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穿越百年,天大老筆記與新筆記相遇|我的天大筆記

數一數

從小到大

你記過多少本筆記?

從田字格裡張牙舞爪的鉛筆字

到線條本裡的名言警句

再到天大作業紙上工整的筆記

每一本筆記, 都值得紀念, 值得珍藏

材料學院 張栩文 理論力學

翻書, 拿紙筆, 記筆記

再簡單不過的程式

成為了我們每堂課的前奏

天津大學戀愛課 @新華網

筆記伴隨著你度過學習時光

也見證了天大百廿年的校史

2017開學第一課 @天大社研會

從 1895 年到 2017年, 122 年的時光中

一屆又一屆的北洋學子把知識刻於紙縫

記錄他們在天大的學習生活

©天津大學團委

百廿餘年的風風雨雨

一些筆記顯得彌足珍貴

最年長的筆記

在天津大學檔案館有 6 份百年老筆記, 其中最年長的已有 102 歲。

這份最年長的手記是 1915 年的《北洋大學校電機廠試驗記》, 它的主人是“土木工科丁班”的學生金問洙、陳廷絢。

金問洙 1913 年考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學門, 畢業後曾先後任復旦大學教授, 北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 這份試驗記, 全英文書寫, 疏朗齊整, 部分內容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出了修正標記;參考圖則線條清晰一絲不苟、數位識別碼嚴謹規範, 英文注解規整如同列印。

全英文的筆記

全英文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作業, 它的主人是 1929 年北洋大學畢業生、我國知名的水利學家張度。這份用英文書寫的作業字跡工整,還有茅以升的批改。

代張度捐贈這份筆記的是他的弟弟,是北洋大學 1934 年班學生張維院士。張維院士在捐贈時深情地寫到:“家兄七十年來一直將這些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他囑我,轉交給母校,以感謝母校對他的培養,和紀念茅先生對教育年青一代的精心培育。”

1929 年北洋畢業生張度《鋼筋混凝土建築》作業及茅以升批註

最藝術的“筆記”

《光明日報》(2017年01月05日05版)

板書是老師的“筆記”,提到板書,就不得不提早已在網上走紅的“中國好板書”。

板書的作者是自動化學院教師肖亮。他在教授《電力電子技術》基礎課時,手寫的板書,不僅工整而且圖文並茂,簡直就是藝術品,課間休息時學生都捨不得擦掉,所以拍照留念,發到網上後被讚譽為“中國好板書”。

最以假亂真的“筆記”

愛好攝影的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高尚,偶然間看到了彭一剛院士的一張手繪效果圖,而恰好他自己拍攝過同角度照片,他在朋友圈曬出了兩張對比照,驚呼“彭爺爺當年設計北洋園時手繪的北洋紀念亭效果圖,膜拜。”

最年輕的筆記

誰說這一代年輕人不行?2012 年第一屆“好筆記、好作業”評選,天津大學從全校約 16000 名本科生的筆記、作業和實驗報告中選出了 2 份優秀作業、2 份優秀筆記、1 份優秀實驗報告,授予“特等獎”。這 5 份資料除了在全校學生中展示外,還將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被校檔案館永久珍藏。

今年 5 月,第五屆“好筆記、好作業”評選結果出爐,從各學院優秀筆記中選出特等獎 16 份、一等獎 33 份、二等獎 49 份、三等獎 51 份、其餘獎項若干份。來看看這些新鮮出爐的筆記怎麼樣吧。

化工學院 尹鈺涵 高等數學

建工學院 楊猛 材料力學

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 孫一諾 文學概論

材料學院 左安琪 大學物理 用玻爾共振儀研究受迫振動

隨著時代發展,筆記形式也從原先單純的文字、圖示變為更豐富的多媒體形式。PPT 筆記、電子筆記成為了新寵。課堂上,大家齊刷刷拿出手機拍照的場景,也是時代的特色。

©崔歌

但是無論筆記形式如何變化,不變的還是知識本身。電子筆記更加高效便攜,而老筆記則給人以震撼的力量。

筆記,是天大精神的另一種寫法

天大的未來,需要你們來書寫

今天,有道雲筆記向天大師生校友推出教育特權:只要你擁有一個 tju 郵箱,就可以領取教育用戶“1000 次 OCR 識別與 10GB 擴容空間”。

原圖 ©張金乘 製作 ©林銳劼

認真記筆記的你

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一定不會差

月考加油!

