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沙油鋪街:這是一條混雜著煙火氣和仙氣的小巷

文|葉阿七

編輯|馬桶

攝影|陳惠芳

高中語文課上老師要求背的第一首詩是戴望舒的《雨巷》, 我坐在角落, 腦海中浮現出雨中行人零星的油鋪街,

莫名感動到頭皮發麻。

我始終對油鋪街被地溝油浸漬的石板路愛不起來, 卻又垂青於油鋪街人置身事外的無憂風情。 我始終不明白《雨巷》和油鋪街這樣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極端組合為何能在我心中綁定, 且會不自覺的把北京老胡同串子和蘇杭的軟糯里弄都給比下去, 簡直是護短到死。

開福寺門口的瞎子爹爹(diā)說我主命善變, 一生動盪難得清閒。

作為信仰科學的新時代青年, 我自然對這種洋意子嗤之以鼻, 但是講不清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註定, 樹挪死人挪活的老話, 在我身上得到了十足的應驗——

小學六年, 我換了三個學校, 走到哪裡哪裡就拆遷, 只好隨區教育局分配到離家稍遠的地方讀書。

小學四年級讀了一半迎來第三次轉校, 全年級一起被分到了連我爺(yá)娘這種開福區老口子都沒聽說過的坐落於油鋪街當頭的新竹小學。

不吹不黑, 新竹確實不蠻方便, 雖說離我家也就兩三公里的樣子, 但是學校被小街巷包繞, 離公車出沒的大馬路距離又遠,

要想直達, 恐怕電動車和自行車才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我爺想著沒時間接送, 就準備出資把我轉到家附近的小學, 奈何我從小勤儉持家講道義, 不願意花那冤枉錢, 樂得跟小夥伴們同甘共苦發配邊疆, 還主動跟我爺娘下了保證書:以後不是極端天氣特殊情況都拒絕接送。

沒想到啊, 這一回算是給自己挖了個坑, 開學不到半個月遲到了四五次, 有次是起晚了, 有次是公車拋錨, 有次是冇帶紅領巾只能等值大門的中隊幹部回去上課才能溜進來。 還有一次最背時, 芭茅洲巷口一部電動車帶著人沖出來撞上了停在路邊買早飯的大眾, 雙方無視周圍一片罵聲, 為了五百塊的醫藥費僵持不下, 硬生生把油鋪街堵了個水泄不通。

當天早上不少人因此遲到扣了錢, 但我始終覺得我是最有格發態度的那一個。 因為正好輪到我作為代表升國旗, 還是當最打眼的拋國旗的那一個。 為此我頭天晚上連《流星花園》都沒看就睡了, 還喊我娘定了三個鬧鐘,

就怕誤事, 哪裡想到碰噠鬼啊捅出這麼大個簍子, 不僅要被班主任和其他升旗手冷嘲熱諷, 還直接導致後來評優我與三好學生的提名資格失之交臂。

唉, 那時候年僅十歲的我穿著熨好的校服, 傻逼一樣站在人群邊緣焦灼, 想起我娭毑經常講的話——不挑擔子不知重, 不走長路不知遠。 在那短促又漫長的二十多分鐘裡, 我的靈魂暴走了三百六十五裡路, 顱內上演了七七四十九個跟大隊輔導員陪著笑臉打太極的場景, 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孤立無援、咫尺天涯、心如死灰。

帶著滿肚子委屈和憤恨回家哭訴,罵天罵地罵自己不想事,最最要罵的就是新竹門口那條冗長逼仄路況堪憂常年四季出兮兮的油鋪街。

油鋪街長有四五百米,說它是街,那還真是抬舉,路面最寬也只能允許一輛小麵包車通過,可說是一條天然的單行小巷道。南臨湘雅路,西轄沿江大道,北至竹山園口,和芭茅洲巷、風華巷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路相互交錯勾連。街道兩邊密密麻麻排著一到兩層的早期商品房,一層大多是商鋪,二層住家,年久失修清一色的危房既視感。

