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天長在北京被眾多專家和央媒一致點贊……

9月26日, “將改革進行到底”地方經驗報告會暨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在北京發佈, 會上發佈了安徽天長等四地的改革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其中, 安徽天長市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經驗成果, 獲得與會專家一致點贊。

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 金維加表示, 作為一名市委書記, 在推動改革上, 他有四點體會。

第一, 改革既要接地氣, 更要接天線。 推動農村改革, 一定要瞭解基層的情況,

一定要尊重農民意願, 否則農村改革難以順利推進, 但是更重要的是,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落實好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按照總書記要求抓改革。 還要把握好部委的政策要求, 確保改革方向不偏。

第二, 改革既要親力親為, 又要群策群力。 天長實行市鎮村三級書記抓改革, 同時調動了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 大家共同參與。

第三, 改革都是必答題, 沒有選擇題。 天長對151個行政村全面推進合作社改革, 對127個輕資產實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 對24個由於歷史負債原因集體經營資產為負值實行了經濟合作社, 不能好改的改了, 難改的丟下, 硬骨頭也要啃, 用農民的話說,

改革不能撿軟柿子捏。

第四, 改革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股改後, 要讓集體資產不斷的保值增值, 讓農民從股份合作中得到更多財產收益, 同時要保證農民權益有保障, 不能讓農民幫著負債, 這些問題都是完全股改後需要持續發力解決的問題。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表示, 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可稱之為一條“攻堅之路”, 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全”來概括, 即天長市通過全面啟動、全域覆蓋、全程創新、全員增效的改革手段, 邁入農業現代“經營之路”, 實現農村全面發展新跨越。

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以"農村綜合改革讓田野充滿新希望"為題, 系統介紹了天長農村綜合改革所作的探索和取得的實效, 並回答了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家主流媒體記者的提問。

股改:激起的是活力

作為全國首批29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市之一, 目前, 天長市全面完成了151個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0.7萬人, 以戶為單位發放股權證書11.3萬份, 42.6萬農民成為股東。

楊村鎮光華村是第一個讓天長農民享受分紅的村子。 回憶起分紅當天的情形, 村民王玉忠激動地說:“分紅大會召開時, 大家心情特別激動。 股改剛啟動時, 沒人當回事, 通知領錢了, 家家戶戶才翻箱倒櫃找股權證。”分紅的當天,光華村共發放了30萬元左右,每個股民領了108元。

不在於錢多少,而是讓大家看到了權益。股改後,“分紅”成為天長農民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60歲的光華村村民王玉虎每天都要去村部轉轉,研究公告欄,琢磨著合作社有哪些專案能讓村民們分紅,能分多少。談起股改後的轉變,光華村黨總支書記任寶貴告訴記者,過去村裡開群眾會有時要花錢請,現在不用請,一通知就來了。

老百姓的期待越來越高,幹部工作也有了壓力。以前,村集體資產的出租發包都是村幹部說了算,缺少群眾監督,往往價格較低。股改後,群眾對集體資產關注度極大提高,集體資產曬在了陽光下,流轉交易程式公開透明,避免了優親厚友、暗箱操作。2016年,天長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益1411萬元。

“通過改革,農民能從集體收益中分到錢,與集體資產之間產生直接利益關係,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高了。農民對集體資產由看得見,摸得著,管不著變為既監督,又當家,還分紅,農村工作呈現出農民有動力,幹部有壓力,集體資產有活力,基層組織建設有合力。”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說。

三權分置:讓地有人種人有事做

如何讓農村土地釋放出新活力?用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說,就是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大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為此,天長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為契機,去年5月,該市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給土地上了戶口,承包土地有了身份證,真正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土地確權後,農民的思想顧慮打消了,有償流轉土地的意願顯著增強。據介紹,天長全市土地流轉面積79.6萬畝,占承包地面積59.8%,大量農村勞動力從零散的土地上解放出來。

而為了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天長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數已達946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30個,其中天長市豐穗家庭農場是全國首個工商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農業生產方式開始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業生產力水準顯著提高。

農村改革需要綜合發力

農村改革需要系統推進,綜合發力,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天長市通過實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助推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

