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直擊現場:2017年度全國公路交通軍地聯合應急演練在福州舉行

9月30日上午, 由交通運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武警交通指揮部聯合主辦的2017年度全國公路交通軍地聯合應急演練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舉行。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擔任演練總指揮。 福建省副省長黃琪玉, 武警交通指揮部司令員傅淩、參謀長高強等出席演練活動。

演練主題:“颱風災害應急處置”

演練以“颱風災害應急處置”為主題, 類比長樂市首占新區營前街道發生嚴重颱風洪澇災情, 通往洞頭村的多條公路災毀阻斷, 村民群眾受困, 福州機場高速福州東收費棚受損影響通行。

交通運輸部門與武警交通部隊軍地聯動, 在福州市政府的配合下, 第一時間調度搶險隊伍、裝備, 從3個方向推進災毀阻斷公路搶修, 保障群眾及時轉移救援, 最大限度降低颱風洪澇造成的損失, 保障交通運輸安全順暢。

“四個首次”推動公路交通應急處置水準提升

戴東昌在演練結束後表示, 本次演練達到了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制、交流技術、提升能力的預定目標, 在形式和內容上實現了“四個首次”:首次實現集中指揮與多點應急實戰, 首次實現非預設場景開展現場演練, 首次實現部、省、市三級全方位聯動, 首次實現民間空中救援單元直接轉運遇險人員, 對推動我國公路交通應急處置水準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戴東昌要求, 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公路交通應急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演練是為了實戰, 各參演單位要認真總結此次演練工作經驗, 將演練成果運用到公路交通應急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中,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現代化的交通運輸保障,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演練由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州市人民政府、武警交通第三總隊具體承辦, 在福建省福州武警指揮學院基地(長樂)設主場地, 通過通訊手段接入分設場景多點展開。

這是2011年以來, 交通運輸部、省級人民政府和武警交通指揮部聯合舉辦的第7次全國公路交通聯合應急演練。

演練看點:(一) 科目多

集中指揮+多點實戰

預設場景+非預設場景

實兵演練+桌面演練

據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孫永紅介紹, 這次歷年來軍地聯合演練科目最多最複雜的一次, 全面涵蓋了颱風災害下公路交通應急救援的各個方面以及突發情況。

演練在科目設置上分為五個階段, 按照“集中指揮與多點實戰結合、預設場景與非預設場景結合、實兵演練與桌面演練結合”原則展開。

演練科目包括:預防預警、情況接報、軍地聯動回應、災情勘察研判(含橋樑檢測)、水上救援與運輸轉移受困群眾、架設機械化橋、溜方高邊坡滑坡搶險、隧道洞口溜塌搶修、電線杆看板傾倒及路側樹木倒伏清理、波紋圓管涵設置、低窪處排水處置、高速公路收費站防颱風應急處置等, 並設置多個非預設科目。

演練看點:(二)裝備高新尖

90分鐘架起51米重型機械化橋,多功能智慧挖掘機無滯後遙控距離250米,水下探測機器人無懼淡水、海水,國際上最先進的應急排水搶險車高空式“龍吸水”每小時最大流量1500立方米……一大批全國首次列裝的軍地聯合研發的水陸空高新尖救援裝備投入聯演。

聯演現場,武警交通三總隊八支隊支隊長黃正斌帶領2名戰士遙控操作一台多功能智慧挖掘機,在“山體滑坡”巨石裸面快速排險拉槽。該裝備採用智慧電傳控制系統,可快速更換12種屬具,具有多功能、模組化、適應能力強等優點。

武警交通指揮部參謀長高強介紹,他們堅持科技興軍、體系建裝,聯合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定單位,研發了一批適應能力強、安全性能好的特種救援裝備,此類裝備已通過科研成果評審鑒定,並在軍地同類研發領域走在了行業前列。

