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應急宣教丨愚人節將至,消防蜀黍要做消防流言終結者!

親愛的粉絲們:

愚人節快到了, 今天小編就做一次消防流言終結者, 為各位粉絲逐一解密——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消防流言!爾等可要看好了!

電器著火了, 用棉被蓋?

窒息法滅火?

是不是聽起來很有道理, 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 火燃燒是需要氧氣的, 隔絕了氧氣, 火自然就熄滅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正確做法

如果家裡的電器著火了, 不要試圖用棉被覆蓋電器, 也不要用水澆。

因為棉被覆蓋上去, 如果不能完全貼緊並遮住電器, 等於給電器一個可燃物;用水澆更不明智, 等於變相將電流引導到自己身上。 正確的做法是馬上拔掉電源插頭, 並把周圍的東西挪開, 防止火勢擴散。 如果火已經燒了一會兒, 應馬上離開, 因為電器隨時可能爆炸。

有人身上著火啦!用水撲滅

那麼在你發現前方有人衣服著火的時候會怎麼做?

A、用水滅火

B、用棉被覆蓋滅火

C、用滅火器滅火

D、提醒其原地打滾

正確做法

如果看到有人身上著火了, 不要試圖用水澆或者用棉被覆蓋。 由於人的皮下都有脂肪, 如果脂肪在燃燒的同時遇到水, 會馬上發生爆裂;如果用棉被覆蓋, 火即便撲滅了, 當揭開棉被的同時, 皮膚也會被一起撕下。 因此如果手邊沒有滅火器, 應指導著火者在地上打滾;如果用滅火器滅火, 只能選擇乾粉滅火器。 有一種乾粉滅火器上有ABC標誌, 說明大多數火都能撲滅, 應儘量選用60%以上的乾粉濃度。

滅火器分:清水、泡沫、

乾粉和二氧化碳四類?

滅火器正確分類

按充裝的滅火劑分類, 現行的滅火器分類法把滅火器分為水基型滅火器、乾粉型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和潔淨氣體滅火器等4類, 其中, 老百姓常用前2類;水基型滅火器又主要可分為水型滅火器和泡沫滅火器2類。

可是, 至今還有不少消防科普出版物, 乃至新建的消防科普教育館還按老的分類法把滅火器分為清水滅火器、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等4類, 這是有問題的。 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 水基型滅火器一般都含添加劑, 使其滅火效率提高, 功能拓展, 如今再傳播落後於時代的分類法, 就不能使受眾認識和利用水基型滅火器拓展的功能。

當然,滅火器的錯誤流言還有很多:

1、宣傳早已淘汰的滅火器

化學泡沫和酸堿滅火器由於必須倒置使用,瞬間受壓危險性大,不能間歇噴射以及滅火效率低等問題,上海市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淘汰,以後其他省市也在陸續淘汰,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由於1211滅火劑排放到大氣中後破壞臭氧氣體的問題,十幾年前在我國也開始淘汰。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不少新近發行的掛圖、漫畫圖書還在宣傳上述滅火器的使用方法,這些內容如今顯然是多餘的,有時候還會誤導公眾錯誤地使用滅火器。

2、誇大的噴射時間

4千克的乾粉滅火器的噴射時間一般是18秒左右,同樣的水基滅火器的噴射時間為30至40秒。可是,在不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同樣等級的類比乾粉、水基滅火器的噴射時間長達1分鐘,甚至更多。用這樣的模擬滅火器培訓老百姓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顯然有失誤導,因為受過這種培訓的老百姓在一旦發生火災後用滅火器滅火時,才發現滅火器根本不能噴射那麼長時間,不能撲滅其預期能滅的火,就會不知所措。

煤氣瓶放在壁櫃不打緊?

許多家庭買了新房子在裝修的時候,為了美觀,往往會選擇把煤氣瓶塞進壁櫃裡面,然後就真的沒事了嗎?請看下圖!

煤氣瓶由於品質、使用時間以及管路閥門的開啟連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氣或慢性漏氣。而液化石油氣成分大多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氣重,放在壁櫥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積聚沉澱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極易造成燃燒爆炸事故。

經計算,當房間裡洩漏出的煤氣、液化氣和空氣混合達到4.5%~35.8%時,遇到火種就會產生爆炸燃燒。另外還有一些典型是危(zuo)險(si)的行為,在沒有煤氣之後,用開水燙、用火烤、將液化氣鋼瓶臥放或倒立使用以及亂倒液化氣殘液,分分鐘BOOM!

正確做法

液化氣鋼瓶不得放置壁櫥內,液化氣鋼瓶與灶台的安全距離應不少於1米以上。液化氣鋼瓶無論在有氣或剩氣不多時,嚴禁用開水燙、用火烤。液化氣鋼瓶正立使用。液化氣殘液不能隨便傾倒,只能送到液化氣站去回收。

遇到火災最好要匍匐爬行?

很多科普讀物裡告訴大家,發生火災時,應該匍匐逃離火場,這樣可以有效規避濃煙。這種做法也不完全正確。

正確做法

第一,逃離火場一定要在“安全疏散逃生時間”內進行,在火災初起階段,如果煙氣不大,不需要匍匐逃生;第二,如果逃生的人很多,由於現場煙霧較濃,視線會有一定影響,後面的人容易踩到匍匐進行的人,發生踩踏事故。火場逃生要根據煙氣層的高低決定,以不吸入濃煙為目的,可以彎腰逃生,但是千萬別匍匐爬行!

遇到火災時,洗手間是避難間?