與小天互動

有精美禮品送出哦~

參考資料:

《爺爺的筆記走紅了,那我的呢》

《穿越百年看天大“好筆記”不變的是“嚴謹”_天外天新聞網》

《天大評出優秀作業報告“學霸”筆記被永久收藏-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一屆天大“好筆記”出爐:不變的是嚴謹態度-新聞中心-北方網》

- tianda1895 -

文字來源 / 天津大學新媒體中心綜合整理

圖片來源 / 崔歌 天大社研會 天津大學團委 天津大學學工部

底圖製作 / 李嘉琪 杜佳珂

封面製作 / 崔歌

責任編輯 / 周諍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weixinteam@163.com

它的主人是 1929 年北洋大學畢業生、我國知名的水利學家張度。這份用英文書寫的作業字跡工整,還有茅以升的批改。

代張度捐贈這份筆記的是他的弟弟,是北洋大學 1934 年班學生張維院士。張維院士在捐贈時深情地寫到:“家兄七十年來一直將這些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他囑我,轉交給母校,以感謝母校對他的培養,和紀念茅先生對教育年青一代的精心培育。”

1929 年北洋畢業生張度《鋼筋混凝土建築》作業及茅以升批註

最藝術的“筆記”

《光明日報》(2017年01月05日05版)

板書是老師的“筆記”,提到板書,就不得不提早已在網上走紅的“中國好板書”。

板書的作者是自動化學院教師肖亮。他在教授《電力電子技術》基礎課時,手寫的板書,不僅工整而且圖文並茂,簡直就是藝術品,課間休息時學生都捨不得擦掉,所以拍照留念,發到網上後被讚譽為“中國好板書”。

最以假亂真的“筆記”

愛好攝影的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高尚,偶然間看到了彭一剛院士的一張手繪效果圖,而恰好他自己拍攝過同角度照片,他在朋友圈曬出了兩張對比照,驚呼“彭爺爺當年設計北洋園時手繪的北洋紀念亭效果圖,膜拜。”

最年輕的筆記

誰說這一代年輕人不行?2012 年第一屆“好筆記、好作業”評選,天津大學從全校約 16000 名本科生的筆記、作業和實驗報告中選出了 2 份優秀作業、2 份優秀筆記、1 份優秀實驗報告,授予“特等獎”。這 5 份資料除了在全校學生中展示外,還將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被校檔案館永久珍藏。

今年 5 月,第五屆“好筆記、好作業”評選結果出爐,從各學院優秀筆記中選出特等獎 16 份、一等獎 33 份、二等獎 49 份、三等獎 51 份、其餘獎項若干份。來看看這些新鮮出爐的筆記怎麼樣吧。

化工學院 尹鈺涵 高等數學

建工學院 楊猛 材料力學

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 孫一諾 文學概論

材料學院 左安琪 大學物理 用玻爾共振儀研究受迫振動

隨著時代發展,筆記形式也從原先單純的文字、圖示變為更豐富的多媒體形式。PPT 筆記、電子筆記成為了新寵。課堂上,大家齊刷刷拿出手機拍照的場景,也是時代的特色。

©崔歌

但是無論筆記形式如何變化,不變的還是知識本身。電子筆記更加高效便攜,而老筆記則給人以震撼的力量。

筆記,是天大精神的另一種寫法

天大的未來,需要你們來書寫

今天,有道雲筆記向天大師生校友推出教育特權:只要你擁有一個 tju 郵箱,就可以領取教育用戶“1000 次 OCR 識別與 10GB 擴容空間”。

原圖 ©張金乘 製作 ©林銳劼

認真記筆記的你

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一定不會差

月考加油!

與小天互動

有精美禮品送出哦~

參考資料:

《爺爺的筆記走紅了,那我的呢》

《穿越百年看天大“好筆記”不變的是“嚴謹”_天外天新聞網》

《天大評出優秀作業報告“學霸”筆記被永久收藏-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一屆天大“好筆記”出爐:不變的是嚴謹態度-新聞中心-北方網》

- tianda1895 -

文字來源 / 天津大學新媒體中心綜合整理

圖片來源 / 崔歌 天大社研會 天津大學團委 天津大學學工部

底圖製作 / 李嘉琪 杜佳珂

封面製作 / 崔歌

責任編輯 / 周諍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weixinteam@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