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教你一招鬼穀子說服術,做個虛偽的好人|鬼穀子

在一部電影裡有這麼一封情書:有時候, 說反話也是必需的。 反話, 有時候就像一種秘密語言。 就好像我說不理你, 就是很想你。

你走開, 就是需要你。 討厭你, 也就是喜歡你。

隱藏真實的情感是人類的本能, 人永遠是一種口是心非, 善於偽裝的動物。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或許只有孩童才會天真的表達著真實的自己。

比如在職場或商場上, 人們總是習慣的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 有些人看起來和藹可親, 實則是手段老辣。 看起來與世無爭, 實則心機頗深。 他們早已習慣興高采烈的說著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的話。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層偽裝, 看看裡面到底藏著什麼。

首先我們請出第一位出場的人物, 他叫孫策。 對, 就是小霸王孫策。 因為小霸王這個外號, 使得後人覺得孫策就是個魯莽的傢伙。

實際上並非如此, 孫策的文治武功都絲毫不輸孫權, 他最大的硬傷就是命太短。

很多人認為孫策不懂謀略, 你覺得一個權謀白癡可能會在東漢末年, 群雄逐鹿的年代闖下一片自己的天地嗎?當然說歸說, 有沒有案例說明呢?

有的!孫策的人生非常的戲劇化, 其實就是一部《忠臣藏》的故事。

孫策的死源於一份舉薦信。 話說吳郡太守許貢給漢獻帝上了一封奏章, 稱頌孫策文武雙全, 驍勇善戰, 應該召到京都為朝廷效命。

結果被孫策給發現了, 一不做二不休做掉了許貢。 有人會說了, 人家許貢誇孫策, 他咋還對人家下黑手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許貢給的不是孫策想要的。

看官,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 我們知道孫家是打算把吳地占為己有, 可是吳郡名義上的老大是許貢。

所以許貢才不會告訴你,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調虎離山, 借用朝廷的勢力束縛限制孫策, 間接的囚禁孫策。 許貢覺得把孫策留著遲早是個禍患。

有些人表面在誇獎你, 實則是在算計你。

如果換著別人可能會對許貢感激涕零, 但是孫策洞察了許貢的心計, 所以先下手為強, 對許貢動了黑手, 做掉了他。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孫策自認為搞定了許貢, 就會太平無事。 但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孫策怎麼也不會想到許貢的門客一直在暗中找機會為主人報仇。

建安五年四月, 孫策出門打獵, 正當他興致盎然的馳馬逐鹿時, 忽然草叢中射出了幾支冷箭, 孫策躲閃不及, 面門中箭。 你猜對了, 這是許貢門客幹的。

話說傷的重嗎?其實本來箭傷是可以治的, 可是處女座的孫策發現自己毀容了, 於是心性大變, 終於箭傷復發不治。

自知命不久矣的孫策決定安排後事, 可是孫權還小, 托孤的人到底可不可靠呢?因此孫策決定試試這個將要被委以重任的人:張昭。

張昭一定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人, 與小說不同的是, 張昭是個全能大儒, 而且心性異常剛烈, 跟小說裡完全是兩個人。

我們知道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孫策臨終前對張昭托以後事, 他說:“公等善相吾弟, 若仲謀不任事者, 君便自取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哥們, 我不行了。 我把東吳和弟弟就託付給你了, 要是孫權不頂事, 你就把東吳據為己有吧。 ”

看官, 如果你是張昭, 你會不會對孫策感激涕零?老闆居然願意讓自己成為第二遺產繼承人。

如果你當真點頭答應說:“好的, 孫權不行, 我就來掌舵東吳, 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

要是你這麼做, 你就太天真了, 我敢保證你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孫策為什麼要說這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用感情和利益收買人心, 二、試探張昭, 觀察他的態度。

很顯然張昭也不笨, 他知道老闆有些話只是說說而已, 老闆明顯是在試探自己呢。 所以他拼命的擠下幾滴眼淚, 發誓一生輔佐孫權。

但是, 我們必須承認張昭的確被孫策收買了, 他的一生都在輔佐孫權, 鞠躬精粹。

現實生活中這是老闆一貫的套路, 如果老闆給你講感情, 你就要留心了, 他一定是想收買你, 還記得那句話?

