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長李國英與北京視頻通話,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9月29日下午,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與嘉賓一起按下啟動球, 宣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天地鏈路, 白春禮和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通過“墨子號”量子衛星與奧地利地面站的衛星量子通信, 互致問候, 首次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路雛形, 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邁出堅實的一步。

15時29分, 一個量子加密視頻電話從北京主會場打到合肥分會場,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電話的那一端, 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在電話的這一端。 記者在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總控中心的合肥分會場看到, 兩人的遠端高清量子保密視頻通話, 信號穩定、畫面清晰、傳輸流暢,

充分展示了“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良好的應用效果。

“京滬幹線”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多個城市, 主幹工程全長2032公里。 該項目由國家發改委2013年7月批復立項, 安徽省、山東省共同配套投資建設, 總投資5.6億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專案牽頭建設單位, 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 這是黨的十八大之後我國在資訊領域部署的首個重大工程, 也是全球首個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項目。

在宣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後, 白春禮使用量子加密視訊會議系統, 分別與合肥、濟南、上海、南山等地成功進行通話, 向各個網站的科研人員表達了問候。 隨後, 白春禮與塞林格院長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通話中, 塞林格向我國科學家近期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祝賀, 對進一步加強兩國在量子領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希望。

3年前, 在“京滬幹線”啟動建設不久, 英國《自然》雜誌認為:中國啟動建設遠距離量子通信幹線,

實現從實驗室到應用的飛躍。 2016年底, “京滬幹線”全線貫通, 並實現星地一體化對接。 今年8月底, “京滬幹線”在合肥完成全網技術驗收。 今年3月, 英國《經濟學人》評論認為:“沒有一個量子網路比中國在去年底建成的‘京滬幹線’更具雄心。 ”

如今, “京滬幹線”已突破高速量子金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路管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 並進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試驗驗證, 開展了遠端高清量子保密視訊會議系統和其他多媒體跨域互聯應用研究, 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端或同城資料災備系統、金融機構資料獲取系統等應用示範。

2016年8月16日, 由中科大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上天,

今年8月圓滿完成科學實驗任務。 在北京接入點, “京滬幹線”已與“墨子號”興隆地面站連接, 在全球初步構建起了首個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路的雛形, 不僅成功保持了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的國際領先地位, 也為下一步星地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量子糾纏和疊加態等特性而發展起來的量子通信, 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剛剛正式開通運行的“京滬幹線”包括32個中繼站, 線路金鑰率大於20千比特/秒, 可滿足上萬名用戶的金鑰分發業務需求。 “墨子號”興隆地面站到“京滬幹線”北京接入網站全線金鑰率大於5千比特/秒, 可滿足基本資料通信需求。

在業務應用方面,“京滬幹線”已實現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和奧地利地面站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信視訊會議,交通銀行北京和上海間遠端異地的企業網銀用戶的量子保密通信即時交易,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京滬異地資料的量子加密傳輸以及阿裡專有雲的量子加密通信等應用。

“京滬幹線”的建成和開通運行,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它不僅能夠直接服務國家在資訊安全領域的戰略需求,還能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領域上下游企業,涵蓋從量子保密通信設備及核心元器件製造、資料加密服務及系統開發到保密通信線路建設及運營等多個領域,使量子保密通信產業成為我國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潘建偉表示,“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完美對接,預示著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路雛形已經形成,未來將以此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資訊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後期,我國將繼續啟動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二期工程,建設“武合幹線”“滬杭幹線”等,開拓古巴、伊朗等海外市場,建設都會區網路工程項目,最終形成多橫多縱、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資訊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可滿足基本資料通信需求。

在業務應用方面,“京滬幹線”已實現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和奧地利地面站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信視訊會議,交通銀行北京和上海間遠端異地的企業網銀用戶的量子保密通信即時交易,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京滬異地資料的量子加密傳輸以及阿裡專有雲的量子加密通信等應用。

“京滬幹線”的建成和開通運行,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它不僅能夠直接服務國家在資訊安全領域的戰略需求,還能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領域上下游企業,涵蓋從量子保密通信設備及核心元器件製造、資料加密服務及系統開發到保密通信線路建設及運營等多個領域,使量子保密通信產業成為我國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潘建偉表示,“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完美對接,預示著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路雛形已經形成,未來將以此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資訊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後期,我國將繼續啟動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二期工程,建設“武合幹線”“滬杭幹線”等,開拓古巴、伊朗等海外市場,建設都會區網路工程項目,最終形成多橫多縱、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資訊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