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未來造艦計畫透視

2017年5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宣佈了總價值高達890億澳元(合約660億美元)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後文簡稱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澳大利亞海軍的未來發展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據悉, 近幾年澳大利亞通過建造“坎培拉”級兩栖攻擊艦、“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等, 已新增造艦工人2500人

890億澳元花在哪裡?

2017年5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在阿德萊德宣佈了總價高達890億澳元(660億美元)的造艦計畫。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防長佩恩和國防工業局長克里斯多夫•派恩等澳政府高層出席了該計畫宣佈儀式。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包括潛艇滾動採購項目、主力水面作戰艦持續建造專案、輔助海軍艦船持續建造計畫。 這是特恩布林上臺後發佈的首個海軍造艦計畫,也是澳海軍歷史上最大的造艦計畫。

潛艇滾動採購專案

潛艇滾動採購專案又稱未來潛艇專案,專案代號海洋1000,計畫為澳海軍建造12艘新型潛艇,以取代澳海軍現役的6艘“柯林斯”級潛艇。

該項目總價值可能因澳元貶值影響攀升至500億澳元。 首艇於2023年交付,2055年交付完畢,將服役至2070年。

受邀參與競爭的造船公司包括法國艦艇建造局(“短鰭梭魚”BLOCK1A型潛艇)、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集團霍瓦茲德意志船廠(216型AIP潛艇)、日本三菱重工集團和川崎造船公司(“蒼龍”級AIP潛艇)和瑞典考庫姆船廠(A26型潛艇)。 據悉,2016年4月26日澳海軍最終選定以法國“短鰭梭魚”BLOCK1A型潛艇為原型設計未來潛艇。 該艇最終由阿德萊德澳大利亞潛艇公司建造,航速超過20節,航程18000海裡/10節,水面排水量4000噸,水下排水量4500噸,續航力80天,艇員編制60人,配備“戰斧”巡航導彈、MK48型MOD7型重型魚雷,甚至可發射袖珍潛艇。 12艘潛艇將成為澳海軍未來水下作戰的核心力量,也是南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水下艦隊。

▲2016年4月26日澳海軍最終選定以法國“短鰭梭魚”BLOCK1A型潛艇為原型設計未來潛艇

主力水面作戰艦持續建造專案

該專案又稱未來護衛艦,專案代號海洋5000,計畫為澳海軍建造9艘護衛艦,將取代澳海軍現役8艘“安紮克”級護衛艦。

該項目總價值高達300億澳元(很可能超過350億澳元)。 2018年澳海軍將選定未來護衛艦建造的船廠,2020年交付首艦,2029年9艘艦全部交付完畢,計畫服役至2055年。

目前競爭該專案船廠包括奧斯塔船廠、英國BAE系統集團(26型護衛艦)、法國艦艇建造局與義大利芬坎提裡集團(歐洲多功能護衛艦)、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F100型多功能版)、丹麥奧登斯鋼鐵造船廠(“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反潛版)、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集團(“梅科”400型護衛艦)等在內的6家船廠,競爭相當激烈。 據悉,未來護衛艦全部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建造,未來護衛艦排水量達7000噸,配備澳國產的CEA相控陣雷達、美制“戰斧”巡航導彈和反潛魚雷等,具有較強的對陸攻擊和反潛能力,尤其是反潛能力最為突出。

輔助海軍艦船持續建造計畫

該計畫包括近海巡邏艦、太平洋專案巡邏艇、獵雷及調查艦、“角”級巡邏艇替代型艇、後續巡邏艦和其他特種任務船等,總價值高達90億澳元。

早在2016年4月21日,澳大利亞宣佈新建造12艘近海巡邏艦和21艘太平洋巡邏艇專案。 根據特恩布林政府最新宣佈的造艦計畫,近海巡邏艦仍為12艘,太平洋巡邏艇專案則更改為19艘。