談錢傷感情, 談感情傷錢。


說到鞠躬精粹,我們就會自然而然會想起諸葛亮。無獨有偶,如果你覺得孫策的案例沒有說服力,那麼我們請出劉老闆為我們現身說法。這個方法其實劉備也用過,相似的話其實劉備也說過。

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的身體終於接受不了東吳那場大火的摧殘,徹底垮了。自知時日無多的他把諸葛亮等人叫到自己床前,託付後事。

劉備虛弱的說了上半句話:“你的本事比曹操強十倍,必定能讓蜀國安定,成就一番大事。”

看官,為什麼劉備要拿諸葛亮跟曹丕比呢?其實諸葛亮、司馬懿和曹丕都是小字輩的。諸葛亮只比司馬懿大兩歲,比曹丕大6歲而已。

劉備說的上半句話其實是在捧諸葛亮,他是要用感情收買人心。老闆交代任務時,習慣先跟員工聊聊感情,表揚一下員工,讓員工自我感覺良好,先虛後實。

見老闆這麼抬舉自己,諸葛亮忙給劉備行跪拜大禮,劉備接著說了下半句話:“要是我兒子阿斗有出息,你就輔佐他,要是他不成器,你就把蜀國繼承了吧。”

看官,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麼表現?你會不會說一句:“好的,謝謝老闆”。如果你真的吐出了這兩句話,我保證你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其實這就是一句客套話,一句試探諸葛亮的話。這是最典型的話術:正話反說。你有沒有想過,就算劉備真想把蜀國讓給諸葛亮,就是諸葛亮敢要,其他人會服氣,劉備願意給嗎?所以這其實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方法而已。

看起來給諸葛亮一份大禮表示信任,實則這是一種試探,用說反話的方式觀察諸葛亮的反應,如果諸葛亮表示願意做蜀國國君的話,

哼哼,後果很嚴重。

因此諸葛亮也只能誠惶誠恐的表示,自己願意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劉備的目的達到了,他發現諸葛亮這哥們靠譜,沒壞心眼,終於放心的走了,跟關羽、張飛去另一個世界相聚了。

有人說,這都只是你的猜測,有本事拿出證據來。那麼有請張儀上場,請他給我們現身說法。

戰國歷史其實非常混亂。昨天還是敵人,今天就成朋友了。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反目成仇了。比如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公孫衍會跟張儀跑一起嘮嗑談理想,順帶還懟一下甘茂的師父史舉。比如一些史料明確記載:張儀的對頭並不是蘇秦,而是公孫衍。比如孟子就把張儀和公孫衍相提並論,毋庸置疑,這兩人都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故事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人物關係,彼時公孫衍是秦國的大良造,而張儀是魏國的相國,史舉是張儀的下屬。戰國就是這樣的,跳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有一年秦國的公孫衍出使魏國,結果跟史舉鬧矛盾。原因很簡單,因為史舉老是在魏惠王面前打自己小報告,這樣下去工作就很難開展了。所以公孫衍打算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好歹的史舉。

既然是算計,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找到利益點,其次要梳理人物關係。經過一番謀劃,公孫衍終於想到了周全的方法。

他先是找到魏惠王,兩人如此這般的商量了一下:以禪讓為幌子觀察張儀的企業忠誠度。

接著公孫衍就屁顛屁顛的跟張儀說:“兄弟啊,你知道魏惠王這個老闆喜歡面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想當千古一帝。要不這樣,乾脆我去跟魏惠王說說,讓他把魏國的國君禪讓給你,你來當魏國的君主,好不好?這樣一來,他成了千古一帝,你也成了魏國國君,你好我好大家好。”

張儀聽了滿腹狐疑的說:“這事靠譜嗎?”

公孫衍喝了口茶說:“咋會不靠譜,我前兩天試探過他,他非常贊同。”

張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公孫衍說:“如果你沒信心,你也可以假裝拒絕。你拒絕了王位,這樣你不就是賢人嗎?進可攻,退可守,萬無一失。”

張儀聽公孫衍這麼一說,高興壞了。很顯然他忘了一句俗話,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於是張儀就派史舉去去拜見公孫衍,商量禪讓事宜。

魏惠王聽說史舉居然跟公孫衍眉來眼去:“看來這小子不老實啊,居然還把禪讓這事當真了,呸,不要臉”,於是就找個理由把史舉給開除了。

張儀呢?被記了個大過處分,不久也被開除了。這就是天真的代價,這個世上最高深莫測的東西就是人心,這個世上最讓人防不勝防的話術就是反話,哪怕像張儀這樣的老滑頭也有被人當刀使的時候,跟何況我們呢?