此次演練出動了綜合指揮車、水陸兩栖氣墊船、水下救援機器人、六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蟒式全地形兩栖運輸車、輪式全地形車、雷達生命探測儀、遠端遙控挖掘機、步履式挖掘機、裝甲防護挖掘機裝載機、雙臂雙動力機械人、夾木裝載機、岩石分裂機、子母式和垂直式“龍吸水”大功率排水車、動力舟橋、履帶自行舟橋、51米/25米機械化橋、應急通信車、應急救援多功能救援車、滑坡預警伸縮儀等多種先進搶險救援設備,使用了新型離子土壤固化劑、應急硬質機動路面、波紋圓管涵等一系列先進、快速的公路交通搶修保通技術。

51米機械化橋。90分鐘,一架重型機械化橋就高效架設完成。該橋岸坡適應能力強,可以跨越最大51米寬的河流、溝穀。

高空破拆智能挖掘機、多功能智能挖掘機、裝甲防護挖掘機、加長臂挖掘機……各類新型挖掘機展示“本領”。

直升機參與演練。

演練看點:(三)參與廣

來自福建省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與武警交通部隊有關應急搶險隊伍等約500餘人參與演練。

各部門和單位通力合作,各環節銜接有序,充分展示了交通運輸系統、武警交通部隊及有關單位和部門的高效組織協作能力。

來自颱風災害頻發易發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觀摩演練。演練還成立評估組,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四川大學等院校專家進行科學評估。

(林芬 劉金波 廖麗華 塗敦法)

演練看點:(二)裝備高新尖

90分鐘架起51米重型機械化橋,多功能智慧挖掘機無滯後遙控距離250米,水下探測機器人無懼淡水、海水,國際上最先進的應急排水搶險車高空式“龍吸水”每小時最大流量1500立方米……一大批全國首次列裝的軍地聯合研發的水陸空高新尖救援裝備投入聯演。

聯演現場,武警交通三總隊八支隊支隊長黃正斌帶領2名戰士遙控操作一台多功能智慧挖掘機,在“山體滑坡”巨石裸面快速排險拉槽。該裝備採用智慧電傳控制系統,可快速更換12種屬具,具有多功能、模組化、適應能力強等優點。

武警交通指揮部參謀長高強介紹,他們堅持科技興軍、體系建裝,聯合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定單位,研發了一批適應能力強、安全性能好的特種救援裝備,此類裝備已通過科研成果評審鑒定,並在軍地同類研發領域走在了行業前列。

此次演練出動了綜合指揮車、水陸兩栖氣墊船、水下救援機器人、六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蟒式全地形兩栖運輸車、輪式全地形車、雷達生命探測儀、遠端遙控挖掘機、步履式挖掘機、裝甲防護挖掘機裝載機、雙臂雙動力機械人、夾木裝載機、岩石分裂機、子母式和垂直式“龍吸水”大功率排水車、動力舟橋、履帶自行舟橋、51米/25米機械化橋、應急通信車、應急救援多功能救援車、滑坡預警伸縮儀等多種先進搶險救援設備,使用了新型離子土壤固化劑、應急硬質機動路面、波紋圓管涵等一系列先進、快速的公路交通搶修保通技術。

51米機械化橋。90分鐘,一架重型機械化橋就高效架設完成。該橋岸坡適應能力強,可以跨越最大51米寬的河流、溝穀。

高空破拆智能挖掘機、多功能智能挖掘機、裝甲防護挖掘機、加長臂挖掘機……各類新型挖掘機展示“本領”。

直升機參與演練。

演練看點:(三)參與廣

來自福建省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與武警交通部隊有關應急搶險隊伍等約500餘人參與演練。

各部門和單位通力合作,各環節銜接有序,充分展示了交通運輸系統、武警交通部隊及有關單位和部門的高效組織協作能力。

來自颱風災害頻發易發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觀摩演練。演練還成立評估組,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四川大學等院校專家進行科學評估。

(林芬 劉金波 廖麗華 塗敦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