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學選校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作者 | 曹賢水

和創留學聯合創始人, 人稱水哥。 《你也能去美國留學》作者, 新浪博客、豆瓣、知乎、寄託天下等國內著名留學論壇的知名留學專家。

親自指導數百多名學生成功拿到哈佛、斯坦福、康奈爾、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的錄取。

此前看到一個美國留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了一下對於選校的看法, 寫的很真實。 現在仍有不少學生手上拿著幾個好幾個結果, 正在猶豫如何選擇。 此貼中的一些觀點對大家很有參考。 另外其中的第三點是這樣的:

對於PHD而言, 導師的名氣&學術背景>專業排名

美國不同於中國的另外一點:不是所有有名氣的老師都是在TOP20學校的。

美國那些專業方向的“大牛”級別的人物是遍佈各個學校的, 當然, 這些學校一般也不會很差, 基本是在100以內的。 因為一般教授的項目都是獨立於學校的, 教授能不能拉到項目還有每個項目收入多少,

是和學校沒有關係的。

因為這邊的教授基本很少是全職的, 他們的研究課題一般都是掛靠在校外的大公司或者研究單位。 因此, PHD有沒有前途, 在於你跟的是哪個教授, 哪個導師, 而不是你所在學校的專業如何。

由於我認為作者主要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所得出的結論, 而美國是非常多元的。 為了讓大家在選校或者選offer時能夠有更多的參考;同時提醒更多新人形成一個觀點——對待留學尤其是美國留學一定要全面和辯證, 要根據自己所面臨問題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思考, 我通過列舉一些我在美國學生給我回饋的資訊以供大家作為參考。

同意觀點:

1.That's true, a professor usually has two responsibilities: 1. make money to obtain a better life as well as sustain his/her students 2. make tenure to have a better reputaion in the academia

For 1, obviously, the industry and the government -such as NSF - are better candidates than universities. For 2, he/she need to finish a number of good papers as well as promise to teach enough courses each year

Therefore, for example if an AP: have no industry/government projects → have no money to employ students → have no resource to product good papers → have no chance to make tenure → have no reputation → have no industry/government projects → ...... →

That is why, in general, a new AP had better find a "big tree" to be dependent on.....

2.(環境類)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還是挺靠譜的。

因為即使是一個系裡面由於你跟的教授不同你的前途也很不同。 由於教授們都是自己去找funding, 所以你的項目有funding, 你就相對輕鬆些, 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到research上面, 要不沒funding 就得去做TA, 還挺牽扯精力的。

而且有些專業的教授(比如偏向應用方面的)有專利的話, 也有可能在某個大公司中兼任某個職位。 而且如果教授非常重視學生的話就會幫你推薦到一個好的工作單位。 如果點兒正的話, 遇到這種教授, 就幸福了, 前途光明啦。 不過找工作的時候工作單位當然也要看你學校的名氣, 如果能進Top 10的名校, 也別在乎什麼教授的名氣啦, 因為Top 10的教授哪有名氣不大的呢你說是吧。

3. 是啊, 的確導師更重要, 因為導師會有social network, 之後進入工業界或者學術界有了關係,

有了referal都方便很多的。 不過可能如果以後要在學術界的話, 導師名氣更更重要, 如果去工業界, 就還好。 倒也沒說導師很少是全職的, 但的確有不少有自己的公司, 或者在別的公司掛名。

反對觀點:

1.(生物類)我問了一下米國小本科, 他說實際情況(各個專業領域)差不多和那個粗體部分是反的。

一般PI申請grant是獨立於學校的, 但需要學校提供實驗場所, 批准並進行實驗室或其它facility的建設, 支付水電費等等。 同時學校會從申請到的grant中拿掉一部分。

同時, 幾乎所有的教授都是全職的, 也許在偏應用的領域有少數教授會和校外公司有關係, 但學校的工作還是主體。 對於歷史等文科的學科來說, 由於grant較少,

教授的收入和學校更加緊密掛鉤。

辯證觀點:

