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SCO 2017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圓滿成功——聚焦腫瘤精准醫療,促進臨床研究發展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沒有你做不到的, 技術發展的速度總是超過人類的想像。 我堅信這一點,

尤其是在生物技術領域。 因此, 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這些先進的技術, 從而豐富我們的思維、拓展我們的視野。 唯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科學搭上時代的快車, 一步一步的前行。 ”

——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主席石遠凱教授在會上說道

2017年CSCO會議進入第三天的議程, 大會現場熱度依然不減。 9月29日下午, 中源協和“溯源解碼, 協手共贏”專場衛星會成功舉辦, 獲得各界熱烈關注。 會議聚焦腫瘤精准醫療領域, 傳播行業最新研究成果, 積極促進臨床腫瘤學的研究與發展。 專家雲集、乾貨滿滿的會議吸引了500餘位臨床腫瘤學專業人士參會。 會議現場高潮迭起, 演講嘉賓的精彩的分享更是大獲好評。

本次衛星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巴一教授擔任大會主席。

支修益教授

巴一教授

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中源協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師鴻翔先生, 中源協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同恩博士以及羅璽博士、孫穎博士、劉志霈博士等公司領導及專家出席了本次衛星會。

師鴻翔先生

會上, 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首先通過視頻致辭。 支教授表示, 目前精准醫學、基因檢測、液體活檢已經開始走向臨床, 如何將其與臨床緊密結合, 促進臨床轉化從而為患者服務, 成為眾所關注的問題, 所以本次衛星會的召開十分具有必要性。 我與中源協和已經有過多次的合作,

此次衛星會邀請了臨床、基礎、分子診斷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帶來精彩報告, 希望通過本次會議能夠讓大家分享目前基因檢測、液體活檢領域的進步, 推動先進技術早日應用於臨床, 造福于患者。

支修益教授通過視頻致辭

美國杜克大學免疫學系李啟靖教授發表了題為《精准醫學語境中的腫瘤免疫治療-成功與挑戰》的精彩演講。 演講中,李教授和大家分享了當前免疫治療的研發前沿、決定細胞治療的成功要素、全球範圍內腫瘤治療性疫苗的研究現狀,以及未來腫瘤抗原的選擇——精准免疫治療目前取得的成功與未來面臨的挑戰。李教授表示,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已經到達臨界點,每一個關鍵的環節都已經基本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基礎免疫學的知識第一次可以真正指導臨床實踐。未來,多種療法的聯合應用是趨勢,也是必然。

李啟靖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一科主任陳克能教授在衛星會上和大家分享了《肺癌外科的多學科思維》。陳教授表示,肺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早期肺癌主要採取以外科手術為代表的局部治療,而晚期肺癌則以內科治療為基礎的多學科治療為主。在這中間處於局部進展期患者的診療決策需要診斷科室以及每一個治療科室的參與,共同診斷、共同治療。擁有規範化的多學科綜合診療的思維,多學科團隊協作,能夠避免患者遭受診斷過度、治療過度或是診斷不足、治療不足等不利情況,從而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多學科治療、精准治療、個體化治療。

陳克能教授

中源協和分子診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高山教授以《腫瘤靶點和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為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會上,高教授講到,在傳統的診斷基礎上,加入分子診斷,這可能會成為下一步精准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核心部分。隨後,高教授結合治療實例,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癌症生物標誌物、藥性生物標誌物的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演講中,高山博士還向與會嘉賓展示了中源協和基因檢測技術平臺及產品以及中源協和生物標誌物研究中心。

高山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腫瘤生物資訊中心主任吳健民教授在會上帶來了以《胰腺癌和胃癌的多組學研究與分子分型》為題的精彩演講。演講中,吳教授結合多年的研究經驗,首先從外顯子組、全基因組以及蛋白質組研究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利用多組學整體特徵,進行分型,所取得的胰腺癌最新研究成果。隨後吳教授又簡單介紹了採用定量蛋白組學手段,同時結合基因組、轉錄組手段,正在進行的胃癌的多組學研究。

吳健民教授

最後,衛星會主席石遠凱教授表示,近些年,中國的生物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從疾病的分子診斷,到基於分子診斷的靶向治療,以及細胞治療等領域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我相信,新的研究成果會不斷應用到臨床,為腫瘤治療帶來越來越多新的希望,把腫瘤從不可控制的疾病演變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可以治癒的疾病,人類健康長壽夢想的現實指日可待。

