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美展播」李管彥平家庭:從腦癱到運動員再到翻譯著作 他們一家用愛創造奇跡

李管彥平家庭

住在南岸區的李管彥平從小患重度腦癱, 面對命運的捉弄, 他和父母選擇用堅強和樂觀同病魔作鬥爭。 父母陪伴著他堅持康復訓練,

從不會坐到成為運動員, 李管彥平連續4年代表重慶出征全國殘疾人運動會, 屢獲佳績。 他還克服語言障礙, 自學英語, 通過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並在網上開設個人中、英文博客, 發表自己翻譯的電影腳本等與網友們交流。 李管彥平用親身經歷和成長過程, 鼓勵更多人勇敢地面對人生的磨難, 用愛創造了奇跡。 正因此, 李管彥平一家被評為今年重慶市十大“最美家庭”之一。

從腦癱到運動員再到翻譯著作

他們一家用愛創造奇跡

堅持康復訓練跑遍全國求醫 他學會了走路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李管彥平就遭到了命運的“戲弄”, 由於嘴唇僵硬、手腳痙攣, 無法行走和生活自理。

李管彥平總是被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盯著, 可再苦、再痛, 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

李管彥平大拇指無法伸展, 就反復練習握水杯、用筷子夾黃豆, 簡單的一個動作, 練習了一年才與正常人的拇指差不多;大腿無法分開, 就每天不斷練習開胯。 十幾年來, 父母陪伴他堅持著艱苦的康復訓練,

更是輾轉北京、四川、遼寧、河北等地, 經歷了數次大型手術, 越是痛苦不堪, 卻越是堅定了李管彥平同病魔鬥爭到底的決心。

從無法站立走路, 到能坐直, 扶牆站立, 輕輕挪腳, 12歲那年, 李管彥平終於學會了走路。

代表重慶參加全國比賽 獲硬地滾球團體金牌

慢慢地, 李管彥平學著控制身體, 腳後跟不再懸空, 走路也不再跌跌撞撞。 2004年, 15歲的李管彥平參加了重慶殘疾人硬地滾球運動隊, 從此開啟屬於他的“職業比賽”生涯。

李管彥平曾連續4年代表重慶殘疾人運動隊參加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硬地滾球項目, 並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2007年他更是在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硬地滾球比賽中, 同隊友一起奪得團體賽金牌。

“當時他用訓練補助和比賽獎金給我們買了一台液晶電視, 他爸爸則買了一台電腦給他作為獎勵, 還在家裡安裝了寬頻。 ”李管彥平的媽媽管萍說, 就這樣一台電腦, 一根網線, 十個不靈活的指頭, 讓兒子“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

開雙語博客交流分享 翻譯作品出版

因為身體原因, 李管彥平沒有像同齡人一樣走進校園, 12歲時, 媽媽帶他在社區裡聽了一位大學老師義務開設的英語啟蒙課, 小彥平顯得異常興奮, 測試成績也很好。 從那時起, 李管彥平一有空就跟著互聯網學習英語、法語和日語, 流覽外語書刊和網站。

為了能營造出更好的學習語境,在管萍的陪伴下,李管彥平幾乎每天都會到解放碑附近的英語角練習口語,隨後他開始走進英語培訓機構,接受規範的英語培訓,並通過了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隨著網路的發展,李管彥平還在網上開通了雙語博客,發表個人原著和電影腳本重譯全本、片段等作品,涉及領域包括自然科學、社會動態、地域文化、文學藝術等。

一次偶然的機會,母子倆結識了牛津大學出版系助教李靜。聽說這位患有重度腦癱年輕人的故事,李靜把他介紹給自己的朋友——作家聶暉。

去年,李管彥平翻譯的兩冊《聶暉詩書畫印集》相繼出版,他的翻譯作品受到聶暉肯定。前不久,李管彥平又受託翻譯謝飛東、聶暉所著的30余萬字漢字研究書籍《讀字》。管萍說,兒子會繼續積極進行康復訓練,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更多機會把所學知識回報給社會。

市婦聯網宣中心出品

編 輯 | 莫莫君 美 編 | 筱 顏

【精彩閱讀】

為了能營造出更好的學習語境,在管萍的陪伴下,李管彥平幾乎每天都會到解放碑附近的英語角練習口語,隨後他開始走進英語培訓機構,接受規範的英語培訓,並通過了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隨著網路的發展,李管彥平還在網上開通了雙語博客,發表個人原著和電影腳本重譯全本、片段等作品,涉及領域包括自然科學、社會動態、地域文化、文學藝術等。

一次偶然的機會,母子倆結識了牛津大學出版系助教李靜。聽說這位患有重度腦癱年輕人的故事,李靜把他介紹給自己的朋友——作家聶暉。

去年,李管彥平翻譯的兩冊《聶暉詩書畫印集》相繼出版,他的翻譯作品受到聶暉肯定。前不久,李管彥平又受託翻譯謝飛東、聶暉所著的30余萬字漢字研究書籍《讀字》。管萍說,兒子會繼續積極進行康復訓練,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更多機會把所學知識回報給社會。

市婦聯網宣中心出品

編 輯 | 莫莫君 美 編 | 筱 顏

【精彩閱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