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雍正反腐:為什麼酷刑、高薪、查缺仍杜絕不了腐敗?

文/李光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繁榮時代——康乾盛世歷經三帝:康熙、雍正、乾隆。 有統計資料認為康乾盛世時期, 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經濟上雖然取得了矚目的發展, 但是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鮮有突破, 因而後人對“康乾盛世”爭議頗多。 比起執政61年的康熙和執政60年的乾隆, 雍正當政只有13年, 57周歲就英年早逝, 有人說他是累死的, 累死在反腐的崗位上。

歷史學家曾有觀點認為《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腐敗和反腐敗的歷史。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在中國歷史上, 歷來都是皇權大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對於皇帝而言, 需要的是江山永固, 對於大臣而言,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由於沒有建立一個嚴格的監督制度, 這就給官吏留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唐太宗和魏征相互成就

中國歷史上也有政治清明時期, 例如“貞觀之治”時期,

唐太宗統治的22年裡, 政治清明, 很少有貪官。 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建立了完整的反腐制度——諫官制度。 諫官權力很大, 不僅可以監督百官, 還可以監督皇帝。 歷史上最著名的諫官當屬魏征, 他是專門挑皇帝毛病的人。

雍正接班有爭議:打擊朋黨建權威

當年康熙暴斃, 由隆科多宣佈遺詔, 雍正隨即上臺。 關於雍正上臺的過程, 民間有很多傳說, 其中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康熙看重十四子, 留下遺詔“傳位十四子”, 結果被隆科多改了遺詔, 在“十”字上面加了一橫, 改成了“傳位於四子”。 當然這顯然不合理, 因為清朝的遺詔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的, 不可能出現“於”字, 而且當時也不會出現簡體漢字, 由此可見雍正接班是有爭議的。

雍正上臺後,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朋黨, 首先從八爺党開刀, 因為老八是他最有力的競爭者。 起初, 雍正將老八封為和碩廉清王, 把理藩院和上駟院的事務也交給了他, 以此示好。 事實上, 雍正拉攏老八的目的就是為了穩住他, 雍正登基之初的實力還沒那麼強勁,

因此, 讓老八慢慢放下戒心, 等到時機成熟, 對老八實施打擊。 雍正四年, 雍正藉故削其王爵, 圈禁, 並削宗籍, 還被改了名字, 叫“阿其那”, 就是狗的意思。 同年, 另一個實力派競爭對手九阿哥也被削除宗籍, 打入大牢, 被改名為“塞思黑”, 是豬的意思。

雍正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之後, 他還不放心兩個人, 一個是年羹堯, 另一個是隆科多。 從電視劇裡可以看出年羹堯的不可一世, 任職川陝總督, 因多有戰功, 故而做事驕橫、作威作福、結黨營私, 這當然為雍正所不容。 雍正三年, 出現“日月合璧, 五星連珠”祥瑞之兆, 官員們都上書向雍正表示祝賀, 年羹堯當然也不願放過這個向雍正示好的機會。 結果寫賀表的時候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陽朝乾”, 而且字跡潦草。 雍正藉故大怒, 降其官級, 把他貶為杭州將軍。 年羹堯仗著自己的功勞有些不死心, 讓手下人給雍正寫奏摺請求保留其川陝總督職位, 然而直隸總督李維鈞連奏三本, 痛斥年羹堯結黨營私、殘害良民。 最終, 雍正三年, 雍正連下聖旨,賜死年羹堯。

賜死年羹堯之後,接下來雍正要收拾的就是當初擁戴自己有功的隆科多,被雍正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他擔任步兵統領職位,整個京城的內防外防都歸他管,相當於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公安局局長。雍正三年,開始發難隆科多,並有計劃的實施打擊。為什麼雍正會在如此短的時間改變對隆科多的態度呢?主要還是隆科多也開始結黨營私,以一副高傲的面孔面對雍正帝,而且隆科多是掌握核心秘密的人。最後,在前線跟俄國緊急談判的隆科多,被召回京城,直接送入大牢,直至被圈禁而死。

清查虧空

因為中國封建歷史上財務制度非常混亂,皇帝又不能一個人管理國家,封建時期建立了龐大的文官制度:巡撫、知府、知州、知縣。由於當時沒有建立起嚴格的收支兩條線,官員用國家的財政收入,可隨意報備,這加重了損公肥私、貪污腐敗的現象。為了維護統治同時也為了革新吏治,雍正決定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會考府和六部的地位相當,然而六部向皇帝上呈奏本之前,都需要經過大臣御覽奏章,作出處理意見。而會考府與六部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會考府完全不需要經過內閣,可以直接送呈皇帝,並直接受皇帝的指示,如此一來就避免了內閣人員的干擾。通過嚴格整頓財政秩序,理清原來混亂的財政體系,查出虧空的來源,錢糧的去向。一旦查出虧空,官員要把虧空彌補上。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