作為2017年CSCO學術年會最有影響力的盛會之一,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彙聚了業內頂尖專家學者參會,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分享前沿技術,交流學術成果的最佳平臺。同時,也吸引了諸多媒體到場對大會現場進行報導。會前,中源協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同恩博士和CTO(首席技術官)羅璽博士接受了行業權威媒體轉化醫學網的獨家專訪。

李同恩博士

採訪中,李博士表示,就精准醫學來說,基因是精准醫學的一個入口,精准的檢測以及精准的探知會對後期精准的治療奠定一個良好基礎。而免疫細胞治療也是目前精准醫療領域的一大熱點。中源協和作為一家以“細胞+基因”雙核驅動的上市公司,此次亮相2017年CSCO學術年會,希望能夠讓更多領域內的專家、醫生,瞭解公司在精准醫療領域上的創新性戰略佈局,以及多年積累下來的前沿性科學技術成果,以更好的為醫生和患者服務。

羅璽博士

羅博士表示,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腫瘤免疫治療近幾年來取得了激動人心的進展,給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如何發現並使用生物標誌物,篩選出對免疫治療潛在獲益的病人,對免疫治療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我們欣喜的看到,使用NGS方法,可以找到一部份這樣的生物標誌物(腫瘤突變負荷、腫瘤微環境等),因此,如何發展NGS技術和資料分析演算法,實現更精准的免疫治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會場上充滿激情的發言,濃厚的學術氛圍,充分體現了腫瘤精准醫療相關研究與應用的熱度。相信通過CSCO 2017·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的舉辦,業內專家的交流與探討,將為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有機結合搭建橋樑,促進腫瘤精准醫療的研究發展及臨床轉化,更好地讓研究服務于臨床應用,造福大眾的生命健康。

羅博士關於腫瘤免疫治療問題的一個回答:

近幾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可以說取得許多令人激動人心的進展。特別是在對跨多個瘤種的部分病人中臨床試驗中,實現了長時間生存,甚至臨床治癒。這是與傳統治療手段(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完全不同的地方,可以說給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機遇。

然而,我們也看到腫瘤免疫治療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也面臨著挑戰。首先,目前只有部分病人,能真正從治療中獲益;其次,免疫治療的費用高昂,對病人家庭也是個極大的負擔。綜合上述兩點,如何發現並使用生物標誌物,篩選出對免疫治療潛在獲益的病人,對免疫治療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我們欣喜的看到,使用NGS方法,可以找到一部份這樣的生物標誌物(腫瘤突變負荷、腫瘤微環境等),儘管這些標誌物,現在還不足以提供完備的資訊。將來如何發展NGS技術和資料分析演算法,實現更精准的免疫治療,將會是大家努力的方向。我們中源協和也期望能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成為行業領軍者。

END

第八屆中國分子診斷技術大會

中國·上海 2017年12月09日-10日

轉捩點

專注生物醫藥行業的直聘app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轉捩點App

演講中,李教授和大家分享了當前免疫治療的研發前沿、決定細胞治療的成功要素、全球範圍內腫瘤治療性疫苗的研究現狀,以及未來腫瘤抗原的選擇——精准免疫治療目前取得的成功與未來面臨的挑戰。李教授表示,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已經到達臨界點,每一個關鍵的環節都已經基本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基礎免疫學的知識第一次可以真正指導臨床實踐。未來,多種療法的聯合應用是趨勢,也是必然。

李啟靖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一科主任陳克能教授在衛星會上和大家分享了《肺癌外科的多學科思維》。陳教授表示,肺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早期肺癌主要採取以外科手術為代表的局部治療,而晚期肺癌則以內科治療為基礎的多學科治療為主。在這中間處於局部進展期患者的診療決策需要診斷科室以及每一個治療科室的參與,共同診斷、共同治療。擁有規範化的多學科綜合診療的思維,多學科團隊協作,能夠避免患者遭受診斷過度、治療過度或是診斷不足、治療不足等不利情況,從而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多學科治療、精准治療、個體化治療。

