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觀題,你不得不背的知識點(中學)

(發私信至頭條號“一起考教師”, 回復“口訣”, 領取考教師必背32個教育綜合知識記憶口訣!)

1二十世紀後教育的發展特徵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術的現代化。

【記憶口訣:全民多現身】

2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爾巴特,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 在世界教育學史上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學》。

(1)教育性教學原則。 赫爾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學”概念;

(2)建立教育學理論的兩大理論基礎:倫理學和心理學;

(3)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 形成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

(4)試圖以心理學的“統覺”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 認為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繫和系統化的過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學法。 即明瞭、聯想、系統、方法。

3杜威的相關教育思想

杜威, 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為《民主主義與教育》。

(1)論教育的本質。 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學校即社會”。

(2)論教育目的

“主張教育無目的論, 認為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 教育之外再沒有什麼教育目的。 ”

(3)提出五步教學法, 即創設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問題、驗證這個假設。

(4)提出與傳統教育相對應的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

4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

(1)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①生產力水準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②生產力水準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③生產力發展水準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①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5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的關係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具體表現如下:

①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③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2)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①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過傳播思想, 形成輿論作用於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6教育與社會文化

(1)文化對教育的制約與影響:

①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準;②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境與教育模式;③文化傳統制約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2)教育與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 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 具體表現在:

(1)教育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具體表現:教育內容的繼承, 教育方式的繼承、教育理論與經驗的繼承。

(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並非絕對獨立性, 而是相對獨立性。

8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

(1)遺傳——物質前提、生理基礎;

(2)環境——為人的發展提供可能;

(3)學校教育——主導;

(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9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 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2)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

①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範;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據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

(1)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發展的順序性, 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 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 注意教育的針對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1)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①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係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2)人的自身發展特點與需要也是確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據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與價值觀

12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強調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指明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才培養的政治導向。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說明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當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指明了我國培養人才的根本途徑。

13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6)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14簡述教師角色

(1)傳統的教師角色觀:傳道者,授業解惑這,管理者,示範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現代的教師角色觀: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社區型的開放教師;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記憶口訣:社區開發促進終身研究】

15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1)道德素養:又包括思想素養、政治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教育知識素養、文化知識。

(3)能力素養:.基礎能力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

(4)心理素養: 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人格等。

(5)身體素養。

16簡述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素養

(1)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

(2)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

(3)文化知識

17請簡要比較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

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前計畫、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1)課時計畫的差異。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3)課後評價的差異。

【需逐條展開】

18簡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

(1)關注生存階段。

(2)關注情境階段。

(3)關注學生的階段。

19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瞭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4)發揚教育民主。

(5)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21簡述學生中心課程論主張

(1)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能力等為核心來編排;

(2)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

(3)以人為本課程理念,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突出知識的獲得過程。

22簡述泰勒的目標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

(1)確定課程目標;

(2)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3)根據目標群組織課程內容;

(4)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23新課改的具體內容

(1)三維目標:新課程宣導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課程結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3)學習方式:現代學習方式的表現形式包括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

(4)課程評價:宣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

(5)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

2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備課要做好三項工作,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還要寫好三種計畫,即學年教學計畫、學期教學計畫和課時計畫。

(2)上課: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3)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25一堂好課的標準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氣氛熱烈。

26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認識的簡捷性。

(5)有指導的認識

2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28教學過程的結構(或者: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1)心理準備;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7)量力性原則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記憶口訣:置氣西宮,理因思量】

30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

(1)老師應講的“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關注頭條號“一起考教師”,下載手機app“一起考教師”,隨時隨地學乾貨!

注意教育的針對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1)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①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係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2)人的自身發展特點與需要也是確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據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與價值觀

12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強調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指明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才培養的政治導向。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說明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當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指明了我國培養人才的根本途徑。

13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6)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14簡述教師角色

(1)傳統的教師角色觀:傳道者,授業解惑這,管理者,示範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現代的教師角色觀: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社區型的開放教師;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記憶口訣:社區開發促進終身研究】

15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1)道德素養:又包括思想素養、政治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教育知識素養、文化知識。

(3)能力素養:.基礎能力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

(4)心理素養: 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人格等。

(5)身體素養。

16簡述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素養

(1)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

(2)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

(3)文化知識

17請簡要比較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

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前計畫、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1)課時計畫的差異。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3)課後評價的差異。

【需逐條展開】

18簡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

(1)關注生存階段。

(2)關注情境階段。

(3)關注學生的階段。

19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瞭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4)發揚教育民主。

(5)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21簡述學生中心課程論主張

(1)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能力等為核心來編排;

(2)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

(3)以人為本課程理念,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突出知識的獲得過程。

22簡述泰勒的目標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

(1)確定課程目標;

(2)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3)根據目標群組織課程內容;

(4)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23新課改的具體內容

(1)三維目標:新課程宣導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課程結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3)學習方式:現代學習方式的表現形式包括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

(4)課程評價:宣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

(5)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

2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備課要做好三項工作,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還要寫好三種計畫,即學年教學計畫、學期教學計畫和課時計畫。

(2)上課: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3)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25一堂好課的標準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氣氛熱烈。

26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認識的簡捷性。

(5)有指導的認識

2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28教學過程的結構(或者: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1)心理準備;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7)量力性原則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記憶口訣:置氣西宮,理因思量】

30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

(1)老師應講的“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關注頭條號“一起考教師”,下載手機app“一起考教師”,隨時隨地學乾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