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醫科普|“眼白”發黃,您的胰腺有可能出問題了

平日裡我們所說的“眼白”, 學名叫“鞏膜”, 是眼球壁的最外一層, 由緻密的膠原和彈力纖維構成, 其結構堅韌, 不透明, 俗話也叫“白眼仁”, 當鞏膜出現黃染的現象時, 就需要提高警惕, 是不是胰腺出問題了。

一說到眼白髮黃, 大多數人的認識還停留在患有肝病的認知層面上, 很少人會想到胰腺方面的疾病, 卻意識不到, 這不廣為人知的“胰”慮更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胰腺是人體比較神秘的器官, 很多人不太瞭解, 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解開”胰”惑。

您的胰腺有可能出問題了?

1

緣何談“胰”色變?

胰腺癌預後差, 死亡率高, 是我國最近幾十年來發病率增加較快的惡性腫瘤, 是消化系統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消化道腫瘤中死亡率排第二位, 在全身腫瘤中死亡率排第四位, 是嚴重危及人類健康的疾病。 與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相比,

胰腺癌雖然發病率較低, 但具有極高的病死率, 導致胰腺癌發病率幾乎等於死亡率, 在我國術後5年生存率較不到5%, 被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目前治療效果差, 一方面與不易診斷有關, 也與胰腺特殊的病理生理有關, 一般器官長了腫瘤, 主要靠淋巴、血管兩種轉移途徑, 而胰腺後方佈滿了腹腔神經, 癌細胞依靠特殊的神經途徑轉移, 如果將淋巴轉移比作鄉村公路的轉移, 血管轉移相當於省級公路轉移, 那麼神經轉移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轉移, 因此胰腺癌轉移速度快, 且轉移的方向性不可預測, 治癒率低。

2

尋找“胰”因!

既然胰腺癌如此可怕, 很多人會有疑問, 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或習慣會導致胰腺癌呢?

至今還不能明確地找到胰腺癌的病因,

科學家們做了很多流行病學的調查, 發現胰腺癌的發生與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關。 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與胰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 慢性胰腺炎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例明顯增高。

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患者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 在確診的胰腺癌患者中, 有3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 並且, 原來沒有基礎糖尿病的患者, 在患有胰腺癌之後, 會出現血糖不穩定的情況, 糖尿病與胰腺癌誰為因, 誰為果, 至今沒有定論, 但是胰腺癌可以引起血糖的變化已經成為共識, 因此, 血糖短期內發生急劇變化或使用藥物控制效果不好時,

需要引起警惕。

3

胰腺癌的三大症狀

1.不明原因的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 不管癌位於胰腺頭部或體尾部均有疼痛。 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後背部疼痛外, 少數病例主訴為左右下腹、臍周或全腹痛, 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胰腺癌的疼痛往往是持續性的腹部鈍痛,

夜間加重。

2.黃疸

黃疸是胰腺癌, 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 黃疸屬於梗阻性, 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 是由於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 黃疸為進行性, 雖可以有輕微波動, 但不可能完全消退。 黃疸的暫時減輕, 在早期與壺腹周圍的炎症消退有關, 晚期則由於侵入膽總管下端的腫瘤潰爛腐脫, 壺腹腫瘤所產生的黃疸比較容易出現波動。 胰體尾癌在波及胰頭時才出現黃疸。 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現黃疸是由於肝轉移所致。 約1/4的病人合併頑固性的皮膚瘙癢, 往往為進行性。

3.突然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 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一個月之內體重下降超過20%, 需要引起警惕。

4

常規查體,消除“胰慮”

上面講了這麼多,那麼通過什麼檢查可以排除胰腺疾病呢?

專家推薦血液檢查胰腺腫瘤標記物的檢查,另一種方式是B超聯合CT檢查,胰腺癌早期,儘管在B超下看不到胰腺腫瘤,但是可以看到由胰腺癌引起的間接徵象,如膽囊變大,或是膽管不明原因的增寬等均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來,再進一步聯合CT檢查,就能發現更早期的胰腺癌。

胰腺發病快,對於胰腺高危人群,諸如60歲以上,有家族胰腺病史、自身有慢性胰腺炎、嚴重糖尿病患者,建議常規每年做兩次胰腺疾病檢查

5

健康生活,規避“胰”患

專家認為,要從調整膳食結構著手預防癌症發生。如不吃燒焦和烤糊的食品,儘量少吃高脂、高油、多鹽的食物,可減少2/3以上肝癌、胃癌、大腸癌、胰腺癌等的發生。

預防癌症日常飲食還需注意保持穀類、豆類、甘薯等粗糧作為膳食的主體。每天新鮮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飲食中增加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必要的礦物質,控制肉類等動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攝入,適量飲酒,控制食鹽攝入。

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生活講究規律,大大減少應酬,堅決杜絕暴飲暴食。飲食清淡、食勿過飽,有些人平時工作忙,一日三餐較隨便,到了節假日就暴飲暴食。其後果是,輕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脹不適,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為胰腺癌種下隱患。

我國曾對長壽老人調查發現,長壽老人飲食特點多為清淡、不偏嗜、不暴飲暴食,大部分節制飲食,攝取低熱量食物。研究認為,生命早期過度進食會促進發育成熟,而成熟後的過度飲食又可增加某些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從而縮短壽命。因此,在一生中適量地限制飲食,這是長壽的秘訣。每餐八成飽,這也是預防“吃出來的癌症”的根本之法。

編輯製作:宣傳處

4

常規查體,消除“胰慮”

上面講了這麼多,那麼通過什麼檢查可以排除胰腺疾病呢?

專家推薦血液檢查胰腺腫瘤標記物的檢查,另一種方式是B超聯合CT檢查,胰腺癌早期,儘管在B超下看不到胰腺腫瘤,但是可以看到由胰腺癌引起的間接徵象,如膽囊變大,或是膽管不明原因的增寬等均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來,再進一步聯合CT檢查,就能發現更早期的胰腺癌。

胰腺發病快,對於胰腺高危人群,諸如60歲以上,有家族胰腺病史、自身有慢性胰腺炎、嚴重糖尿病患者,建議常規每年做兩次胰腺疾病檢查

5

健康生活,規避“胰”患

專家認為,要從調整膳食結構著手預防癌症發生。如不吃燒焦和烤糊的食品,儘量少吃高脂、高油、多鹽的食物,可減少2/3以上肝癌、胃癌、大腸癌、胰腺癌等的發生。

預防癌症日常飲食還需注意保持穀類、豆類、甘薯等粗糧作為膳食的主體。每天新鮮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飲食中增加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必要的礦物質,控制肉類等動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攝入,適量飲酒,控制食鹽攝入。

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生活講究規律,大大減少應酬,堅決杜絕暴飲暴食。飲食清淡、食勿過飽,有些人平時工作忙,一日三餐較隨便,到了節假日就暴飲暴食。其後果是,輕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脹不適,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為胰腺癌種下隱患。

我國曾對長壽老人調查發現,長壽老人飲食特點多為清淡、不偏嗜、不暴飲暴食,大部分節制飲食,攝取低熱量食物。研究認為,生命早期過度進食會促進發育成熟,而成熟後的過度飲食又可增加某些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從而縮短壽命。因此,在一生中適量地限制飲食,這是長壽的秘訣。每餐八成飽,這也是預防“吃出來的癌症”的根本之法。

編輯製作:宣傳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