人在利益面前其實都是感性的,有人能控制住內心的欲望,有人卻控制不住。你以為諸葛亮和張昭不想要好處?其實他們是不敢。他們明白老闆這是拿自己尋開心呢,所以才能經受住孫策、劉備的算計和試探。但是張儀在利益面前,就變得脆弱了許多,所以才會不擇手段的想獲取利益,結果讓史舉陷於縲絏,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三個故事裡其實隱藏著一個話術。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話術叫:正話反說,通俗的理解其實就是說反話,鬼穀子稱之為:反辭。為什麼要說反話呢?因為說反話可以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讓人琢磨不到自己的想法。說反話的人會用反話去試探一個人,進而洞察別人的心思和意圖。在我們日常的溝通中,最常用的話術就是正話反說。

因為有時實話直說效果並不一定很好,必須採用正話反說與反話正說的方式做個鋪墊。運用這個話術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處理好一反一正的關係。在溝通時,想否定對方,不如先來一個肯定。想打壓別人的時候,不妨先抬高一下。想利用別人的時候,不妨先給點甜頭。

很多時候,看似肯定實則是否定。肯定的語氣裡蘊藏著否定的內容。正說時還要注意,要一本正經,給對方一種煞有其事的感覺,然後再以肯定的形式抖出反話的內容,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比,增加溝通的效果。

比如在職場上的一些老狐狸,他們誇獎你,可能是諷刺你。他們在罵你,可能是對你有好感。他們在對你笑,可能是想算計你。

就如電影《老無所依》裡哈威爾·巴登飾演的反派,如果他對你笑了,你就慘了。你以為你安全了,實際上他必然會對你下手。我們在職場上有很多人都敗於他人的微笑。當你被微笑和表揚迷惑時,當你對別人放鬆警惕時,你卻並未意識到,你已經身處險境。

這正如鬼穀子說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想說話反而沉默,想要聲張反而收斂,想要抬高反而卑下,想要獲取先要給予。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必須學會正話反說這個話術,因為對付虛偽的人最好的方法就要比對方更善於偽裝。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我們需要學會反過來思考。在鬼穀子眼裡,人本來就是一種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動物。人類只有在利益面子在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就像有句話裡說的:

明明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談感情傷錢。


說到鞠躬精粹,我們就會自然而然會想起諸葛亮。無獨有偶,如果你覺得孫策的案例沒有說服力,那麼我們請出劉老闆為我們現身說法。這個方法其實劉備也用過,相似的話其實劉備也說過。

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的身體終於接受不了東吳那場大火的摧殘,徹底垮了。自知時日無多的他把諸葛亮等人叫到自己床前,託付後事。

劉備虛弱的說了上半句話:“你的本事比曹操強十倍,必定能讓蜀國安定,成就一番大事。”

看官,為什麼劉備要拿諸葛亮跟曹丕比呢?其實諸葛亮、司馬懿和曹丕都是小字輩的。諸葛亮只比司馬懿大兩歲,比曹丕大6歲而已。

劉備說的上半句話其實是在捧諸葛亮,他是要用感情收買人心。老闆交代任務時,習慣先跟員工聊聊感情,表揚一下員工,讓員工自我感覺良好,先虛後實。

見老闆這麼抬舉自己,諸葛亮忙給劉備行跪拜大禮,劉備接著說了下半句話:“要是我兒子阿斗有出息,你就輔佐他,要是他不成器,你就把蜀國繼承了吧。”

看官,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麼表現?你會不會說一句:“好的,謝謝老闆”。如果你真的吐出了這兩句話,我保證你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其實這就是一句客套話,一句試探諸葛亮的話。這是最典型的話術:正話反說。你有沒有想過,就算劉備真想把蜀國讓給諸葛亮,就是諸葛亮敢要,其他人會服氣,劉備願意給嗎?所以這其實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方法而已。

看起來給諸葛亮一份大禮表示信任,實則這是一種試探,用說反話的方式觀察諸葛亮的反應,如果諸葛亮表示願意做蜀國國君的話,

哼哼,後果很嚴重。

因此諸葛亮也只能誠惶誠恐的表示,自己願意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劉備的目的達到了,他發現諸葛亮這哥們靠譜,沒壞心眼,終於放心的走了,跟關羽、張飛去另一個世界相聚了。