澳海軍計畫採購12艘近海巡邏艦,專案代號海洋1180-1,將取代13艘“阿米代爾”級巡邏艇,總價值30億澳元,將在阿德萊德建造,2018年開始建造, 2029年建造完畢。 近海巡邏艦很可能採用德國法斯梅船廠轉讓的OPV80型近海巡邏艦設計方案,由奧斯塔船廠與德國法斯梅船廠組建合資企業,全部在澳大利亞建造。 此外還面臨澳大利亞潛艇公司(聯合德國呂爾森船廠)和斯維梅克建造工程公司所屬福加斯公司(聯合荷蘭達門集團)的競爭。OPV80型近海巡邏艦姊妹艦成功出口了哥倫比亞和智利海軍等。由於OPV80型近海巡邏艦加裝了導彈,因此具備輕型導彈護衛艦的戰鬥效能。

▲澳大利亞未來造艦計畫示意圖

19艘太平洋專案巡邏艇總價值高達3.06億澳元,將分為兩個階段採購。建造工作由澳大利亞西部亨德森奧斯塔船廠承建。2017年開建,2025年建造完畢,之後將提供給太平洋地區島國,增強太平洋島國對澳大利亞軍事依賴,擴大澳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

此外,澳海軍獵雷及調查艦將於2029~2032年建造,“角”級近海巡邏艇的替代艦2032~2039年建造,前兩者項目代號海洋1180,後續巡邏艦和其他特種任務船2039~2055年建造,以滿足澳海軍未來特種作戰的需求。

造艦計畫的影響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澳大利亞海軍的作戰戰力,彌補作戰能力短板。其次,又可提升澳大利亞造船工業的能力,促進出口創匯能力,解決國內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提升澳海軍現代化作戰能力

事實上,近年來澳海軍斥鉅資採購和列裝了大量新型軍艦,提升其軍備現代化水準。澳海軍已採購的3艘“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和1艘大型補給艦,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中;列裝了2艘“坎培拉”級兩栖攻擊艦(2015年列裝完畢)、1艘“灣”級船塢登陸艦(2011年從英國採購,更名為“喬勒斯”號)、6艘重型登陸艇(2016年交付完畢)和10艘“角”級巡邏艇(2017年初列裝完畢)等,這些新裝備進一步彌補澳海軍防空、兩栖作戰、海上補給和海上執法能力的不足。

此次宣佈的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嚴格根據《2016年版國防白皮書》制定,重點是增強澳海軍水下和水面作戰能力,維護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和鞏固其南太地區海上霸主地位。並提升與美海軍艦艇的協同作戰能力,插手和干預亞太事務。

▲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

促進澳造船工業的繁榮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將大幅提升澳大利亞造艦和維護保養能力,增加對外艦船出口,創造更多的外匯。同時,澳大利亞造船廠造艦將促進鋼材工業的發展。根據蘭德公司報告稱“澳大利亞除了進行大量投資建造造船設施外,必須對造船工業體制進行改革,引進技術,才能節約造艦成本。”現代化的造船設施在未來造艦計畫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鑒於此,澳大利亞將建造大量造船設施和維護保養設施,將澳大利亞船廠打造成先進的造船工業基地。

為了完成造艦計畫,澳政府向南澳澳大利亞潛艇公司(總部阿德萊德奧斯本,又稱奧斯本船廠)和西澳戰略海事公司(總部珀斯亨德森,又稱亨德森船廠)的關鍵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3億澳元,提升船廠的現代化建造能力。2017年,澳大利亞開始在澳大利亞潛艇公司新購廠房用地(投資2.3億澳元),新增造船設施,如新大型吊車、焊接車間、鋼材倉庫等。戰略海事公司的海上造船設施也將升級。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採用與國際船廠合資的方式,借鑒外國經驗對本國造船廠進行改革,利用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以現有平臺為原型設計建造未來艦艇,以減少風險。澳大利亞通過此種方式可將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本土化,提升澳本國造船能力,為澳海軍戰鬥力維繫提供強有力支撐。