1.基本正確, 但是如果在好的學校一般容易申請到專案。 教授申請到錢後, 要交一部分給學校。 還有, 雖然錢是教授的, 但一般由學校管理。

學校排名的影響力一般比較廣泛, 但是導師的影響力比較局限, 一般只是特定的領域。 一般來說, 以後要做faculty的話, 好導師很重要, 要去工業界的話, 學校排名更重要。 當然, 這不是絕對的。

2.部分對吧, 導師的名氣和network對phd很重要。 導師能否拿到項目還是和學校的聲望以及以前的經驗有關係的。 我認為在美國沒有統一的規律, 都是case by case的。

3.如果畢業以後想當老師繼續在學術屆混, 老闆名氣比較重要。 要是畢業後進公司, 跟老闆關係不大, 選個好方向是比較重要的。

4.(園林設計類)關於這段話,首先挺認同前兩句話的,關於加粗這句,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名氣不是太大的學校裡,牛教授的項目相對獨立於學校,他們手頭的專案一般都與教授自身的名聲和過去工作、研究背景相關,但僅僅是相對而已,非名校裡的牛教授的背景一般比較複雜。

而在牛校裡,不是太出名的教授就比較依賴學校本身了,他們的專案大多是學校的課題或憑藉學校名氣得來;而那些牛校裡的牛教授,則無所謂了,他們甚至不用掛靠,很多人有自己的公司,只要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在校教學實踐,其餘時間都是忙自己公司的事情。

5.(生物類)加粗部分的前半句差不多是對的。因為教授申請grant是向國家機構如NIH、NFS和私人基金如心臟病研究基金會等之類的申請,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教授本人及其實驗室的學術實力,和具體在哪個學校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過一般如果教授的grant批了的話系裡會從中拿一部分錢,對於大的項目有時系裡會得到配套的資金,在這一點上和學校還是有一點關係的。

至於非全職教授,就生物方向來講,我是沒見過的。不過我們系有一個在生物模型方面泰斗級的教授,他的職位是屬於美國政府的一個什麼機構,他的所有經費也是那邊掏,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在我們系工作,同時也通過系裡招學生。反正我問過但沒有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他相對來說是比較獨立於學校的,但他還是全職。

同時,美國這邊有相關的規定,說教授和研究項目無關的其它工作(比如公司啥的)的收入是不能占到總收入的一個具體百分比以上的,絕對的錢數也有限制,花在那些上的工作時間也有限制。所以我想也許那個粗體部分的後半部分對比較偏應用的專業會現實一點,但對生物這種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做研究的幾乎是不可能。(當然醫學院的有些教授在當醫生的同時還在做研究,這個是很普遍的。)

另外關於整段話的觀點,我想再囉嗦幾句。我覺得主要的觀點沒錯,因為美國人不重學校的名氣,老闆的實力確實要比系的專業排名更重要。但同時,美國人更看重個人的實力。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PhD畢竟還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我個人認為讀PhD,你能學到東西提升個人實力比找牛老闆更重要。有的老闆名聲在外,但未必有時間指導你。

此外,老闆為人處世做實驗的style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會適應不同的style,所以找一個你欣賞的style的老闆是非常必要的,畢竟五六年呢。如果style不和很容易鬧衝突,那是相當不愉快的。

最後人品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學生認為嚴厲的老闆就一定沒有寬鬆的老闆好。我覺得不是。嚴厲和寬鬆只不過是個人style的問題。但一個老闆如果nice(指內心善良,會考慮學生的利益),即使很嚴厲,你也可以從細節上看出端倪——比如在學生有重要的私人事務時會非常understanding,不會不分情況地一味要求你把實驗永遠放在第一位等等。

