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屆“三裡灣論壇”舉行:新條件下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

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和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三裡灣論壇”, 2017年9月26日在平順縣西溝鄉三裡灣村召開。 本屆論壇聚焦“合作化啟示:集體經濟與農村發展”,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治學院等單位的學者集中討論了農業合作化歷史和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的重大問題。

“三裡灣論壇”以回歸學術本位、推動老區經濟再出發為特色, 旨在從學理上深入總結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歷史經驗, 探索新的時代條件下農村改革和發展道路。

它將力求辦成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的高端學術論壇。 首屆論壇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論壇與會學者提出的重要觀點有:新民主主義革命造就的農民階級的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 為合作化的展開準備了條件;是否承認農民勞模對合作社的創制權與認識路線和決策思路有關;晉東南50年代的互助組和初級社制度具有推動農業增產的經濟機制;合作化農民帶頭人是組織農民和農業生產的模範, 對其的培養和造就是形成集體村社制度的重要條件;農村集體經濟適應了農業生產力的整體性特徵, 集體經濟制度的主題農民的組織化, 集體經濟改革應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力的整體性和農民組織化展開;欠發達地區的資源資本化與農業工業化道路在貴州新一輪農村改革中已然呈現;農村集體所有權如何做實,

村集體的多重功能是否要解構是農村集體所有制實現形式探索中的重要問題。 上述觀點相互勾連, 有著巨大的討論空間, 充分展示了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複雜性。 會議也提出了一些更為具體的現實問題, 如合作化先行地區集體經濟已經瓦解的村莊的集體經濟發展前途, 欠發達的山區經濟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等, 引發了學者和地方實踐者的對話。

論壇舉辦地三裡灣村原名川底村, 2011年改用現名。 1951年, 在川底村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五一農業生產合作社”,

該社以其首創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聞名全國, 有力助推了山西和全國的農業合作化。 該社社長、村黨支部書記郭玉恩在1954年榮獲全國農業豐產金星獎章, 是全國四位獲獎人之一。 趙樹理主要根據川底村的農業合作化實踐寫作了著名長篇小說《三裡灣》。 “三裡灣論壇”力求像小說《三裡灣》一樣圍繞國家和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 結合地方和人民的實踐, 提出具有中國內涵和中國氣派的概念和理論, 服務于中國人民大學“雙一流”創建, 為建校80周年獻禮。 “三裡灣論壇”體現了人大學人對革命老區和太行山區發展的特別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仝志輝教授團隊秉承人民大學“實事求是”校訓,

自去年8月進入三裡灣村起, 開始系統整理三裡灣村從1940年代至今尤其是農業合作化以來的完整歷史檔案。 2017年1月, 學院與平順縣合作創辦了科研和教學實踐基地。 對於三裡灣村歷史檔案整理工作, 平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 派出骨幹力量參與工作, 縣鄉村三級積極配合。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 終於在今年9月25日前將1990年代之前的文書、管理、財務、票證等全品類檔案和紀念性實物完全按件整理歸檔。 今年7月10日,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在校內主辦了“革命與建國系列討論會”第一場, 平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沁梅帶隊參加會議。 8月15日, 雙方會同三裡灣村民委員會在三裡灣村共同舉辦了“郭玉恩百年誕辰紀念暨三裡灣未來發展共商會”。
歷史檔案整理和先期舉辦的兩次會議為首屆“三裡灣論壇”的成功舉辦營造了氛圍。

(責編:劉辛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