為了順利完成此造艦計畫,澳大利亞啟動相關配套措施。早在2016年12月澳政府在阿德萊德新建國防工業能力中心,負責支援澳海軍造艦計畫,提供相關造艦論證和建議。2017年3月24日澳政府宣佈,2018年初起新成立澳海軍造艦學院,將為澳海軍培訓更多的熟練造艦和維護保養人員。

解決相當部分造艦工人的就業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號稱是比澳大利亞“雪山水力發電專案和國家寬頻網路專案”投資更多、更為複雜的專案。該造艦計畫將解決數千人就業並增加造艦工人家庭收入。

儘管澳大利亞不算人口大國(2017年6月僅約2448萬人口),但經濟片面依靠資源,製造業相當落後,產業工人相當少。據悉,近幾年澳大利亞通過建造“坎培拉”級兩栖攻擊艦、“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等,已新增造艦工人2500人。到本世紀20年代中後期,澳造艦工人有望增加5200人,將使澳造艦工人達到15000人。據悉,未來潛艇項目將新增造艦工人2100人。未來護衛艦項目將新增造艦工人2500余人。近海巡邏艦專案新增造艦工人200余人。太平洋專案巡邏艇新增造艦工人130余人。其餘輔助艦船也將新增部分造艦工人。

或引發澳印(尼)新一輪軍備競賽

儘管澳大利亞處於西南太平洋地區,獨享一片大陸,四面環海,且與紐西蘭關係良好,經濟實力較強,但從地緣上看仍屬於東南亞地區,與印尼同是東南亞地區大國。澳大利亞始終將信仰伊斯蘭教、擁有全球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印尼作為潛在對手,一直對印尼懷有戒心,兩國關係並非兩國政府所標榜的那麼好,均在各方面暗中較勁。

澳印(尼)兩國在歷史上曾因西伊裡安問題、東帝汶問題和帝汶海峽劃界爭議(因近年來發現石油和天然氣)等問題關係惡化,目前兩國關係也並不是兩國政府所標榜的那麼友善(“全面夥伴”關係)。如媒體曾爆出澳大利亞分別於2009年對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2013年對印尼其他高官實施監聽,這導致兩國關係緊張,足見兩國的“全面夥伴”關係極為脆弱。2017年1月4日,印尼還因澳大利亞“侮辱”印尼軍方和印尼建國原則的教學和展示材料暫停了印(尼)澳軍事合作,兩國關係降至冰點。

因擔心關係惡化導致戰爭,近年來澳印(尼)兩國均在加快現代化建設,尤其是海軍作戰能力方面的建設,雙方都希望在未來戰爭中力壓對方一頭。除了前述澳大利亞大舉採購新型艦艇加快海軍建設外,事實上印尼海軍近年來也在進行大規模裝備採購,其列裝了4艘“望加錫”級船塢運輸艦(2011年服役完畢)、4艘“西格瑪”級輕型護衛艦(2009年列裝完畢),並從韓國採購3艘209型潛艇,從英國採購3艘輕型護衛艦及自主建造的24艘導彈艇等。

尤其值得關注是,印尼在今年新加坡舉辦的國際海事防務展上對德制214型潛艇表現出濃厚興趣,在與印尼關係良好的土耳其撮合下有意採購該型艇。據悉,2017年5月10日土耳其格爾居克船廠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集團簽署協定,組建合資企業製造214型潛艇競標印尼海軍未來潛艇採購計畫。土德兩國船廠承諾一旦中標,首批1~2艘由合資企業建造,其餘潛艇轉讓技術由印尼國內船廠建造。