聽社區裡的老人講,油鋪街上原本油鋪林立,發展到今天,無數油鋪早已被五花八門的雜貨鋪、理髮店、煤氣店、裁縫店等等等等取而代之,但油鋪街的名號和自給自足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從我轉到新竹起,每天在二馬路上的老百姓公交站下車,就插進油鋪街從街頭丟嘎子到巷尾進校門,日復一日,年年如此。我對這條街真的喜歡不起來,早上上學嫌它太長耽誤時間,放學路上想在造紙廠旁邊的油炸貨攤買串刷辣椒水的蘭花幹子,又總是要等。坑坑窪窪的麻石老路沒上瀝青,但凡下點雨個個小氹盛滿了油水混合物,細伢子調碩皮雙腳蹦進坑裡,水花濺起丈把高,飆得妹子一身,幾個人還沒反應過來又碰上個不長眼的摩的呼嘯而過,一身的式樣都做貢獻去了,全軍覆沒無人倖免。

我天生是易得中標的體質,每逢穿新衣服就下雨,只要下雨就總會搞點洗不掉的泥巴印子在身上。那時候我們家洗衣機老是出故障,仔細想想這個鍋我多少有點難辭其咎。

小學五年級,我開始在學校旁邊的星苗幼稚園搭中餐,我娘千叮嚀萬囑咐要在幼稚園好好午休,我全當耳邊風聽了就算了,扒了兩口飯就往教室裡跑,天氣好的時候和小夥伴在街上瞎轉。

細伢崽子聚在一起,無非是嘴裡叼個五毛錢的冰袋彈彈玻璃球、拍拍數碼寶貝卡什麼的,我們妹子自然是看不上這種不講衛生的地板遊戲,幾個人買一包八坨分著吃,逛逛精品店,翻翻星座雜誌,挑挑百變小櫻的髮夾,兩個小時的午休一晃眼就沒了。

十歲上下的男生女生最是互相不對付,唯有在鬥哼哼(金龜子)這一項娛樂活動能驚人的達成共識。

太陽天裡,細伢子在牛奶樹下面打轉轉,到處抓巴在樹上的哼哼,握在手裡拿細棉線繞頭一圈在後背殼的縫隙間卡穩,迎著陽光哼哼嗡嗡飛起來,比放風箏酷太多;細妹子對它們是又愛又怕,既覺得金光燦燦的殼很好看,又擔心被哼哼的腳勾住頭髮不敢靠近。

我倒是沒那麼多講究,跟著同桌宇子組隊沒事就到處跟人鬥哼哼,比誰的哼哼飛得高、飛得遠。

鬥哼哼也有套路,雙方的哼哼必須同一檔次,顏色鮮豔的叫太陽哼哼,顏色淺的是月亮哼哼,太陽對太陽,月亮對月亮,才夠公平。

太陽哼哼和月亮哼哼

我和宇子從我們班鬥到上一屆,又從我們學校出發鬥完了整條街,原本豪情滿懷立誓拿下油鋪街哼哼一霸的名號,不想最後敗給了米其林輪胎旁邊列印店的細滿哥。

打句良心講,細滿哥贏得並不光彩,我也是到家才聽璿子說,她看見細滿哥在比賽前鬼鬼祟祟抓了我哼哼好久,不曉得做了什麼手腳。我定睛一看,哎,少了兩條腿!氣得我一拍大腿,我就說我屋裡太陽哼哼一向幹勁十足,怎麼那天飛得歪七扭八連不穩當!宇子勸我,算了算了,江湖險惡權當娛樂。

第二年入春之後,油鋪街社區猛頓一蔸,大面積打了一次農藥,牛奶樹上再也不見哼哼的身影,和我的玩具一樣轉瞬即逝,仿佛從未有過。

小時候的興趣以光速更換,腦子永遠飛轉權衡優劣。今天聽著林俊傑明天就覺得好像還是周傑倫更牛逼;懷裡抱著飛天小女警又惦記著生日跟爺娘要芭比娃娃套裝;每天都在糾結,下了課是吃辣條還是申通快遞旁邊的醬油炒粉。