很多人認為,著火時可以到衛生間避難,因為裡面有水。這個說法也是不完全正確的!

正確做法

實際的情況是,衛生間一般空間狹小,如果沒有通向戶外的窗戶,非常容易因缺氧致人昏迷或死亡;就算衛生間內有窗,也一般很小,如果火勢長時間燃燒,救援人員很難發現和營救被困人員,所以一般建議不要到衛生間避險。 因此請儘量找比較開闊的,比較容易讓人看見的地方。

小結

上述一些觀點確實跟我們小時候被教導的逃生觀念有所不同,但隨著時代變遷,這些觀念本來就需要被更新、修正,就如當年的日心說和地心說。當然其實真正有效的防火辦法只要做到三點:

1、具備辨別能力,不要盲目輕信網路流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消防流言。

2、具備防火意識,許多火災事故主要是由於大多數的人沒有火災的安全常識,從而引發了重大的火災事故。

3、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燃,再好的逃生方法都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且在突發的火災中,往往手忙腳亂,人擠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對此,單位、公司、家裡都可以常被一些簡易的消防設施如:滅火器、獨立煙感報警器、防煙面具、強光電筒、逃生索、防火毯……

各位粉絲,你們學到了嗎?

就不能使受眾認識和利用水基型滅火器拓展的功能。

當然,滅火器的錯誤流言還有很多:

1、宣傳早已淘汰的滅火器

化學泡沫和酸堿滅火器由於必須倒置使用,瞬間受壓危險性大,不能間歇噴射以及滅火效率低等問題,上海市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淘汰,以後其他省市也在陸續淘汰,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由於1211滅火劑排放到大氣中後破壞臭氧氣體的問題,十幾年前在我國也開始淘汰。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不少新近發行的掛圖、漫畫圖書還在宣傳上述滅火器的使用方法,這些內容如今顯然是多餘的,有時候還會誤導公眾錯誤地使用滅火器。

2、誇大的噴射時間

4千克的乾粉滅火器的噴射時間一般是18秒左右,同樣的水基滅火器的噴射時間為30至40秒。可是,在不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同樣等級的類比乾粉、水基滅火器的噴射時間長達1分鐘,甚至更多。用這樣的模擬滅火器培訓老百姓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顯然有失誤導,因為受過這種培訓的老百姓在一旦發生火災後用滅火器滅火時,才發現滅火器根本不能噴射那麼長時間,不能撲滅其預期能滅的火,就會不知所措。

煤氣瓶放在壁櫃不打緊?

許多家庭買了新房子在裝修的時候,為了美觀,往往會選擇把煤氣瓶塞進壁櫃裡面,然後就真的沒事了嗎?請看下圖!

煤氣瓶由於品質、使用時間以及管路閥門的開啟連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氣或慢性漏氣。而液化石油氣成分大多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氣重,放在壁櫥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積聚沉澱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極易造成燃燒爆炸事故。

經計算,當房間裡洩漏出的煤氣、液化氣和空氣混合達到4.5%~35.8%時,遇到火種就會產生爆炸燃燒。另外還有一些典型是危(zuo)險(si)的行為,在沒有煤氣之後,用開水燙、用火烤、將液化氣鋼瓶臥放或倒立使用以及亂倒液化氣殘液,分分鐘BOOM!

正確做法

液化氣鋼瓶不得放置壁櫥內,液化氣鋼瓶與灶台的安全距離應不少於1米以上。液化氣鋼瓶無論在有氣或剩氣不多時,嚴禁用開水燙、用火烤。液化氣鋼瓶正立使用。液化氣殘液不能隨便傾倒,只能送到液化氣站去回收。

遇到火災最好要匍匐爬行?

很多科普讀物裡告訴大家,發生火災時,應該匍匐逃離火場,這樣可以有效規避濃煙。這種做法也不完全正確。

正確做法

第一,逃離火場一定要在“安全疏散逃生時間”內進行,在火災初起階段,如果煙氣不大,不需要匍匐逃生;第二,如果逃生的人很多,由於現場煙霧較濃,視線會有一定影響,後面的人容易踩到匍匐進行的人,發生踩踏事故。火場逃生要根據煙氣層的高低決定,以不吸入濃煙為目的,可以彎腰逃生,但是千萬別匍匐爬行!

遇到火災時,洗手間是避難間?

很多人認為,著火時可以到衛生間避難,因為裡面有水。這個說法也是不完全正確的!

正確做法

實際的情況是,衛生間一般空間狹小,如果沒有通向戶外的窗戶,非常容易因缺氧致人昏迷或死亡;就算衛生間內有窗,也一般很小,如果火勢長時間燃燒,救援人員很難發現和營救被困人員,所以一般建議不要到衛生間避險。 因此請儘量找比較開闊的,比較容易讓人看見的地方。

小結

上述一些觀點確實跟我們小時候被教導的逃生觀念有所不同,但隨著時代變遷,這些觀念本來就需要被更新、修正,就如當年的日心說和地心說。當然其實真正有效的防火辦法只要做到三點:

1、具備辨別能力,不要盲目輕信網路流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消防流言。

2、具備防火意識,許多火災事故主要是由於大多數的人沒有火災的安全常識,從而引發了重大的火災事故。

3、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燃,再好的逃生方法都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且在突發的火災中,往往手忙腳亂,人擠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對此,單位、公司、家裡都可以常被一些簡易的消防設施如:滅火器、獨立煙感報警器、防煙面具、強光電筒、逃生索、防火毯……

各位粉絲,你們學到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