雍正帝深知,除了要在發現了腐敗以後懲治,也要在制度上保證官員的清廉。為此,提出“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的政策。過去從老百姓那裡收來的碎銀子要鑄成銀錠收歸國庫,在鑄造銀錠過程中會有損耗。因此,在徵稅時,加徵稅收,這是一種公開的附加稅。此外,過去每家每戶都需要交公糧,公糧會有跑冒滴漏,產生損耗,所以各地的官吏要征過頭糧,官員就多征一點,結果層層加碼,多征的這些糧食就成為小金庫,老百姓苦不堪言。2010年,有一部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其中有一句臺詞:這幫傢伙徵稅已經征到西元2010年了,說的就是民國1920年的事。於是雍正規定耗羨歸公:地方多征的稅收不能地方截留,全部上繳國庫。雍正認為官員工資低也是貪腐的原因之一,於是實行了“高薪養廉”制度,根據官職的高低、政務的繁簡、賦稅的多寡來規定俸祿。以為在有足夠多的工資的情況下,很多官員不會冒很大的風險去貪污腐敗了。

設軍機處

在政治上、管理上,中國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社會: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馬到成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級壓下級,勢必下層蒙上層,一層蒙一層,層層摻水,水到渠成。雍正深刻的理解這種弊政,所以他就裁撤了管理的層次,建立內閣負責制,設立軍機處。所有報給皇上的奏摺,不需要經過內閣,直接送軍機處。從內閣到軍機處,距離的縮短意味著政務處理的快捷,程式上也更為直接,但是也意味著皇權的集中。通過軍機處高效率運轉,雍正可以擺脫權力機構,直接對貪污腐敗進行決策處理,同時,軍機處官員互不統屬,全部效力于雍正,避免了官員之間的拉幫結派。

曹雪芹家族敗落

被稱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寫的就是康乾盛世時期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也反映了曹雪芹本人以及家族的興衰歷程。康熙幼年生母早逝,全靠保姆撫養,對此終身不忘感恩,這位保姆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康熙即位後不久就派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到江甯任織造監督,負責宮中所需的衣服、綢緞等高檔絲織品的供給。由於受到康熙的特別恩典,曹璽終身任職。

曹雪芹家族也算是皇上的小金庫。我們都知道乾隆六下江南,其實康熙也曾六下江南,並且都由曹雪芹家族負責接駕,接駕所花的費用不計其數,這些錢從哪裡來呢?自然來自江陵織造府。到了曹雪芹的父輩這一代,曹家已經顯露敗跡。在曹雪芹的叔父曹頫任職期間,江陵織造給皇帝織造的龍袍掉色。後來,因為有人告訴曹頫,之前的那批製品之所以會掉色,就是因為走的是水路。因此,運送路線由水路改為旱路。當時州有州界,縣有縣界,陸路要人吃馬喂,所以就出現了勒索驛站的情況,曹頫手下人要求地方給其提供運輸龍袍的草料、銀子。雍正得知此事,直接下諭旨抄家,曹雪芹家族就此敗落。

雍正推行了一系列的反腐政策:打擊朋黨、清查虧空、耗羨歸公、高薪養廉......在他精心治理下,滿朝文武,無官不清。雍正當政只有13年,有人說他是累死在了反腐的崗位上。有一句話叫人亡政息,雍正一死腐敗重來。雍正的反腐,主要靠的是人治,是禦旨反腐,並沒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而要想遏制腐敗,建立健全的制度必不可少。畢竟雍正是一個封建帝王,他的反腐始終沒有脫離封建專制。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大清朝已經奄奄一息。雍正的反腐雖然隨著他的離去而消逝,但這段歷史對後世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行銷機構創始人。

雍正連下聖旨,賜死年羹堯。

賜死年羹堯之後,接下來雍正要收拾的就是當初擁戴自己有功的隆科多,被雍正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他擔任步兵統領職位,整個京城的內防外防都歸他管,相當於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公安局局長。雍正三年,開始發難隆科多,並有計劃的實施打擊。為什麼雍正會在如此短的時間改變對隆科多的態度呢?主要還是隆科多也開始結黨營私,以一副高傲的面孔面對雍正帝,而且隆科多是掌握核心秘密的人。最後,在前線跟俄國緊急談判的隆科多,被召回京城,直接送入大牢,直至被圈禁而死。