咋咋呼呼的小蘿蔔頭們從油鋪街頭瘋跑到巷尾,不變的是兩側商鋪屋裡屋外總是坐著一兩個人,不徐不疾的聊天或是擇菜。偶爾與他們目光相撞,不得不被對方掛在臉上的安閒自若震懾,自覺羞赧收斂一秒 ,轉念又在小夥伴們熱情的呼朋引伴之下忘乎所以。

高中語文課上老師要求背的第一首詩是戴望舒的《雨巷》,一邊讀一邊放著《故鄉原風景》當BGM,我坐在角落,腦海中浮現出雨中行人零星的油鋪街,莫名感動到頭皮發麻。

我始終對油鋪街被地溝油浸漬的石板路愛不起來,卻又垂青於油鋪街人置身事外的無憂風情。我始終不明白《雨巷》和油鋪街這樣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極端組合為何能在我心中綁定無他,卻又還是不自覺的把北京的老胡同串子和蘇杭軟糯里弄都給比下去,護短到死。

歷史不容假設,變化總是必然。隨著棚改項目的推進,油鋪街的拆遷早已塵埃落定,和當年挨挨擠擠的油鋪一樣,迎來燈盡油枯改頭換面的變遷。

難說是喜悅還是不舍,就像這條老街從古到今混雜著濃烈煙火和淡漠仙氣的秉性,混沌迷離,萬古長青。

作者簡介:葉阿七,90後,弗大建築學在讀研究生,怕死不怕紅、硬紮有脾氣的十八線設計屍、畫工、戲劇編導、樂團指揮、寫手。本土文藝圈中一枚茁壯成長的非典型萬金油。

帶著滿肚子委屈和憤恨回家哭訴,罵天罵地罵自己不想事,最最要罵的就是新竹門口那條冗長逼仄路況堪憂常年四季出兮兮的油鋪街。

油鋪街長有四五百米,說它是街,那還真是抬舉,路面最寬也只能允許一輛小麵包車通過,可說是一條天然的單行小巷道。南臨湘雅路,西轄沿江大道,北至竹山園口,和芭茅洲巷、風華巷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路相互交錯勾連。街道兩邊密密麻麻排著一到兩層的早期商品房,一層大多是商鋪,二層住家,年久失修清一色的危房既視感。

聽社區裡的老人講,油鋪街上原本油鋪林立,發展到今天,無數油鋪早已被五花八門的雜貨鋪、理髮店、煤氣店、裁縫店等等等等取而代之,但油鋪街的名號和自給自足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從我轉到新竹起,每天在二馬路上的老百姓公交站下車,就插進油鋪街從街頭丟嘎子到巷尾進校門,日復一日,年年如此。我對這條街真的喜歡不起來,早上上學嫌它太長耽誤時間,放學路上想在造紙廠旁邊的油炸貨攤買串刷辣椒水的蘭花幹子,又總是要等。坑坑窪窪的麻石老路沒上瀝青,但凡下點雨個個小氹盛滿了油水混合物,細伢子調碩皮雙腳蹦進坑裡,水花濺起丈把高,飆得妹子一身,幾個人還沒反應過來又碰上個不長眼的摩的呼嘯而過,一身的式樣都做貢獻去了,全軍覆沒無人倖免。

我天生是易得中標的體質,每逢穿新衣服就下雨,只要下雨就總會搞點洗不掉的泥巴印子在身上。那時候我們家洗衣機老是出故障,仔細想想這個鍋我多少有點難辭其咎。

小學五年級,我開始在學校旁邊的星苗幼稚園搭中餐,我娘千叮嚀萬囑咐要在幼稚園好好午休,我全當耳邊風聽了就算了,扒了兩口飯就往教室裡跑,天氣好的時候和小夥伴在街上瞎轉。

細伢崽子聚在一起,無非是嘴裡叼個五毛錢的冰袋彈彈玻璃球、拍拍數碼寶貝卡什麼的,我們妹子自然是看不上這種不講衛生的地板遊戲,幾個人買一包八坨分著吃,逛逛精品店,翻翻星座雜誌,挑挑百變小櫻的髮夾,兩個小時的午休一晃眼就沒了。