有人說,這都只是你的猜測,有本事拿出證據來。那麼有請張儀上場,請他給我們現身說法。

戰國歷史其實非常混亂。昨天還是敵人,今天就成朋友了。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反目成仇了。比如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公孫衍會跟張儀跑一起嘮嗑談理想,順帶還懟一下甘茂的師父史舉。比如一些史料明確記載:張儀的對頭並不是蘇秦,而是公孫衍。比如孟子就把張儀和公孫衍相提並論,毋庸置疑,這兩人都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故事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人物關係,彼時公孫衍是秦國的大良造,而張儀是魏國的相國,史舉是張儀的下屬。戰國就是這樣的,跳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有一年秦國的公孫衍出使魏國,結果跟史舉鬧矛盾。原因很簡單,因為史舉老是在魏惠王面前打自己小報告,這樣下去工作就很難開展了。所以公孫衍打算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好歹的史舉。

既然是算計,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找到利益點,其次要梳理人物關係。經過一番謀劃,公孫衍終於想到了周全的方法。

他先是找到魏惠王,兩人如此這般的商量了一下:以禪讓為幌子觀察張儀的企業忠誠度。

接著公孫衍就屁顛屁顛的跟張儀說:“兄弟啊,你知道魏惠王這個老闆喜歡面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想當千古一帝。要不這樣,乾脆我去跟魏惠王說說,讓他把魏國的國君禪讓給你,你來當魏國的君主,好不好?這樣一來,他成了千古一帝,你也成了魏國國君,你好我好大家好。”

張儀聽了滿腹狐疑的說:“這事靠譜嗎?”

公孫衍喝了口茶說:“咋會不靠譜,我前兩天試探過他,他非常贊同。”

張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公孫衍說:“如果你沒信心,你也可以假裝拒絕。你拒絕了王位,這樣你不就是賢人嗎?進可攻,退可守,萬無一失。”

張儀聽公孫衍這麼一說,高興壞了。很顯然他忘了一句俗話,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於是張儀就派史舉去去拜見公孫衍,商量禪讓事宜。

魏惠王聽說史舉居然跟公孫衍眉來眼去:“看來這小子不老實啊,居然還把禪讓這事當真了,呸,不要臉”,於是就找個理由把史舉給開除了。

張儀呢?被記了個大過處分,不久也被開除了。這就是天真的代價,這個世上最高深莫測的東西就是人心,這個世上最讓人防不勝防的話術就是反話,哪怕像張儀這樣的老滑頭也有被人當刀使的時候,跟何況我們呢?

人在利益面前其實都是感性的,有人能控制住內心的欲望,有人卻控制不住。你以為諸葛亮和張昭不想要好處?其實他們是不敢。他們明白老闆這是拿自己尋開心呢,所以才能經受住孫策、劉備的算計和試探。但是張儀在利益面前,就變得脆弱了許多,所以才會不擇手段的想獲取利益,結果讓史舉陷於縲絏,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三個故事裡其實隱藏著一個話術。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話術叫:正話反說,通俗的理解其實就是說反話,鬼穀子稱之為:反辭。為什麼要說反話呢?因為說反話可以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讓人琢磨不到自己的想法。說反話的人會用反話去試探一個人,進而洞察別人的心思和意圖。在我們日常的溝通中,最常用的話術就是正話反說。

因為有時實話直說效果並不一定很好,必須採用正話反說與反話正說的方式做個鋪墊。運用這個話術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處理好一反一正的關係。在溝通時,想否定對方,不如先來一個肯定。想打壓別人的時候,不妨先抬高一下。想利用別人的時候,不妨先給點甜頭。

很多時候,看似肯定實則是否定。肯定的語氣裡蘊藏著否定的內容。正說時還要注意,要一本正經,給對方一種煞有其事的感覺,然後再以肯定的形式抖出反話的內容,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比,增加溝通的效果。

比如在職場上的一些老狐狸,他們誇獎你,可能是諷刺你。他們在罵你,可能是對你有好感。他們在對你笑,可能是想算計你。

就如電影《老無所依》裡哈威爾·巴登飾演的反派,如果他對你笑了,你就慘了。你以為你安全了,實際上他必然會對你下手。我們在職場上有很多人都敗於他人的微笑。當你被微笑和表揚迷惑時,當你對別人放鬆警惕時,你卻並未意識到,你已經身處險境。

這正如鬼穀子說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想說話反而沉默,想要聲張反而收斂,想要抬高反而卑下,想要獲取先要給予。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必須學會正話反說這個話術,因為對付虛偽的人最好的方法就要比對方更善於偽裝。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我們需要學會反過來思考。在鬼穀子眼裡,人本來就是一種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動物。人類只有在利益面子在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就像有句話裡說的:

明明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