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一流”怎麼建?|天津大學將建設10個一流學科領域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對於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準、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具有重大意義。 日前,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 天津大學入圍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且為36所A類高校之一。

在總體建設方案中, 天津大學明確提出一流大學建設的時間表和主要任務。 學校將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為核心理念, 實施“新三步走”戰略, 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 若干學科和領域達到世界一流, 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 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更多學科和領域進入世界一流, 整體辦學實力大幅提升;到2045年(建校150周年), 全面建成聲譽卓著、人才輩出、優勢突顯的世界一流大學。

學校將以著力打造一流學科為基礎, 推動實施“五大發展計畫”, 建設“五大支撐體系”, 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一流學科領域系統構建核心競爭優勢

一流學科是培養一流人才、開展高水準科學研究的基礎, 學科水準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雙一流”建設辦公室主任趙美蓉認為, 一流學科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工程, 具有牽引和帶動作用。 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一流學科, 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路徑。

“多年來, 在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工程的大力支持下, 天津大學形成了以工為主, 理工結合, 經、管、文、法、醫、教育、藝術、哲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佈局,

部分學科(領域)處於國內領先, 國際前列, 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美蓉說。

在總體建設方案中, 學校重點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對人才和創新的需求, 緊密結合學校的學科優勢和未來學科佈局的總體考慮, 確定了10個重點建設領域, 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學科, 這10個重點領域覆蓋工學、理學、醫學、社會科學領域的30個一級學科, 分別為“化工能源”、“新材料”、“管理與經濟”、“化學與生命科學”、“可持續建築與環境”、“建設工程安全”、“智慧製造”、“光電資訊”、“資料科學”、“環境生態”。

在10個一流學科領域整體建設過程中, 學校將按照一流學科建設的內涵和規律, 發揮化工、精儀、管理、建築等優勢學科的帶動作用,

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實現學科“重點建設”和“綜合發展”的統籌兼顧, 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學科的特色與優勢, 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面向世界科技發展前沿, 主動融入國家、京津冀和天津市的創新佈局, 加強學科耦合作用, 形成學科領域高峰、高原, 通過跨學科合作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

這樣的學科領域的建設方式, 將打破傳統單一學科單兵作戰的發展模式, 有利於克服學校原有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 還可以促進學科間的相互協作, 發揮群體效應, 優化學科結構, 拓寬學科方向, 促進學科融合、滲透, 形成新的交叉學科、新的學科方向, 能夠為學校傳統學科保持優勢和增強活力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這是學校打造新工科建設‘天大模式’的重要舉措, 同時有利於學科結構優化和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優化資源的配置和共用, 在學科領域打造天津大學綜合改革‘試驗區’, 探索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體制機制改革、資源籌集機制改革等納入學科領域體制機制建設中, 打破學院、學科間的體制機制壁壘, 進一步推動學校深化綜合改革。 ”趙美蓉說。

“五大計畫”協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面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新任務,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要求, 天津大學也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新機遇。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調整, “兩個百年”目標、“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大發展理念,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這些都為學校提供了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和平臺。天津大學明確重點建設任務,將卓越人才培養、一流師資發展、創新能力提升、天大文化構築、成果轉化推進等“五大發展計畫”全面推向落實。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未來幾年,天津大學繼續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對高層次人才品德、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推進多層次、全方位、系統性的人才培養改革,推進跨學科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促進教學科研工作的充分融合,形成天大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

不久前,學校啟動了“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動計畫”,將於11月份召開第八次教學工作會,繼續大力實施教學品質提升工程,建設更加卓越的教育教學體系;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營造國際化的校園環境氛圍,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優化招生規模和結構,支援學科專業發展,滿足社會需求。

學校以學科發展目標為導向,著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相匹配的師資隊伍。學校將進一步明確人力資源的總體需求和投入重點方向,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青年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構建天大特色的終身教職體系,形成有利於提升學科水準、激發教師隊伍創造力的體制機制;支持和鼓勵教師參與高水準國際合作,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天津大學堅持工科研究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理科研究以國際學術前沿為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繼續聚焦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成果,紮根經濟社會主戰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天大特色文科體系,優化科研管理政策導向,改革科技評價體系,把“天大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學校將推進實施“天大文化構築計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教育與傳播,深入開展系統性的學校歷史文化的研究傳承與創新,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平臺和載體,形成一批重要的文化傳播成果,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學校的文化傳播力,發揮文化社會引領功能。

