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蘭考脫貧的昭示作用

文/本報評論員 商寅泉

著名的貧困縣蘭考脫貧了。

3月27日, 河南省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 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並經河南省政府批准, 蘭考縣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的貧困縣。

蘭考脫貧, 有三大昭示作用。

昭示之一, 貧是可以脫的。 從所周知, 蘭考縣是著名的貧困縣。 蘭考貧困, 不僅是因為它很貧困, 更是因為它有一位縣委書記叫焦裕祿。 1966年2月, 新華社記者穆青等人的長篇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把焦裕祿作為縣委書記帶領老百姓治沙治貧的事蹟傳播給國人,

同時也讓國人知道了河南有個蘭考縣, 知道了蘭考縣是貧困縣。 焦書記努力了, 他帶領鄉親種下的泡桐樹攏住了沙、長成了林, 他決心摘掉蘭考貧困的帽子, 但嚴重的肝病奪走了他42歲的生命。 貧困延續到新世紀, 是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脫貧決心, 把蘭考脫貧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蘭考脫貧表明, 自然條件惡劣可能會導致貧困, 但因勢利導找優勢, 總有辦法能夠把壞事變成好事, 把惡劣的自然環境轉化成可利用的獨有資源。 仍在貧困中的人去蘭考看看吧, 看蘭考人如何把精神力量轉換成物質成果, 這對提升脫貧信心是有幫助的。

昭示之二, 蘭考脫貧具有榜樣作用。 當年焦裕祿同志作為縣委書記, 曾經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

如今蘭考脫貧同樣具有巨大的榜樣作用。 目前全國共有592個貧困縣, 有4335萬貧困人口, 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不是簡簡單單把收入提高就算了事, 更重要的是貧困人口要有敢於脫貧的精神和勇於脫貧的幹勁。 關於貧困, 筆者歷年採訪有兩件事觸動於心, 一是上世紀80年代在貴州, 有位貧困戶大哥, 領了政府的貧困糧後, 直接去鎮子上用糧換酒喝, 回家後一家老小仍無口糧著落。 另一是近期在四川涼山, 政府把貧困戶從山上領下來, 住進新蓋的房, 教他們治富技能, 但有貧困戶又跑回山上, 繼續過缺吃少穿的日子, 理由是祖祖輩輩這樣過習慣了, 受不了山下的生活, 當然也有不願意勞作的心理。
貧困是一個綜合現象, 黨和政府有幫助貧困者脫貧的決心, 貧困人口也要有不吃救濟糧不拿救濟款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願望。 蘭考是如何做好這方面工作的, 相信會有經驗得到傳播。

昭示之三, 脫貧之後怎麼辦?脫貧是有標準的, 人均年收入、就業比例、產業開發項目等, 只有衡定在一定水準之上, 才叫脫離貧困。 脫貧之後如何使生活節節高, 如何不返貧, 如何趕超富裕地區等, 這些都是脫貧之後既有實踐經驗可資總結, 又有理論認知昇華豐富的後續工作。 我們期待蘭考繼續做出榜樣, 期待蘭考脫貧之後更上層樓, 向小康進軍、向富裕進軍, 以此告慰我們所景仰的焦裕祿書記, 以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國人,

樹立更新更美的榜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