反面例子是我同學在中科院的老闆,過年的時候說,你們不要回去了,留在這實驗室每天還發補助,舊社會學徒三年不回家呢。我覺得這種就很不考慮學生的感受(當然美國很少有這麼極品的教授),千萬不要在他實驗室。(我們實驗室的小本科說他選擇未來PhD實驗室的標準是:如果一個實驗室所有人整天都只談論實驗、科研,那麼絕不考慮;如果還會偶爾聊一聊生活方面的事情比如球賽啊,美食啊,說明老闆比較寬容比較enjoy life,那麼就可以考慮。我覺得可以借鑒。)

從上面不同學生的觀點大家可以看出:總體而言,那個觀點是有一定參考性的。但是就像多數學生所言,美國是case by case的。

在這裡,我想簡單總結一下,對於PhD學生來說,導師的確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輕易列出一個導師實力>or<專業排名。因為這個裡面涉及的因素太多,借用一個我很欣賞的學生的說法“達到一個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但考慮到事件的目的和現有條件時,各種方法就有了優劣之分。”同理,學校選擇的因素排序也是這樣。一個結論的得出,對於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所處專業、學校檔次不同時,同樣的因素將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

不過在很多人眼裡,我上面這段話幾乎等於廢話,呵呵。為了不讓人說我這篇帖子是在講空道理,我將一些可以説明大家更好判斷自己情況的方法說一下。

1. 如何判斷教授是不是符合自己需求?

首先,教授的研究方向、學術水準應該是相對客觀的,比較好判斷。基本上到教授的主頁上看一下就能找到相關的資訊。其次教授的性格特點,人品是一個相對複雜但又是同樣重要的事情。要想瞭解這個信息,在沒有去學校之前,可以通過教授現有的或者之前的學生進行瞭解,也可以通過學校的 CSSA(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基本上各大美國高校都有)進行瞭解。

2. 如何判斷學校專業實力是不是符合自己需求?

學校的專業實力判斷,其實大家都是大學生了甚至是准碩士准博士,上大學的時候應該都會去討論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好。無非是牛論文的多少,牛教授的多少,實驗室情況,科研經費的情況等等。

要想判斷這些,一方面需要長期的積累,就是所謂的“混學術圈子”。大家需要在平時就經常關注自己的學術圈正在發生的情況,圈子裡最有影響的期刊是什麼?圈子裡最受關注的論壇是哪個?比較著名的網站是什麼?圈子裡面有幾種派別、思想?圈子裡面必看的教材是什麼?圈子裡各個派別有代表性的教授是誰?……這些資訊如果大家能夠在平時就進行積累,我想大家也就不會再為學校的專業實力是否達到自己的需求而迷惑了。

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平時功課做得不好,不夠努力,上面的資訊積累不夠,那麼你就需要有很好的邏輯判斷能力了。就像李開複說的,Google一下,會出來很多結論、觀點,然後大家把這些觀點拿出來對比分析,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出邏輯推理,那麼也能較正確的得出自己的結論。

3. 永遠牢記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這句話其實也是廢話。不過我覺得真理往往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廢話。但是我還是想強調一下。美國的教育資源豐富程度是超出一般人想像,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善於利用資源,那麼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老闆不好,不關心自己,不能給指導,那就自己摸索著走唄,本來美國人對PhD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獨立科研能力。老闆不為學生利益考慮,要麼忍一忍一心做自己的研究反正學到的東西教授是無法從自己腦子裡面拿走的。迫不得已,還可以換教授換學校。雖然難,但是各種經歷都是財富,相對於幾十年的職業生涯而言,5、6年的PhD生活也就不那麼長了,對吧?所以做自己能做的。

4. 學會做人非常重要

古人說做事先做人。我這裡不是說要圓滑世故,而是在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情況下做好自己。大家只要注意換位思考,多站在教授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那就很容易在還沒有到美國之前就收集到很多有利於自己的資訊,説明自己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如果做人做得好,即使去了美國發現自己的想法發生改變,想要重新調整方向時,美國老闆多數也會比較nice的替你考慮。

