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養生理論的源泉《黃帝內經》

中醫養生在古時候稱“道生”、“攝生”、“養性”等, 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 主動調整自我, 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老子》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莊子·天運》說:“順之以天理, 行之以五德, 應之以自然。 然後天理四時, 太和萬物;四時迭起, 萬物循生。 ”這些, 都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 它與中華文明的其他文化源流之間既有其同的淵源, 又有密切的聯繫, 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 中醫養生, 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的養生, 包含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武術等豐富的養生方法。

我國的古人認為, 養生之法莫如養性,

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 氣盛可以全神, 神全則陰陽平和, 臟腑協調, 氣血暢達, 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 所以, 精、氣、神的保養是中醫養生中最重要的內容, 是中醫養生理論中人體養生的根本。 這與中醫學中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 概括為精、氣、神, 認為這三者是生命的根本所在, 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最重要的三大要素的理論, 是一致的。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 反映了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 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 《黃帝內經》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 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

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 並且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 對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 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 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 是學習我國歷代醫家研究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因此, 《黃帝內經》的問世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也為中醫養生學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其原因如下。

第一, 《黃帝內經》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原則和方法, 如調和氣血, 法於陰陽, 形神兼養, 起居有常, 謹和五味, 等等。

第二, 《黃帝內經》對生命的起源及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唯物的, 是符合實際的。 如原文提出:“人是以天地之氣生,

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 命之曰人”、“生之來謂之精, 兩精相搏謂之神”等。 此外, 《黃帝內經》還對生命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精妙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 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 也注意到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

第三, 《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 強調人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避免外邪侵襲, 如《黃帝內經》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虛邪賊風, 避之有時”, 從而開闢了我國防病與養生的先河。

第四, 《黃帝內經》重視對衰老的探索。 在<黃帝內經》中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原因, 並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延緩衰老的措施, 初步建立了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第五, 《黃帝內經》明確提出治未病,

把預防提上了一定的戰略高度。 由此可見, <黃帝內經》對養生學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換言之, 中醫養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是和《黃帝內經》分不開的, 是以《黃帝內經》為基礎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