較難看,而我們的滅蚊燈利用了美學裡的“仿生”手段,做成一種抽象的蘑菇形態,哪怕放著不用,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裝飾品。

廣州日報:這種縫隙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盧剛亮:我們現在的產品,一半出口一半國內。出口主要是面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做成中國的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是日本的審美情趣甚至是文化符號,但中國目前還沒有這種品牌,這是需要積澱的,這是我和我的團隊未來最高級的創業訴求。

目前,以設計服務輸出的傳統企業還是占絕大多數,我們在尋找另外一種路徑——設計驅動型企業。我們是全國最早一批的探路者,成功不成功還不知道,但我會拼盡全力,因為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也就足夠了,欣喜的是我在這個年齡已經明確了未來該去做什麼。

我們將來想做中國第一個設計驅動型的百億級企業,工業設計行業正處在一個巨大的風口和分水嶺上,近幾年切入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這類似於早年互聯網風口剛剛到來的樣子。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編輯:蔡淩躍

投稿、轉載合作等請聯繫 gzrbjdjzb@163.com

"盧剛亮堅信自己的判斷:“珠三角有龐大的產業帶,層次豐富多元,可以造就一個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價值的新興產業。”

這一年,盧剛亮覺得自己要進行的是第二次創業,“幾乎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業務”,在他看來,企業從那一年“歸零”了。

用一個衣架探路

2013年開始,盧剛亮成立了一個以設計創新為核心價值的品牌。雖然“路”沒走錯,但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順利。

盧剛亮設計的第一個產品,是一款可擕式幹衣架,它解決了“出差達人”的一個“痛點”。不過這一設計雖然獲得了許多大獎,也被媒體報導了,最終卻沒辦法轉化為產品。

“當時沒有一個傳統製造企業願意去生產。”盧剛亮也很理解,“當市場為零的時候,誰願意去冒這個險?”

沒有冒險,盧剛亮和團隊只好“自力更生”,經過1年多的努力,這個產品終於被他們自己試產成功。

“傳統製造企業的利潤是15%左右,同樣是這樣一個供應鏈,我們可以實現50%以上的毛利潤。”盧剛亮說,很多廠家正是從他那裡得到了啟發,開始向工業設計企業主動靠攏。

盧剛亮第一批只生產了兩三千個衣架。衣架並不好賣,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才售完。雖然第一年銷售額才200萬元,但盧剛亮卻覺得自己邁入了一條新軌道。

盧剛亮設計的產品。

只是做了一個有心人

從這個小小的速幹衣架開始,盧剛亮的公司進入了快車道。從2015年產值接近2000萬,2016年5000多萬,今年預計實現1億元的目標。

“成長速度是飛快的,達到百分之兩百、三百。”但對盧剛亮來說,2014年是一道艱難的檻。

2014年,當時他們還只有3個產品,也僅有200多萬的營收額。三個合夥人準備賣掉住房,湊足錢來完成更“瘋狂”的夢想。好在後來遇到了一個貴人,適時幫他們度過了難關。

2015年之後,盧剛亮的設計之夢又開啟了一個新局面。他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又孵化了好幾個品牌,“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而不是傳統模式,只收一點服務費。”

“雖說創業艱難,其實創業是很幸福的。”盧剛亮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有心人。他之後設計了桌面風扇、USB香薰機、智慧燈組等20多個單品,這類創意個性化產品,盧剛亮和他的團隊發揮得淋漓盡致。

盧剛亮設計的滅蚊燈。

對話:“工業設計”風口剛剛到來

廣州日報:你為何想去做小產品的工業設計?

盧剛亮: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經提到“縫隙產品,大有可為”,其實我們就是做這類產品。它能提高生活品質和體驗,小而美,迎合現代年輕人的消費。

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從頂層思路上得到了一些啟示,工業設計是創新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我們正是通過工業設計,“扣住”了提高生活品質的縫隙產品。

我們以前通常以為設計是一種靜態的職業或技能,現在我們認識到,工業設計是一個動態且廣義的概念,這樣我們就從靜態職業技法變成動態思維模式。

廣州日報:縫隙產品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盧剛亮:現在小型的、個性化的產品,使用者都是“90後”“00後”的年輕人,所以產品從審美、功能到體驗都要很討喜才行。

比如有這樣一組燈非常智慧。燈面就像一個螢幕,使用了內投影技術。這幾個燈是關聯的,可以放在老人、小孩或者病人的床頭,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按一下,相關聯的燈就能有回應。

將來,這些燈還可以即時顯示手機上收取的資訊。考慮到人體接觸的安全性,產品用的都是食品級材料。

還有吸入式滅蚊器。傳統的滅蚊器比較難看,而我們的滅蚊燈利用了美學裡的“仿生”手段,做成一種抽象的蘑菇形態,哪怕放著不用,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裝飾品。

廣州日報:這種縫隙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盧剛亮:我們現在的產品,一半出口一半國內。出口主要是面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做成中國的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是日本的審美情趣甚至是文化符號,但中國目前還沒有這種品牌,這是需要積澱的,這是我和我的團隊未來最高級的創業訴求。

目前,以設計服務輸出的傳統企業還是占絕大多數,我們在尋找另外一種路徑——設計驅動型企業。我們是全國最早一批的探路者,成功不成功還不知道,但我會拼盡全力,因為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也就足夠了,欣喜的是我在這個年齡已經明確了未來該去做什麼。

我們將來想做中國第一個設計驅動型的百億級企業,工業設計行業正處在一個巨大的風口和分水嶺上,近幾年切入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這類似於早年互聯網風口剛剛到來的樣子。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編輯:蔡淩躍

投稿、轉載合作等請聯繫 gzrbjdjzb@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