推進農村改革離不開農經力量的加強。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天長將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升格為正科級的事業單位,按5萬農村人口配備一名農經人員,核定編制11個;各鎮又設農經管理辦公室,選配農經工作人員46名,打造了得力的農經管理隊伍,確保農村改革發展“事有人幹、責有人負”。

農資市場放開以後,天長市農資市場也出現了種子、化肥等品種雜亂、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為此,天長市一方面整合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涉農部門,統一設立農事服務中心。另一方面,整合全市農資市場資源,通過政府招標統一農資品牌、價格,由農事服務中心統一以招標價對外銷售,政府財政予以補貼。同時,在各村設立代理農事服務點,形成市鎮村三級網路,一條龍服務,既規範了管理,又壯大了集體經濟,還能降低農戶生產成本。

在解決“三農”融資難的問題上,天長通過制度創新,先後推出“興農貸”“惠農貸”“農權貸”“勸耕貸”等一系列融資產品,通過設立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和政策性保險等途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累計發放涉農貸款超億元,有效化解了“三農”融資難題。

此外,天長還依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有的交易場所、服務設施和機構人員,借助安徽省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成熟的軟硬體平臺和資訊化手段,綜合設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確保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平有序。自5月23日上線以來,已進場項目43宗,成交項目22宗,成交金額481萬元,與過去相比大幅增值。

去年,天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8.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9元,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準。

眾多媒體關注天長《人民日報》——專家研討四地農村改革成果

26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及該校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在北京發佈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農村改革探索獲得專家肯定。四個縣

《中國科學報》: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在京發佈

9月26日,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地方經驗報告會暨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作為地方治理改革創新探索者、實踐者一同出席了發佈會。

會上,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以天長市、京山縣、東平縣、新興縣四地的改革實踐為例,介紹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的總體情況。

他認為,安徽省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可稱之為一條“攻堅之路”,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全”來概括,即天長市通過全面啟動、全域覆蓋、全程創新、全員增效的改革手段,邁入農業現代“經營之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新跨越。

湖北省京山縣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可總結為一條“精改之路”,以精細的因村施策、精緻的分類配股、精准的節點定權和精深的靜態管理,讓群眾參與其中,充分自治。農民不僅有獲得感,更多地是對政府的認同感。

山東省東平縣以產權改革推進脫貧的“克難之路”,特點在於:在貧窮的地區通過產權改革發展了集體經濟,引進了先進制度,不僅跑出了東平的改革速度,而且進一步提升了東平改革的高度。

廣東省新興縣的一二三產業改革是一條“融合之路”,一產優先,引領“接二連三”,實現產業共生;企業主位,助推“農企一體”,實現主體共生;機制協調,明晰“主體權責”,實現制度共生;多元驅動,促生“產縣共榮”,實現發展共生,最終實現共創、共用、共融、共生。

鄧大才指出,這“四條路”的幾個共同特點是以產權改革為動力、以機制建構為手段、以盤活資源為抓手、以共用共贏為目標,這對於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大有借鑒意義。

會上,天長市、京山縣、東平縣、新興縣的四地代表作了經驗分享與成果彙報。

據介紹,安徽省天長市穩步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穩妥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統籌推進其他涉農綜合改革,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與“十三五”時期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要求高度一致,著力突破農村生產關係變革困局,探索農村生產力發展新途徑。

京山縣是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29個試點縣9月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地方經驗報告會暨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作為地方治理改革創新探索者、實踐者,在發佈會上介紹了各地近年來的改革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介紹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的總體情況。他認為,安徽省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可稱之為一條“攻堅之路”,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全”來概括,即天長市通過全面啟動、全域覆蓋、全程創新、全員增效的改革手段,邁入農業現代“經營之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新跨越。湖北省京山縣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可總結為一條“精改之路”,以精細的因村施策、精緻的分類配股、精准的節點定權和精深的靜態管理,讓群眾參與其中,充分自治。農民不僅有獲得感,更多地是對政府的認同感。山東省東平縣以產權改革推進脫貧的“克難之路”,特點在於:在貧窮的地區通過產權改革發展了集體經濟,引進了先進制度,不僅跑出了東平的改革速度,而且進一步提升了東平改革的高度。廣東省新興縣的一二三產業改革是一條“融合之路”,一產優先,引領“接二連三”,實現產業共生;企業主位,助推“農企一體”,實現主體共生;機制協調,明晰“主體權責”,實現制度共生;多元驅動,促生“產縣共榮”,實現發展共生,最終實現共創、共用、共融、共生。這“四條路”的幾個共同特點是以產權改革為動力、以機制建構為手段、以盤活資源為抓手、以共用共贏為目標,這對於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大有借鑒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基層治理改革創新。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中提出“認真組織好農村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的要求, 2017年中央一號檔提出“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此次發佈會旨在總結地方改革先進經驗、探索農村改革新路徑,以促發改革先導性作用。

