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太湖大橋複綫暨漁洋山隧道明早7點正式通車!說起這座大橋,承載了太多人的舊回憶!

太湖

不僅有美景而且還有美食

尤其是這段時間, 太湖開捕

那湖鮮簡直誘人

也往往是各季美味上市的時候

太湖邊尤其是去往金庭鎮的車

總是堵堵堵

網上隨便搜一下太湖大橋

就是堵車、擁堵、堵...

▼▼

一邊是擋不住的美味

一邊是排不完的長隊

想想即將到來的國慶小長假

還真是有些不敢往太湖邊跑呢

但是好消息來了

昨天

西山島出入通道擴建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

計畫於9月30日上午7時開通試運行

西山島出入通道擴建工程北端起點位於環太湖路度假區段與漁洋山隧道北接線相交處, 向南新建漁洋山隧道北接線。

在漁洋山北麓的水廠附近新建分離式雙孔隧道穿越漁洋山, 在漁洋山南麓穿出後, 新建漁洋山隧道南接線,

與現狀環太湖路度假區段相交後繼續往南接太湖大橋1號橋北堍, 在原太湖大橋一號橋、二號橋、三號橋的西側分別新建新橋, 對3座老橋進行檢測後予以加固維修, 拆除並重建老橋橋面系, 對3座橋樑之間的長沙島、葉山島老路進行擴建。

專案南端終點在太湖大橋三號橋南堍的金庭鎮大橋南路, 全長約11.99公里。

工程總投資約13億元, 開工於2014年3月。

西山島出入通道擴建工程的建成通車, 車輛通行能力從原來的7000輛/天提升到2萬輛/天, 有效解決了太湖大橋擁堵現象。

進一步拉進了西山島與蘇州中心城區的距離,將助推西山島全域旅遊實現跨越式發展。

漁洋山隧道為蘇州市第一長山體隧道,全長2410米,屬長隧道,設計時速為60km/h,雙向四車道,試運行期間開放時間為每日6:00至24:00,禁止貨車、拖拉機、摩托車、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隧道內行駛嚴禁變換車道;太湖大橋設計時速60Km/h,新老橋橋面禁止機動車停靠;長沙島、葉山島聯橋道路局部限速40Km/h。

事實上

今年8月中旬

這個好消息就已經被透露

太湖大橋發展至今天的雙橋合璧

也有一段載入史冊的歷史

對很多老蘇州

特別是不少西山島島民的心裡

更是一段揮之不去的獨家記憶

西山島自古以來就“漂泊”在太湖中

交通非常不方便

30年前,西山島跟本地大陸相隔絕

島上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想要進出島販賣時令農產品

或者走親訪友、求學遠行

除了輪渡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外的交通也全仗水路

搭乘輪渡抵達隔水相望的東山

再轉公交到達木瀆是最主要的線路

當時,在西山島的沿湖各村、鎮都設有埠頭

島內的貨運,也基本靠水路

西山老一輩留下民諺俗語裡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八月露,好擺渡

如果你不是西山人,年齡還未超過25歲

恐怕是無法體味島民們

當年對那條湖上輪渡的感情是有多深的

△當年搭乘輪渡的老照片

在只能靠擺渡的日子裡

一天只有2-3個通行的機會

沒有半天時間

島內的人,到不了蘇州市區

一旦趕不上班次,當天還回不了島

西山島輪渡的歷史

-1982年-

太湖採石公司會同西山水泥廠籌資在岱松合建登陸艇輪渡碼頭。

-1983年-

1983年建成,是為東西山間建輪渡碼頭之始,汽車可經東山直達西山,約需半小時,改善了東西山間的交通條件。

-1985年-

為了更好的完善旅遊設備,在1985年吳縣洞庭旅遊開發公司在東山陸巷及西山鎮夏建成的輪渡碼頭正式使用,主要服務於到東西山旅遊的遊客。

據有關文獻記載:當時有登陸艇2艘,渡船遊艇15艘,客車12輛,每年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為1985遍至1994年10年中西山交通條件的改善及旅遊業的發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1986年-

吳縣汽車運輸公司客運站也開闢了蘇州鎮夏的汽車客運線路,每天4班。昔日的鎮夏碼頭那是西山鎮南部的一個主要集中地。

△1992年打造太湖大橋時的西山

直到1994年10月

太湖大橋建成通車

東西山間的輪渡

也順應歷史很快被淘汰了

鎮夏街不復當日的喧鬧

逐漸被人們冷落下來

......

△今時今日的鎮夏街

而承載著那個時代青春和夢想的輪渡

漸漸在太湖上再也無法尋覓到其蹤影......

只是記憶中的“輪渡”和那一句“鄉親”

成為了老一代東山人、西山人

永遠割捨不了的念想和鄉愁......