十歲上下的男生女生最是互相不對付,唯有在鬥哼哼(金龜子)這一項娛樂活動能驚人的達成共識。

太陽天裡,細伢子在牛奶樹下面打轉轉,到處抓巴在樹上的哼哼,握在手裡拿細棉線繞頭一圈在後背殼的縫隙間卡穩,迎著陽光哼哼嗡嗡飛起來,比放風箏酷太多;細妹子對它們是又愛又怕,既覺得金光燦燦的殼很好看,又擔心被哼哼的腳勾住頭髮不敢靠近。

我倒是沒那麼多講究,跟著同桌宇子組隊沒事就到處跟人鬥哼哼,比誰的哼哼飛得高、飛得遠。

鬥哼哼也有套路,雙方的哼哼必須同一檔次,顏色鮮豔的叫太陽哼哼,顏色淺的是月亮哼哼,太陽對太陽,月亮對月亮,才夠公平。

太陽哼哼和月亮哼哼

我和宇子從我們班鬥到上一屆,又從我們學校出發鬥完了整條街,原本豪情滿懷立誓拿下油鋪街哼哼一霸的名號,不想最後敗給了米其林輪胎旁邊列印店的細滿哥。

打句良心講,細滿哥贏得並不光彩,我也是到家才聽璿子說,她看見細滿哥在比賽前鬼鬼祟祟抓了我哼哼好久,不曉得做了什麼手腳。我定睛一看,哎,少了兩條腿!氣得我一拍大腿,我就說我屋裡太陽哼哼一向幹勁十足,怎麼那天飛得歪七扭八連不穩當!宇子勸我,算了算了,江湖險惡權當娛樂。

第二年入春之後,油鋪街社區猛頓一蔸,大面積打了一次農藥,牛奶樹上再也不見哼哼的身影,和我的玩具一樣轉瞬即逝,仿佛從未有過。

小時候的興趣以光速更換,腦子永遠飛轉權衡優劣。今天聽著林俊傑明天就覺得好像還是周傑倫更牛逼;懷裡抱著飛天小女警又惦記著生日跟爺娘要芭比娃娃套裝;每天都在糾結,下了課是吃辣條還是申通快遞旁邊的醬油炒粉。

咋咋呼呼的小蘿蔔頭們從油鋪街頭瘋跑到巷尾,不變的是兩側商鋪屋裡屋外總是坐著一兩個人,不徐不疾的聊天或是擇菜。偶爾與他們目光相撞,不得不被對方掛在臉上的安閒自若震懾,自覺羞赧收斂一秒 ,轉念又在小夥伴們熱情的呼朋引伴之下忘乎所以。

高中語文課上老師要求背的第一首詩是戴望舒的《雨巷》,一邊讀一邊放著《故鄉原風景》當BGM,我坐在角落,腦海中浮現出雨中行人零星的油鋪街,莫名感動到頭皮發麻。

我始終對油鋪街被地溝油浸漬的石板路愛不起來,卻又垂青於油鋪街人置身事外的無憂風情。我始終不明白《雨巷》和油鋪街這樣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極端組合為何能在我心中綁定無他,卻又還是不自覺的把北京的老胡同串子和蘇杭軟糯里弄都給比下去,護短到死。

歷史不容假設,變化總是必然。隨著棚改項目的推進,油鋪街的拆遷早已塵埃落定,和當年挨挨擠擠的油鋪一樣,迎來燈盡油枯改頭換面的變遷。

難說是喜悅還是不舍,就像這條老街從古到今混雜著濃烈煙火和淡漠仙氣的秉性,混沌迷離,萬古長青。

作者簡介:葉阿七,90後,弗大建築學在讀研究生,怕死不怕紅、硬紮有脾氣的十八線設計屍、畫工、戲劇編導、樂團指揮、寫手。本土文藝圈中一枚茁壯成長的非典型萬金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