安徽天長:農村綜合改革讓田野充滿新希望

安徽省天長市穩步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穩妥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統籌推進其他涉農綜合改革,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體來看:一是農村股改,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全國首批29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

圖文資訊由天長市委宣傳部劉興民、趙永昌、陳家斌、張秋生提供

家家戶戶才翻箱倒櫃找股權證。”分紅的當天,光華村共發放了30萬元左右,每個股民領了108元。

不在於錢多少,而是讓大家看到了權益。股改後,“分紅”成為天長農民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60歲的光華村村民王玉虎每天都要去村部轉轉,研究公告欄,琢磨著合作社有哪些專案能讓村民們分紅,能分多少。談起股改後的轉變,光華村黨總支書記任寶貴告訴記者,過去村裡開群眾會有時要花錢請,現在不用請,一通知就來了。

老百姓的期待越來越高,幹部工作也有了壓力。以前,村集體資產的出租發包都是村幹部說了算,缺少群眾監督,往往價格較低。股改後,群眾對集體資產關注度極大提高,集體資產曬在了陽光下,流轉交易程式公開透明,避免了優親厚友、暗箱操作。2016年,天長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益1411萬元。

“通過改革,農民能從集體收益中分到錢,與集體資產之間產生直接利益關係,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高了。農民對集體資產由看得見,摸得著,管不著變為既監督,又當家,還分紅,農村工作呈現出農民有動力,幹部有壓力,集體資產有活力,基層組織建設有合力。”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說。

三權分置:讓地有人種人有事做

如何讓農村土地釋放出新活力?用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說,就是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大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為此,天長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為契機,去年5月,該市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給土地上了戶口,承包土地有了身份證,真正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土地確權後,農民的思想顧慮打消了,有償流轉土地的意願顯著增強。據介紹,天長全市土地流轉面積79.6萬畝,占承包地面積59.8%,大量農村勞動力從零散的土地上解放出來。

而為了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天長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數已達946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30個,其中天長市豐穗家庭農場是全國首個工商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農業生產方式開始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業生產力水準顯著提高。

農村改革需要綜合發力

農村改革需要系統推進,綜合發力,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天長市通過實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助推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

推進農村改革離不開農經力量的加強。天長市委書記金維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天長將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升格為正科級的事業單位,按5萬農村人口配備一名農經人員,核定編制11個;各鎮又設農經管理辦公室,選配農經工作人員46名,打造了得力的農經管理隊伍,確保農村改革發展“事有人幹、責有人負”。

農資市場放開以後,天長市農資市場也出現了種子、化肥等品種雜亂、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為此,天長市一方面整合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涉農部門,統一設立農事服務中心。另一方面,整合全市農資市場資源,通過政府招標統一農資品牌、價格,由農事服務中心統一以招標價對外銷售,政府財政予以補貼。同時,在各村設立代理農事服務點,形成市鎮村三級網路,一條龍服務,既規範了管理,又壯大了集體經濟,還能降低農戶生產成本。

在解決“三農”融資難的問題上,天長通過制度創新,先後推出“興農貸”“惠農貸”“農權貸”“勸耕貸”等一系列融資產品,通過設立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和政策性保險等途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累計發放涉農貸款超億元,有效化解了“三農”融資難題。