陳克能教授

中源協和分子診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高山教授以《腫瘤靶點和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為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會上,高教授講到,在傳統的診斷基礎上,加入分子診斷,這可能會成為下一步精准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核心部分。隨後,高教授結合治療實例,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癌症生物標誌物、藥性生物標誌物的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演講中,高山博士還向與會嘉賓展示了中源協和基因檢測技術平臺及產品以及中源協和生物標誌物研究中心。

高山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腫瘤生物資訊中心主任吳健民教授在會上帶來了以《胰腺癌和胃癌的多組學研究與分子分型》為題的精彩演講。演講中,吳教授結合多年的研究經驗,首先從外顯子組、全基因組以及蛋白質組研究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利用多組學整體特徵,進行分型,所取得的胰腺癌最新研究成果。隨後吳教授又簡單介紹了採用定量蛋白組學手段,同時結合基因組、轉錄組手段,正在進行的胃癌的多組學研究。

吳健民教授

最後,衛星會主席石遠凱教授表示,近些年,中國的生物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從疾病的分子診斷,到基於分子診斷的靶向治療,以及細胞治療等領域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我相信,新的研究成果會不斷應用到臨床,為腫瘤治療帶來越來越多新的希望,把腫瘤從不可控制的疾病演變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可以治癒的疾病,人類健康長壽夢想的現實指日可待。

作為2017年CSCO學術年會最有影響力的盛會之一,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彙聚了業內頂尖專家學者參會,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分享前沿技術,交流學術成果的最佳平臺。同時,也吸引了諸多媒體到場對大會現場進行報導。會前,中源協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同恩博士和CTO(首席技術官)羅璽博士接受了行業權威媒體轉化醫學網的獨家專訪。

李同恩博士

採訪中,李博士表示,就精准醫學來說,基因是精准醫學的一個入口,精准的檢測以及精准的探知會對後期精准的治療奠定一個良好基礎。而免疫細胞治療也是目前精准醫療領域的一大熱點。中源協和作為一家以“細胞+基因”雙核驅動的上市公司,此次亮相2017年CSCO學術年會,希望能夠讓更多領域內的專家、醫生,瞭解公司在精准醫療領域上的創新性戰略佈局,以及多年積累下來的前沿性科學技術成果,以更好的為醫生和患者服務。

羅璽博士

羅博士表示,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腫瘤免疫治療近幾年來取得了激動人心的進展,給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如何發現並使用生物標誌物,篩選出對免疫治療潛在獲益的病人,對免疫治療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我們欣喜的看到,使用NGS方法,可以找到一部份這樣的生物標誌物(腫瘤突變負荷、腫瘤微環境等),因此,如何發展NGS技術和資料分析演算法,實現更精准的免疫治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會場上充滿激情的發言,濃厚的學術氛圍,充分體現了腫瘤精准醫療相關研究與應用的熱度。相信通過CSCO 2017·中源協和專場衛星會的舉辦,業內專家的交流與探討,將為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有機結合搭建橋樑,促進腫瘤精准醫療的研究發展及臨床轉化,更好地讓研究服務于臨床應用,造福大眾的生命健康。

羅博士關於腫瘤免疫治療問題的一個回答:

近幾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可以說取得許多令人激動人心的進展。特別是在對跨多個瘤種的部分病人中臨床試驗中,實現了長時間生存,甚至臨床治癒。這是與傳統治療手段(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完全不同的地方,可以說給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機遇。

然而,我們也看到腫瘤免疫治療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療法,也面臨著挑戰。首先,目前只有部分病人,能真正從治療中獲益;其次,免疫治療的費用高昂,對病人家庭也是個極大的負擔。綜合上述兩點,如何發現並使用生物標誌物,篩選出對免疫治療潛在獲益的病人,對免疫治療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我們欣喜的看到,使用NGS方法,可以找到一部份這樣的生物標誌物(腫瘤突變負荷、腫瘤微環境等),儘管這些標誌物,現在還不足以提供完備的資訊。將來如何發展NGS技術和資料分析演算法,實現更精准的免疫治療,將會是大家努力的方向。我們中源協和也期望能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成為行業領軍者。

END

第八屆中國分子診斷技術大會

中國·上海 2017年12月09日-10日

轉捩點

專注生物醫藥行業的直聘app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轉捩點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