△擔任東西山通航任務的旺山號

但是!!!停擺了22年的輪渡

在2016年的10月1日

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站在大家的面前

承載著那個時代

青春和夢想的輪渡重新起航

曾經的念想與鄉愁

在新的時代有了更深的內涵

東山沙灘山碼頭⇚⇛西山石公山碼頭

兩個碼頭之間如果走陸路

就算交通條件良好,車程也要1.5個小時

而坐輪渡,只需40分鐘

整整節約了一個多小時

西山島作為太湖上的一顆明珠

一切都那麼的誘人

不論是太湖大橋還是輪渡

都為我們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們的意義重大

也在幾代人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編輯:樂活小妹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每天蘇州新聞綜合頻道播出的《樂活6點檔》

你可能還想看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國慶看蘇州 靴子樓嘉年華”特別福利來了,

下載看蘇州,報名成功者將有機會漫步雲端,與主持人共赴一場直升機電音趴。在200米高空,當希爾頓甜點遇見看蘇州電音趴,叫醒您的味蕾和耳朵。

詳情掃描或識別二維碼

↓↓

進一步拉進了西山島與蘇州中心城區的距離,將助推西山島全域旅遊實現跨越式發展。

漁洋山隧道為蘇州市第一長山體隧道,全長2410米,屬長隧道,設計時速為60km/h,雙向四車道,試運行期間開放時間為每日6:00至24:00,禁止貨車、拖拉機、摩托車、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隧道內行駛嚴禁變換車道;太湖大橋設計時速60Km/h,新老橋橋面禁止機動車停靠;長沙島、葉山島聯橋道路局部限速40Km/h。

事實上

今年8月中旬

這個好消息就已經被透露

太湖大橋發展至今天的雙橋合璧

也有一段載入史冊的歷史

對很多老蘇州

特別是不少西山島島民的心裡

更是一段揮之不去的獨家記憶

西山島自古以來就“漂泊”在太湖中

交通非常不方便

30年前,西山島跟本地大陸相隔絕

島上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想要進出島販賣時令農產品

或者走親訪友、求學遠行

除了輪渡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外的交通也全仗水路

搭乘輪渡抵達隔水相望的東山

再轉公交到達木瀆是最主要的線路

當時,在西山島的沿湖各村、鎮都設有埠頭

島內的貨運,也基本靠水路

西山老一輩留下民諺俗語裡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八月露,好擺渡

如果你不是西山人,年齡還未超過25歲

恐怕是無法體味島民們

當年對那條湖上輪渡的感情是有多深的

△當年搭乘輪渡的老照片

在只能靠擺渡的日子裡

一天只有2-3個通行的機會

沒有半天時間

島內的人,到不了蘇州市區

一旦趕不上班次,當天還回不了島

西山島輪渡的歷史

-1982年-

太湖採石公司會同西山水泥廠籌資在岱松合建登陸艇輪渡碼頭。

-1983年-

1983年建成,是為東西山間建輪渡碼頭之始,汽車可經東山直達西山,約需半小時,改善了東西山間的交通條件。

-1985年-

為了更好的完善旅遊設備,在1985年吳縣洞庭旅遊開發公司在東山陸巷及西山鎮夏建成的輪渡碼頭正式使用,主要服務於到東西山旅遊的遊客。

據有關文獻記載:當時有登陸艇2艘,渡船遊艇15艘,客車12輛,每年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為1985遍至1994年10年中西山交通條件的改善及旅遊業的發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1986年-

吳縣汽車運輸公司客運站也開闢了蘇州鎮夏的汽車客運線路,每天4班。昔日的鎮夏碼頭那是西山鎮南部的一個主要集中地。

△1992年打造太湖大橋時的西山

直到1994年10月

太湖大橋建成通車

東西山間的輪渡

也順應歷史很快被淘汰了

鎮夏街不復當日的喧鬧

逐漸被人們冷落下來

......

△今時今日的鎮夏街

而承載著那個時代青春和夢想的輪渡

漸漸在太湖上再也無法尋覓到其蹤影......

只是記憶中的“輪渡”和那一句“鄉親”

成為了老一代東山人、西山人

永遠割捨不了的念想和鄉愁......

△擔任東西山通航任務的旺山號

但是!!!停擺了22年的輪渡

在2016年的10月1日

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站在大家的面前

承載著那個時代

青春和夢想的輪渡重新起航

曾經的念想與鄉愁

在新的時代有了更深的內涵

東山沙灘山碼頭⇚⇛西山石公山碼頭

兩個碼頭之間如果走陸路

就算交通條件良好,車程也要1.5個小時

而坐輪渡,只需40分鐘

整整節約了一個多小時

西山島作為太湖上的一顆明珠

一切都那麼的誘人

不論是太湖大橋還是輪渡

都為我們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們的意義重大

也在幾代人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編輯:樂活小妹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每天蘇州新聞綜合頻道播出的《樂活6點檔》

你可能還想看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國慶看蘇州 靴子樓嘉年華”特別福利來了,

下載看蘇州,報名成功者將有機會漫步雲端,與主持人共赴一場直升機電音趴。在200米高空,當希爾頓甜點遇見看蘇州電音趴,叫醒您的味蕾和耳朵。

詳情掃描或識別二維碼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