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季養生,小公主們做好這幾件事兒?

立秋過後, 天氣漸漸轉涼了, 早晚溫差大, 是流行性感冒多發的季節,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調控,避免身體免疫力的下降,

出現皮膚、呼吸道等疾病。

 忌

1、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

油炸類的食物被人體吸收後, 不容易消化, 長時間的積累在胃部, 會導致體內熱氣積滯, 不利於潤燥。 對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會常常復發或者加重, 也都是因為過多的油膩。

2、忌盲目控制飲食

人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儲備應全面而均衡, 必須通過豐富的飲食提供, 愛美的減肥人士, 在控制飲食的同時要注意營養搭配。

3、忌盲目吃蟹

秋季正是蟹肥時, 這個季節的螃蟹個大、體肥、味美, 而且進入秋季, 螃蟹會爬到岸上極易捕捉。 因此, 秋季成為了吃蟹的最好時機。 蟹雖好吃, 但卻有許多講究。 蟹要洗淨, 蟹體內有大量細菌和污泥, 如果不處理乾淨, 這些病菌和污泥中的寄生蟲就可能帶至體內,

使美味蟹變成殺手蟹, 對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4、忌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 由於氣候宜人, 食物豐富, 往往進食過多。 攝入熱量過剩, 會轉化成脂肪堆積, 使人發胖。 在秋季飲食中, 要注意適量, 不能放縱食欲, 大吃大喝。

5、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儘量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 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 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 起到調理脾胃的功效, 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 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 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 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 也就是說,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以防秋燥傷陰;溫補為主, 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宜

1、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更把茯苓列為上品, 稱其“久服安魂養神, 不饑延年”。 因此藥膳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 立秋後早晨喝碗粥, 既可瀉秋涼, 又能防秋燥。

 2、淡補為主

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 立秋後應以 “淡補”為主, 與肉食相比, 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 選擇一些清淡食物, 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3、每天足量飲水

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1600ml, 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 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 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 多表現為皮膚乾燥, 口唇乾裂, 咳嗽等 。

入秋之後, 天氣轉冷, 調理不當, 體弱者或會出現一些秋季常見病, 如有身體不適, 建議及時就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