天津大學還將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大力服務國家戰略,以技術轉移中心、區域研究院、校企聯合機構為抓手,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大力加強特色新型高端智庫建設,使天津大學科技成果和智庫成果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

“五大支撐體系”全面深化學校綜合改革

學校將圍繞核心目標和關鍵戰略,全面加強党的建設,推進學校內部治理體系、體制機制改革體系、社會參與監督體系、資源配置統籌體系和國際交流合作體系等五大支撐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體系。

切實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按照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發展要求,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全面推進學校党的建設,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並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體系,深入推動落實《天津大學章程》,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統一的學校治理體系;加強學院治理體系建設,發揮學院辦學實體的重要作用,建立更加高效的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強化學校行政部門的服務職能,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和水準。

圍繞重點和關鍵環節,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資源募集機制為保障,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體系,全面提升辦學品質和辦學水準。

構建社會參與監督體系,健全開放辦學體制機制,包括完善社會支援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校友工作網路,加強校友與母校互動,依託北洋基金會促進社會資源參與辦學等。

推進資源配置機制改革,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推進資源配置權重心下移,擴大院級單位自主權,形成目標任務和資源支配相統一的資源配置和使用體系,強化評估工作在院級單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天津大學加快國際交流合作的步伐,積極引進、有效借鑒國際一流學科的建設標準與建設經驗,營造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構建兼顧國際和國內的學科評價體系,加強國際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競爭,努力提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 tianda1895 -

內容來源 / 天津大學新聞網

記者 / 靳瑩

封圖來源 / 唐朝

責任編輯 / 賀夢哲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weixinteam@163.com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這些都為學校提供了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和平臺。天津大學明確重點建設任務,將卓越人才培養、一流師資發展、創新能力提升、天大文化構築、成果轉化推進等“五大發展計畫”全面推向落實。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未來幾年,天津大學繼續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對高層次人才品德、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推進多層次、全方位、系統性的人才培養改革,推進跨學科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促進教學科研工作的充分融合,形成天大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

不久前,學校啟動了“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動計畫”,將於11月份召開第八次教學工作會,繼續大力實施教學品質提升工程,建設更加卓越的教育教學體系;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營造國際化的校園環境氛圍,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優化招生規模和結構,支援學科專業發展,滿足社會需求。

學校以學科發展目標為導向,著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相匹配的師資隊伍。學校將進一步明確人力資源的總體需求和投入重點方向,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青年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構建天大特色的終身教職體系,形成有利於提升學科水準、激發教師隊伍創造力的體制機制;支持和鼓勵教師參與高水準國際合作,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天津大學堅持工科研究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理科研究以國際學術前沿為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繼續聚焦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成果,紮根經濟社會主戰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天大特色文科體系,優化科研管理政策導向,改革科技評價體系,把“天大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學校將推進實施“天大文化構築計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教育與傳播,深入開展系統性的學校歷史文化的研究傳承與創新,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平臺和載體,形成一批重要的文化傳播成果,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學校的文化傳播力,發揮文化社會引領功能。

天津大學還將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大力服務國家戰略,以技術轉移中心、區域研究院、校企聯合機構為抓手,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大力加強特色新型高端智庫建設,使天津大學科技成果和智庫成果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

“五大支撐體系”全面深化學校綜合改革

學校將圍繞核心目標和關鍵戰略,全面加強党的建設,推進學校內部治理體系、體制機制改革體系、社會參與監督體系、資源配置統籌體系和國際交流合作體系等五大支撐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體系。

切實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按照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發展要求,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全面推進學校党的建設,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並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體系,深入推動落實《天津大學章程》,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統一的學校治理體系;加強學院治理體系建設,發揮學院辦學實體的重要作用,建立更加高效的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強化學校行政部門的服務職能,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和水準。

圍繞重點和關鍵環節,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資源募集機制為保障,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體系,全面提升辦學品質和辦學水準。

構建社會參與監督體系,健全開放辦學體制機制,包括完善社會支援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校友工作網路,加強校友與母校互動,依託北洋基金會促進社會資源參與辦學等。

推進資源配置機制改革,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推進資源配置權重心下移,擴大院級單位自主權,形成目標任務和資源支配相統一的資源配置和使用體系,強化評估工作在院級單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天津大學加快國際交流合作的步伐,積極引進、有效借鑒國際一流學科的建設標準與建設經驗,營造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構建兼顧國際和國內的學科評價體系,加強國際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競爭,努力提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 tianda1895 -

內容來源 / 天津大學新聞網

記者 / 靳瑩

封圖來源 / 唐朝

責任編輯 / 賀夢哲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weixinteam@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