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採訪團走進嶧城 感受青檀精神、弘揚青檀精神

青檀精神教育館

“魯風運河 生態棗莊”全國網路媒體棗莊行採訪團來到嶧城區青檀精神幹部政德教育基地採訪

青檀精神教育館

大眾網棗莊9月29日訊29日上午, “魯風運河 生態棗莊”全國網路媒體棗莊行採訪團來到嶧城區青檀精神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親身感受青檀精神。

青檀精神政德教育基地以山川風物為依託、以傳統文化為背景、以紅色教育為元素、以青檀精神為主體打造的幹部政德教育場所, 是新形勢下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創新方式講好黨課的生動實踐。

基地由“青檀精神教育館”和“青檀精神感受地”兩個主體部分組成, 通過教育參觀、現場教學、生活感受等方式, 全面展示千年古檀咬定青山、立根破岩的自然風貌,

以及這種堅韌不拔、頑強奮發的生命傳奇所呈現的“青檀精神”。

相關閱讀:

人民日報:“青檀精神”贊

山東棗莊嶧城有一座千年古刹青檀寺, 因寺內遍佈青檀古樹而得名。 在懸崖峭壁之上, 一株株青檀從岩壁石縫之中拔地而起, 青蔥繁茂, 傲然挺立, 可謂壯美之極。 據當地《嶧縣誌》記載:“檀皆生石上, 枝幹盤曲如虯龍, 數百年物也”。

青檀紮根于瘠岩薄崖, 成長於荒山野嶺, 缺少肥田沃土的滋養, 沒有溫室暖棚的舒逸, 卻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並茁壯成長, 靠的正是咬定青山、立根破岩的意志, 頑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 雖歷盡嚴寒酷暑, 飽經風霜雪雨, 終與岩石融為一體, 成就“檀石一家”的人間奇觀。 到訪者每每震撼於這種堅忍不拔、頑強奮發的生命傳奇,

莫不由衷禮贊“青檀精神”。

由此不禁想起黨的94載風雨歷程。 從建黨之初只有五十幾人的小党, 發展成為今天擁有8700多萬黨員、在13億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大黨, 歷經各種風浪考驗而愈挫愈奮、愈折愈強, 不正是有無數的優秀共產黨人, 像青檀一樣紮根在人民群眾之中, 紮根在党和祖國所需要的地方, 於奉獻與拼搏中勃發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1935年, 方志敏被捕後, 在牢獄裡寫下《死——共產主義的殉道者的記述》, 今天讀來令人感慨良多:“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 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 我毫不希罕那華麗的大廈, 卻寧願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 寧願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

寧願睡在豬欄狗巢似的住所。 ”這種信仰堅定、矢志不移的意志, 艱苦奮鬥、甘為淡泊的風骨, 正是無數優秀共產黨人的真實寫照, 也因此而贏得党的基業的長青、人民福祉的增續。

有人說, 艱險的革命年代, 精神與信仰的光芒燦若星辰北斗, 富有無聲的穿透力;安康富庶的和平時期, 我們反而不那麼容易感受到這種力量。 此語令人警思。 從放棄高官厚祿主動回鄉下當農民29年的開國少將甘祖昌, 到退休20年造出萬畝林的楊善洲, 再到累倒在工作中的燃燈者鄒碧華, 在許多優秀共產黨人身上, 精神與信仰不因時代背景的轉換而褪色。 但也確有一些黨員幹部, 在養尊處優中滋長驕、嬌二氣, 在權錢色的誘惑面前擯棄操守。 誠如當年毛澤東同志所言:“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

今天的中國面臨有利的時和勢,但艱和險在增多。惟有不斷攻堅克難,才能推動當代中國爬坡過坎。惟有繼續啃硬骨頭、涉險灘,才能穿越歷史的關隘。我們仍然需要煥發那一種“青檀精神”,咬定青山,紮根群眾,直面風雨,勇敢擔起責任。無論時代條件發生怎樣改變,我們都永遠需要呵護心中那一盞不滅的燈火,自覺砥礪自己的思想意志,以嚴實的精神修身、幹事、為政,像青檀那樣堅忍挺拔,“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2日 04 版)

誠如當年毛澤東同志所言:“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

今天的中國面臨有利的時和勢,但艱和險在增多。惟有不斷攻堅克難,才能推動當代中國爬坡過坎。惟有繼續啃硬骨頭、涉險灘,才能穿越歷史的關隘。我們仍然需要煥發那一種“青檀精神”,咬定青山,紮根群眾,直面風雨,勇敢擔起責任。無論時代條件發生怎樣改變,我們都永遠需要呵護心中那一盞不滅的燈火,自覺砥礪自己的思想意志,以嚴實的精神修身、幹事、為政,像青檀那樣堅忍挺拔,“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2日 04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