此外,天長還依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有的交易場所、服務設施和機構人員,借助安徽省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成熟的軟硬體平臺和資訊化手段,綜合設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確保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平有序。自5月23日上線以來,已進場項目43宗,成交項目22宗,成交金額481萬元,與過去相比大幅增值。

去年,天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8.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9元,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準。

眾多媒體關注天長《人民日報》——專家研討四地農村改革成果

26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及該校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在北京發佈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農村改革探索獲得專家肯定。四個縣

《中國科學報》: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在京發佈

9月26日,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地方經驗報告會暨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作為地方治理改革創新探索者、實踐者一同出席了發佈會。

會上,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以天長市、京山縣、東平縣、新興縣四地的改革實踐為例,介紹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的總體情況。

他認為,安徽省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可稱之為一條“攻堅之路”,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全”來概括,即天長市通過全面啟動、全域覆蓋、全程創新、全員增效的改革手段,邁入農業現代“經營之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新跨越。

湖北省京山縣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可總結為一條“精改之路”,以精細的因村施策、精緻的分類配股、精准的節點定權和精深的靜態管理,讓群眾參與其中,充分自治。農民不僅有獲得感,更多地是對政府的認同感。

山東省東平縣以產權改革推進脫貧的“克難之路”,特點在於:在貧窮的地區通過產權改革發展了集體經濟,引進了先進制度,不僅跑出了東平的改革速度,而且進一步提升了東平改革的高度。

廣東省新興縣的一二三產業改革是一條“融合之路”,一產優先,引領“接二連三”,實現產業共生;企業主位,助推“農企一體”,實現主體共生;機制協調,明晰“主體權責”,實現制度共生;多元驅動,促生“產縣共榮”,實現發展共生,最終實現共創、共用、共融、共生。

鄧大才指出,這“四條路”的幾個共同特點是以產權改革為動力、以機制建構為手段、以盤活資源為抓手、以共用共贏為目標,這對於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大有借鑒意義。

會上,天長市、京山縣、東平縣、新興縣的四地代表作了經驗分享與成果彙報。

據介紹,安徽省天長市穩步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穩妥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統籌推進其他涉農綜合改革,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與“十三五”時期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要求高度一致,著力突破農村生產關係變革困局,探索農村生產力發展新途徑。

京山縣是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29個試點縣9月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地方經驗報告會暨第三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安徽省天長市、湖北省京山縣、山東省東平縣、廣東省新興縣作為地方治理改革創新探索者、實踐者,在發佈會上介紹了各地近年來的改革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介紹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的總體情況。他認為,安徽省天長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可稱之為一條“攻堅之路”,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全”來概括,即天長市通過全面啟動、全域覆蓋、全程創新、全員增效的改革手段,邁入農業現代“經營之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新跨越。湖北省京山縣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可總結為一條“精改之路”,以精細的因村施策、精緻的分類配股、精准的節點定權和精深的靜態管理,讓群眾參與其中,充分自治。農民不僅有獲得感,更多地是對政府的認同感。山東省東平縣以產權改革推進脫貧的“克難之路”,特點在於:在貧窮的地區通過產權改革發展了集體經濟,引進了先進制度,不僅跑出了東平的改革速度,而且進一步提升了東平改革的高度。廣東省新興縣的一二三產業改革是一條“融合之路”,一產優先,引領“接二連三”,實現產業共生;企業主位,助推“農企一體”,實現主體共生;機制協調,明晰“主體權責”,實現制度共生;多元驅動,促生“產縣共榮”,實現發展共生,最終實現共創、共用、共融、共生。這“四條路”的幾個共同特點是以產權改革為動力、以機制建構為手段、以盤活資源為抓手、以共用共贏為目標,這對於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大有借鑒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基層治理改革創新。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中提出“認真組織好農村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的要求, 2017年中央一號檔提出“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此次發佈會旨在總結地方改革先進經驗、探索農村改革新路徑,以促發改革先導性作用。

安徽天長:農村綜合改革讓田野充滿新希望

安徽省天長市穩步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穩妥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統籌推進其他涉農綜合改革,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體來看:一是農村股改,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全國首批29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

圖文資訊由天長市委宣傳部劉興民、趙永昌、陳家斌、張秋生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