相反,如果你套磁時沒事就群發,問學長問題時態度就像對方欠你錢似的,動不動就覺得別人對你不好、刻意為難你,口口聲聲說自己願意為了科研而獻身拿到教授幾萬甚至十幾萬刀的資助,但背地裡去找工作不顧老闆的死活(老闆如果科研專案出不來成果,7年或者8年評不了tenure,他們就得捲舖蓋走人了)。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吧

4.(園林設計類)關於這段話,首先挺認同前兩句話的,關於加粗這句,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名氣不是太大的學校裡,牛教授的項目相對獨立於學校,他們手頭的專案一般都與教授自身的名聲和過去工作、研究背景相關,但僅僅是相對而已,非名校裡的牛教授的背景一般比較複雜。

而在牛校裡,不是太出名的教授就比較依賴學校本身了,他們的專案大多是學校的課題或憑藉學校名氣得來;而那些牛校裡的牛教授,則無所謂了,他們甚至不用掛靠,很多人有自己的公司,只要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在校教學實踐,其餘時間都是忙自己公司的事情。

5.(生物類)加粗部分的前半句差不多是對的。因為教授申請grant是向國家機構如NIH、NFS和私人基金如心臟病研究基金會等之類的申請,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教授本人及其實驗室的學術實力,和具體在哪個學校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過一般如果教授的grant批了的話系裡會從中拿一部分錢,對於大的項目有時系裡會得到配套的資金,在這一點上和學校還是有一點關係的。

至於非全職教授,就生物方向來講,我是沒見過的。不過我們系有一個在生物模型方面泰斗級的教授,他的職位是屬於美國政府的一個什麼機構,他的所有經費也是那邊掏,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在我們系工作,同時也通過系裡招學生。反正我問過但沒有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他相對來說是比較獨立於學校的,但他還是全職。

同時,美國這邊有相關的規定,說教授和研究項目無關的其它工作(比如公司啥的)的收入是不能占到總收入的一個具體百分比以上的,絕對的錢數也有限制,花在那些上的工作時間也有限制。所以我想也許那個粗體部分的後半部分對比較偏應用的專業會現實一點,但對生物這種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做研究的幾乎是不可能。(當然醫學院的有些教授在當醫生的同時還在做研究,這個是很普遍的。)

另外關於整段話的觀點,我想再囉嗦幾句。我覺得主要的觀點沒錯,因為美國人不重學校的名氣,老闆的實力確實要比系的專業排名更重要。但同時,美國人更看重個人的實力。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PhD畢竟還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我個人認為讀PhD,你能學到東西提升個人實力比找牛老闆更重要。有的老闆名聲在外,但未必有時間指導你。

此外,老闆為人處世做實驗的style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會適應不同的style,所以找一個你欣賞的style的老闆是非常必要的,畢竟五六年呢。如果style不和很容易鬧衝突,那是相當不愉快的。

最後人品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學生認為嚴厲的老闆就一定沒有寬鬆的老闆好。我覺得不是。嚴厲和寬鬆只不過是個人style的問題。但一個老闆如果nice(指內心善良,會考慮學生的利益),即使很嚴厲,你也可以從細節上看出端倪——比如在學生有重要的私人事務時會非常understanding,不會不分情況地一味要求你把實驗永遠放在第一位等等。

反面例子是我同學在中科院的老闆,過年的時候說,你們不要回去了,留在這實驗室每天還發補助,舊社會學徒三年不回家呢。我覺得這種就很不考慮學生的感受(當然美國很少有這麼極品的教授),千萬不要在他實驗室。(我們實驗室的小本科說他選擇未來PhD實驗室的標準是:如果一個實驗室所有人整天都只談論實驗、科研,那麼絕不考慮;如果還會偶爾聊一聊生活方面的事情比如球賽啊,美食啊,說明老闆比較寬容比較enjoy life,那麼就可以考慮。我覺得可以借鑒。)