面對澳海軍龐大的新型艦艇採購計畫,印尼不甘其後,勢必展開激烈競爭。事實上印尼已制定了龐大的PKR造艦計畫,斥鉅資採購20艘新型水面作戰艦,企圖打造一支由250艘艦艇(甚至可能建造274艘)組成的2024年未來艦隊,力求與澳海軍未來艦隊在遠洋一決高下。

此外還面臨澳大利亞潛艇公司(聯合德國呂爾森船廠)和斯維梅克建造工程公司所屬福加斯公司(聯合荷蘭達門集團)的競爭。OPV80型近海巡邏艦姊妹艦成功出口了哥倫比亞和智利海軍等。由於OPV80型近海巡邏艦加裝了導彈,因此具備輕型導彈護衛艦的戰鬥效能。

▲澳大利亞未來造艦計畫示意圖

19艘太平洋專案巡邏艇總價值高達3.06億澳元,將分為兩個階段採購。建造工作由澳大利亞西部亨德森奧斯塔船廠承建。2017年開建,2025年建造完畢,之後將提供給太平洋地區島國,增強太平洋島國對澳大利亞軍事依賴,擴大澳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

此外,澳海軍獵雷及調查艦將於2029~2032年建造,“角”級近海巡邏艇的替代艦2032~2039年建造,前兩者項目代號海洋1180,後續巡邏艦和其他特種任務船2039~2055年建造,以滿足澳海軍未來特種作戰的需求。

造艦計畫的影響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澳大利亞海軍的作戰戰力,彌補作戰能力短板。其次,又可提升澳大利亞造船工業的能力,促進出口創匯能力,解決國內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提升澳海軍現代化作戰能力

事實上,近年來澳海軍斥鉅資採購和列裝了大量新型軍艦,提升其軍備現代化水準。澳海軍已採購的3艘“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和1艘大型補給艦,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中;列裝了2艘“坎培拉”級兩栖攻擊艦(2015年列裝完畢)、1艘“灣”級船塢登陸艦(2011年從英國採購,更名為“喬勒斯”號)、6艘重型登陸艇(2016年交付完畢)和10艘“角”級巡邏艇(2017年初列裝完畢)等,這些新裝備進一步彌補澳海軍防空、兩栖作戰、海上補給和海上執法能力的不足。

此次宣佈的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嚴格根據《2016年版國防白皮書》制定,重點是增強澳海軍水下和水面作戰能力,維護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和鞏固其南太地區海上霸主地位。並提升與美海軍艦艇的協同作戰能力,插手和干預亞太事務。

▲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

促進澳造船工業的繁榮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將大幅提升澳大利亞造艦和維護保養能力,增加對外艦船出口,創造更多的外匯。同時,澳大利亞造船廠造艦將促進鋼材工業的發展。根據蘭德公司報告稱“澳大利亞除了進行大量投資建造造船設施外,必須對造船工業體制進行改革,引進技術,才能節約造艦成本。”現代化的造船設施在未來造艦計畫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鑒於此,澳大利亞將建造大量造船設施和維護保養設施,將澳大利亞船廠打造成先進的造船工業基地。

為了完成造艦計畫,澳政府向南澳澳大利亞潛艇公司(總部阿德萊德奧斯本,又稱奧斯本船廠)和西澳戰略海事公司(總部珀斯亨德森,又稱亨德森船廠)的關鍵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3億澳元,提升船廠的現代化建造能力。2017年,澳大利亞開始在澳大利亞潛艇公司新購廠房用地(投資2.3億澳元),新增造船設施,如新大型吊車、焊接車間、鋼材倉庫等。戰略海事公司的海上造船設施也將升級。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採用與國際船廠合資的方式,借鑒外國經驗對本國造船廠進行改革,利用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以現有平臺為原型設計建造未來艦艇,以減少風險。澳大利亞通過此種方式可將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本土化,提升澳本國造船能力,為澳海軍戰鬥力維繫提供強有力支撐。