清查虧空

因為中國封建歷史上財務制度非常混亂,皇帝又不能一個人管理國家,封建時期建立了龐大的文官制度:巡撫、知府、知州、知縣。由於當時沒有建立起嚴格的收支兩條線,官員用國家的財政收入,可隨意報備,這加重了損公肥私、貪污腐敗的現象。為了維護統治同時也為了革新吏治,雍正決定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會考府和六部的地位相當,然而六部向皇帝上呈奏本之前,都需要經過大臣御覽奏章,作出處理意見。而會考府與六部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會考府完全不需要經過內閣,可以直接送呈皇帝,並直接受皇帝的指示,如此一來就避免了內閣人員的干擾。通過嚴格整頓財政秩序,理清原來混亂的財政體系,查出虧空的來源,錢糧的去向。一旦查出虧空,官員要把虧空彌補上。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

雍正帝深知,除了要在發現了腐敗以後懲治,也要在制度上保證官員的清廉。為此,提出“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的政策。過去從老百姓那裡收來的碎銀子要鑄成銀錠收歸國庫,在鑄造銀錠過程中會有損耗。因此,在徵稅時,加徵稅收,這是一種公開的附加稅。此外,過去每家每戶都需要交公糧,公糧會有跑冒滴漏,產生損耗,所以各地的官吏要征過頭糧,官員就多征一點,結果層層加碼,多征的這些糧食就成為小金庫,老百姓苦不堪言。2010年,有一部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其中有一句臺詞:這幫傢伙徵稅已經征到西元2010年了,說的就是民國1920年的事。於是雍正規定耗羨歸公:地方多征的稅收不能地方截留,全部上繳國庫。雍正認為官員工資低也是貪腐的原因之一,於是實行了“高薪養廉”制度,根據官職的高低、政務的繁簡、賦稅的多寡來規定俸祿。以為在有足夠多的工資的情況下,很多官員不會冒很大的風險去貪污腐敗了。

設軍機處

在政治上、管理上,中國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社會: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馬到成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級壓下級,勢必下層蒙上層,一層蒙一層,層層摻水,水到渠成。雍正深刻的理解這種弊政,所以他就裁撤了管理的層次,建立內閣負責制,設立軍機處。所有報給皇上的奏摺,不需要經過內閣,直接送軍機處。從內閣到軍機處,距離的縮短意味著政務處理的快捷,程式上也更為直接,但是也意味著皇權的集中。通過軍機處高效率運轉,雍正可以擺脫權力機構,直接對貪污腐敗進行決策處理,同時,軍機處官員互不統屬,全部效力于雍正,避免了官員之間的拉幫結派。

曹雪芹家族敗落

被稱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寫的就是康乾盛世時期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也反映了曹雪芹本人以及家族的興衰歷程。康熙幼年生母早逝,全靠保姆撫養,對此終身不忘感恩,這位保姆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康熙即位後不久就派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到江甯任織造監督,負責宮中所需的衣服、綢緞等高檔絲織品的供給。由於受到康熙的特別恩典,曹璽終身任職。

曹雪芹家族也算是皇上的小金庫。我們都知道乾隆六下江南,其實康熙也曾六下江南,並且都由曹雪芹家族負責接駕,接駕所花的費用不計其數,這些錢從哪裡來呢?自然來自江陵織造府。到了曹雪芹的父輩這一代,曹家已經顯露敗跡。在曹雪芹的叔父曹頫任職期間,江陵織造給皇帝織造的龍袍掉色。後來,因為有人告訴曹頫,之前的那批製品之所以會掉色,就是因為走的是水路。因此,運送路線由水路改為旱路。當時州有州界,縣有縣界,陸路要人吃馬喂,所以就出現了勒索驛站的情況,曹頫手下人要求地方給其提供運輸龍袍的草料、銀子。雍正得知此事,直接下諭旨抄家,曹雪芹家族就此敗落。

雍正推行了一系列的反腐政策:打擊朋黨、清查虧空、耗羨歸公、高薪養廉......在他精心治理下,滿朝文武,無官不清。雍正當政只有13年,有人說他是累死在了反腐的崗位上。有一句話叫人亡政息,雍正一死腐敗重來。雍正的反腐,主要靠的是人治,是禦旨反腐,並沒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而要想遏制腐敗,建立健全的制度必不可少。畢竟雍正是一個封建帝王,他的反腐始終沒有脫離封建專制。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大清朝已經奄奄一息。雍正的反腐雖然隨著他的離去而消逝,但這段歷史對後世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行銷機構創始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