從上面不同學生的觀點大家可以看出:總體而言,那個觀點是有一定參考性的。但是就像多數學生所言,美國是case by case的。

在這裡,我想簡單總結一下,對於PhD學生來說,導師的確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輕易列出一個導師實力>or<專業排名。因為這個裡面涉及的因素太多,借用一個我很欣賞的學生的說法“達到一個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但考慮到事件的目的和現有條件時,各種方法就有了優劣之分。”同理,學校選擇的因素排序也是這樣。一個結論的得出,對於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所處專業、學校檔次不同時,同樣的因素將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

不過在很多人眼裡,我上面這段話幾乎等於廢話,呵呵。為了不讓人說我這篇帖子是在講空道理,我將一些可以説明大家更好判斷自己情況的方法說一下。

1. 如何判斷教授是不是符合自己需求?

首先,教授的研究方向、學術水準應該是相對客觀的,比較好判斷。基本上到教授的主頁上看一下就能找到相關的資訊。其次教授的性格特點,人品是一個相對複雜但又是同樣重要的事情。要想瞭解這個信息,在沒有去學校之前,可以通過教授現有的或者之前的學生進行瞭解,也可以通過學校的 CSSA(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基本上各大美國高校都有)進行瞭解。

2. 如何判斷學校專業實力是不是符合自己需求?

學校的專業實力判斷,其實大家都是大學生了甚至是准碩士准博士,上大學的時候應該都會去討論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好。無非是牛論文的多少,牛教授的多少,實驗室情況,科研經費的情況等等。

要想判斷這些,一方面需要長期的積累,就是所謂的“混學術圈子”。大家需要在平時就經常關注自己的學術圈正在發生的情況,圈子裡最有影響的期刊是什麼?圈子裡最受關注的論壇是哪個?比較著名的網站是什麼?圈子裡面有幾種派別、思想?圈子裡面必看的教材是什麼?圈子裡各個派別有代表性的教授是誰?……這些資訊如果大家能夠在平時就進行積累,我想大家也就不會再為學校的專業實力是否達到自己的需求而迷惑了。

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平時功課做得不好,不夠努力,上面的資訊積累不夠,那麼你就需要有很好的邏輯判斷能力了。就像李開複說的,Google一下,會出來很多結論、觀點,然後大家把這些觀點拿出來對比分析,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出邏輯推理,那麼也能較正確的得出自己的結論。

3. 永遠牢記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這句話其實也是廢話。不過我覺得真理往往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廢話。但是我還是想強調一下。美國的教育資源豐富程度是超出一般人想像,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善於利用資源,那麼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老闆不好,不關心自己,不能給指導,那就自己摸索著走唄,本來美國人對PhD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獨立科研能力。老闆不為學生利益考慮,要麼忍一忍一心做自己的研究反正學到的東西教授是無法從自己腦子裡面拿走的。迫不得已,還可以換教授換學校。雖然難,但是各種經歷都是財富,相對於幾十年的職業生涯而言,5、6年的PhD生活也就不那麼長了,對吧?所以做自己能做的。

4. 學會做人非常重要

古人說做事先做人。我這裡不是說要圓滑世故,而是在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情況下做好自己。大家只要注意換位思考,多站在教授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那就很容易在還沒有到美國之前就收集到很多有利於自己的資訊,説明自己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如果做人做得好,即使去了美國發現自己的想法發生改變,想要重新調整方向時,美國老闆多數也會比較nice的替你考慮。

相反,如果你套磁時沒事就群發,問學長問題時態度就像對方欠你錢似的,動不動就覺得別人對你不好、刻意為難你,口口聲聲說自己願意為了科研而獻身拿到教授幾萬甚至十幾萬刀的資助,但背地裡去找工作不顧老闆的死活(老闆如果科研專案出不來成果,7年或者8年評不了tenure,他們就得捲舖蓋走人了)。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