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沈石溪:讀書是一種能帶來愉悅的活動

09

28

本文作者:劉爭豔

被譽為“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曾創作了《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等眾多動物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 其中《斑羚飛渡》《最後一頭戰象》《獵狐》《幫大象拔刺》等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 那麼, 對於孩子的閱讀與寫作, 沈石溪又有何建議呢?

沈石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協理事、全國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Q

閱讀動物小說對孩子有何利好?您對兒童閱讀及選書有何建議?

沈石溪

以前, 我國少年兒童的閱讀面不夠開闊, 並且較為強調教育功能, 所以閱讀題材比較局限。 我認為少年兒童閱讀應該盡可能地開闊視野,

大自然文學、動物小說都應該納入其閱讀的視線。 特別是當今人類的生存面臨挑戰, 我國已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人類就會更多關注人類以外的一些現象, 如動物、生態、環保等。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 動物小說受到學校老師和同學的歡迎, 也是時代產生的一種現象。 社會關注環保, 人們都知道野生動物面臨越來越艱難的生存條件, 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學生選擇讀動物小說是一種必然。

我比較贊同孩子閱讀文學作品後, 根據興趣寫一點東西。 長期的寫作訓練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通過閱讀獲得寫作技巧;另一方面, 經過寫作訓練之後, 對其將來在社會上處理人際關係、開展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能說會寫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本領。

Q

您對提升孩子(尤其是對閱讀與寫作不感興趣的孩子)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有何建議?

沈石溪

我至今認為完全不喜歡閱讀的孩子不多。 正常來說, 孩子都願意聽故事, 通過閱讀瞭解精彩紛呈的世界以及新鮮事物。 孩子不喜歡閱讀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長和老師功利色彩較濃, 認為孩子閱讀之後一定要寫讀後感或者提升語文成績, 這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負擔。 讀書本質上是一種能帶來愉悅的活動, 孩子讀到悲傷的內容眼眶一熱, 讀到開心的內容哈哈一笑, 讀到感動的內容心頭一緊, 這就達到了閱讀的目的。 二是好高騖遠, 有的家長自己不懂,

社會上流傳哪本書比較好或對孩子有利, 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讀。 實際上這本書可能比較枯燥, 文學素養一般的孩子就看不進去, 這樣家長和孩子之間容易產生閱讀上的隔閡和對立, 這很致命。 閱讀要適合孩子的心理、文化程度和欣賞習慣, 讓他們培養閱讀興趣, 只要不是反動、黃色、會帶來負面影響的讀物, 就可以讓孩子讀一讀。

孩子在閱讀之初可能會選擇層次低一些的讀物。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的開闊、欣賞水準的提高, 他們不會永遠停留在低層次的閱讀。 如果說在閱讀的黃金年齡段, 也就是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一年級, 孩子經常被要求讀自己不喜歡的作品, 就可能造成不喜歡閱讀的心理定勢。

在寫作方面, 我認為孩子只要經過大量閱讀自然而然就會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以及一定的詞彙量。 當孩子有興趣表達時肯定會比不閱讀的孩子寫作能力強。 另外, 孩子應該具備一定的批評精神,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要求學生以《我的爸爸》為題描寫爸爸的缺點, 孩子交上來的作文就各具特色, 寫作能力好像也得到了提升。 所以批評作文容易寫好, 表揚反而難寫。 要提高孩子寫作能力, 不妨讓他們思維更活躍、更開放。 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 多寫批評與評論。 要提高孩子傳統意義上的寫作能力, 一是多閱讀, 二是勤學苦練, 三是提倡打破限制, 自由發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