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讀書無用?那只是你為自己的無能找的藉口

有這麼個段子:

高考一結束, 一班主任老師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微信: 考上一本的要經常聯繫二本的, 未來家鄉的領導就是他們!二本的同學要跟大專的搞好關係,

他們將是你們孩子的老師!也要和沒上大學當兵的同學搞好關係, 因為他們將來是交警, 員警和城管!富二代更要和班裡漂亮女生搞好關係, 因為她很有可能成為你後媽。 考上大學的同學要記得和沒考上大學的同學搞好關係, 等你們大學畢業了, 好去他們公司打工!

這個段子之所以流傳甚廣, 不僅因為其中的“反常識”邏輯, 更因為它暗合了一個時代的特徵。 說它“反常識”, 是因為數十年以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一直響徹全國, 不管三教九流, 還是廟堂高官, 抑或是普通百姓, 從來不會直接否認這一政治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但總不能自欺欺人地否認一個社會現象:往往是那些走投無路的粗鄙的糙漢子,

賺得了偌大的家業, 而那些才華橫溢的高知分子卻通常過得清苦。

有人給中國頂級富豪的學歷做了一個統計, 其中, 新近崛起的科技、互聯網行業的老闆通常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但傳統製造業的大佬則大多沒有接受過太高的學歷教育。 這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裡, 知識並不是決定商業成就高低的最重要的力量。

但那個時代畢竟已經過去了。 在改革開放初期, 全國人民仍然處於幾十年計劃經濟的巨大慣性中, 鐵飯碗、金飯碗的思維根深蒂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先行先試的勇氣和實幹精神就變得尤為稀缺。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這才有了一個草莽崛起的時代,

撐死膽大的, 餓死膽小的。 究其根本, 無非是“稀缺性”的市場理論在特殊變革時期的一種延伸。

而如今, 勇氣不再稀缺, 實幹精神也已經深入人心, 草莽英雄幾乎沒有了用武之地。 社會階層已經基本穩定, 或者可以說相對固化, 屬於普通人的機會並不多了。 但讀書這條路從來沒有被堵上, 它是屬於普通人的為數不多的進身之階。

你讀的書多了, 就會很容易地分辨, 那些洶湧而至的無數潮頭, 哪個是泡沫, 哪個是趨勢, 在潮頭上取一瓢飲。 比如, 區塊鏈技術風起雲湧, 虛擬貨幣、數位貨幣、數位資產, 概念何其多也, 但只要能抓住其實質, 就能很快瞭解其實際價值, 便不會輕易上了山寨幣和ICO騙局的當, 更不會對沒有善惡的區塊鏈技術恨屋及烏,

從而錯失良機。

你讀的書多了, 就會很容易地分辨, 在老闆的話中, 哪句是真, 那句是假, 哪句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在真真假假中抓到屬於你的升職加薪機會。 比如, 如果你學過財務, 在老闆說要給你加擔子時, 你就能準確地分析, 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是否真的健康, 加擔子是否意味著加薪, 所謂的加擔子是否會真的壓垮你的身體。

千萬不要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 更不要認為讀書無用。 哪怕你只是讀了些“無用”的詩書, 也不要氣餒。

至少, 當你躺在自己髒亂的小窩裡, 不用說“臥槽, 好亂”, 你還可以很文藝地安慰自己“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至少, 當你要啥啥沒有, 幹啥啥不行的時候, 你還可以喝口酒,

放浪形骸, 搖頭晃腦地吟兩句“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折花枝當酒錢。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