為了順利完成此造艦計畫,澳大利亞啟動相關配套措施。早在2016年12月澳政府在阿德萊德新建國防工業能力中心,負責支援澳海軍造艦計畫,提供相關造艦論證和建議。2017年3月24日澳政府宣佈,2018年初起新成立澳海軍造艦學院,將為澳海軍培訓更多的熟練造艦和維護保養人員。

解決相當部分造艦工人的就業

澳海軍未來造艦計畫號稱是比澳大利亞“雪山水力發電專案和國家寬頻網路專案”投資更多、更為複雜的專案。該造艦計畫將解決數千人就業並增加造艦工人家庭收入。

儘管澳大利亞不算人口大國(2017年6月僅約2448萬人口),但經濟片面依靠資源,製造業相當落後,產業工人相當少。據悉,近幾年澳大利亞通過建造“坎培拉”級兩栖攻擊艦、“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等,已新增造艦工人2500人。到本世紀20年代中後期,澳造艦工人有望增加5200人,將使澳造艦工人達到15000人。據悉,未來潛艇項目將新增造艦工人2100人。未來護衛艦項目將新增造艦工人2500余人。近海巡邏艦專案新增造艦工人200余人。太平洋專案巡邏艇新增造艦工人130余人。其餘輔助艦船也將新增部分造艦工人。

或引發澳印(尼)新一輪軍備競賽

儘管澳大利亞處於西南太平洋地區,獨享一片大陸,四面環海,且與紐西蘭關係良好,經濟實力較強,但從地緣上看仍屬於東南亞地區,與印尼同是東南亞地區大國。澳大利亞始終將信仰伊斯蘭教、擁有全球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印尼作為潛在對手,一直對印尼懷有戒心,兩國關係並非兩國政府所標榜的那麼好,均在各方面暗中較勁。

澳印(尼)兩國在歷史上曾因西伊裡安問題、東帝汶問題和帝汶海峽劃界爭議(因近年來發現石油和天然氣)等問題關係惡化,目前兩國關係也並不是兩國政府所標榜的那麼友善(“全面夥伴”關係)。如媒體曾爆出澳大利亞分別於2009年對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2013年對印尼其他高官實施監聽,這導致兩國關係緊張,足見兩國的“全面夥伴”關係極為脆弱。2017年1月4日,印尼還因澳大利亞“侮辱”印尼軍方和印尼建國原則的教學和展示材料暫停了印(尼)澳軍事合作,兩國關係降至冰點。

因擔心關係惡化導致戰爭,近年來澳印(尼)兩國均在加快現代化建設,尤其是海軍作戰能力方面的建設,雙方都希望在未來戰爭中力壓對方一頭。除了前述澳大利亞大舉採購新型艦艇加快海軍建設外,事實上印尼海軍近年來也在進行大規模裝備採購,其列裝了4艘“望加錫”級船塢運輸艦(2011年服役完畢)、4艘“西格瑪”級輕型護衛艦(2009年列裝完畢),並從韓國採購3艘209型潛艇,從英國採購3艘輕型護衛艦及自主建造的24艘導彈艇等。

尤其值得關注是,印尼在今年新加坡舉辦的國際海事防務展上對德制214型潛艇表現出濃厚興趣,在與印尼關係良好的土耳其撮合下有意採購該型艇。據悉,2017年5月10日土耳其格爾居克船廠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集團簽署協定,組建合資企業製造214型潛艇競標印尼海軍未來潛艇採購計畫。土德兩國船廠承諾一旦中標,首批1~2艘由合資企業建造,其餘潛艇轉讓技術由印尼國內船廠建造。

面對澳海軍龐大的新型艦艇採購計畫,印尼不甘其後,勢必展開激烈競爭。事實上印尼已制定了龐大的PKR造艦計畫,斥鉅資採購20艘新型水面作戰艦,企圖打造一支由250艘艦艇(甚至可能建造274艘)組成的2024年未來艦隊,力求與澳海軍未來艦隊在遠洋一決高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