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視點」注意了!部編本教材釋放這些新信號!

“部編本”教材的推出使用, 將對學校課程管理、教育教學方式、課程校本化產生哪些影響, 對家校共育帶來哪些改變, 對於幼小銜接、小升初等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教材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關於這些問題,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詳解, 趕緊看過來!

新教材體現教育改革新思路

現在全國中小學生統一使用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 意味著“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會逐漸終結, 中小學語文教材將走向“大一統”。 作為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部編本”新教材的使用, 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表示, 新教材的編寫理念有四點:

⊙一是強調立德樹人, 卻又避免做表面文章, 努力做到潤物無聲。

⊙二是“接地氣”, 希望有新理念, 又不掛空, 能實用好用。

⊙三是守正創新, 教材編寫需要聽取各方面意見, 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制約, 和一般個人的著作是不同的, 它的空間有限, 但還是要努力去創新。 新教材並沒有顛覆以往的教材, 而是在以前各個版本教材的基礎上去創新。

⊙四是力圖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 體現時代性。 以上四點, 是新教材的編寫理念, 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從內容設計看, 統編語文教材以立德樹人為宗旨, 利用語文學科善於薰陶、感染的特點,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

並自然地體現在整個語文教材設計之中。 這種滲透有三個“加強”。

⊙一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二是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容。

⊙三是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教育的內容。

新教材對於課文的選擇下了很大功夫。 選文既兼顧經典性、可讀性, 選擇大量思想格調高、語言形式美、值得誦讀涵詠的作品, 也考慮到文體的多樣性、典範性, 以及篇幅、深淺的適合;既考慮如何服務于語文素養的提升, 又要貫穿“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還要盡可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留給教師發揮的空間。 諸多方面的平衡並不容易, 很多選篇都是廣泛徵求意見、經過反復討論斟酌的, 教材的選編盡可能考慮到社會共識。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專家、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認為, “部編本”語文教材吸收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優點和最新探索成果。 總體來看, 是與基礎教育改革中其他領域的發展同步的。

對於“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調整, 比如家長課堂、親子閱讀等, 實際上是與北京市許多中小學多年來的實踐相一致的。 “部編本”語文教材實際上是呈現了這些改革探索的經驗, 也是對優秀經驗做出的肯定。

李明新還表示,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內容變化與使用統一, 也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新的課題。

新教材在結構體例上的三點改進

統編語文教材的面世, 並非是對既有教材的顛覆, 各個版本的優點和經驗也都儘量吸收進來。 新教材的編寫特別注意遵循語文學習規律, 克服隨意性;注意編得好用、接地氣, 能滿足一線教學的需要, 甚至還能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起糾偏作用。 這套教材不僅是選文上, 在結構體例上也有革新和改進, 至少有三點改進很明顯:

一是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

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統籌安排, 有利於發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勢;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 精選典範文本, 安排必要知識, 優化學習策略, 有利於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

二是適當降低中文拼音教學的難度, 改進識字寫字教學方式。 調查發現, 孩子剛上學立即學拼音, 難度大, 容易影響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現在新教材的開篇是“天、地、人、你、我、他”, 接著是“金、木、水、火、土”, 讓剛上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先學認字, 然後再學拼音。 拼音教學推後一個月左右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

另外, 新教材以“認寫分流, 多認少寫”以及“多元認字”作為小學低年段教材的編寫原則。 要求認識的常用字從過去的1800字減少到1600字,會寫其中800字就可以了。這些改進都做過調查和專題研究,是有學理根據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照統編語文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就大致可以獨立閱讀了。

三是有意解決不讀書、少讀書問題。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唯讀教材和教輔,很少讀課外書,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所以要讓孩子從小“海量閱讀”,讀些“閒書”,讀些“深”一點的書。針對這一狀況,新教材延伸閱讀的量大增,努力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另外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流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閱讀等。

課程管理需要強化兩個意識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載體,教材關係到課程的全面實施,關係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關係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的課程管理水準成為決定教材實施成敗的關鍵。李明新校長認為,教材的內容變化與使用統一,要求學校在課程管理上強化兩個意識。

一是強化國家意識,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課程,不刪改,不走樣,把國家課程的價值追求落到學生身上,也就是扎扎實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強化育人意識,就是要瞄準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目的,特別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育全面發展、中華底蘊、人格健全的中國人。

“要防止有些學校和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隨意刪改國家課程的做法。”李明新校長表示,“學校和一線的教師應該研究的是如何不折不扣落實國家課程、國家教材,而不是去隨意刪改和開展所謂的教材創新。”校本教材的編寫原則之一,就是要圍繞國家教材的主導地位,為國家教材起到補充、鋪墊作用。新教材的使用,必然對校本教材產生影響。

教師需要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與傳統教材相比,“部編本”教材在理念、體系、形式和內容諸多方面都有了新變化。統編語文教材加大了課型的區分。以往教材課文也分精讀和略讀,但在教學中普遍是精、略不分,全部是精讀精講。其實兩種課型功能不同,應當區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把“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這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教讀課主要由教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味;自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把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自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當然,暴生君主任認為,在新老教材更替之後,使用的主體是新教材,但教師可以不必急於丟棄傳統教材,將傳統教材作為調整教學的重要資源加以利用。採取新老教材結合備課的方式,對照新老版本、系統梳理研究,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來統籌安排教學。

李明新校長建議,對教師而言,在研究落實“部編本”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教育重點的加強。也就是研究如何在不同學段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其次是教材內容的呈現。由於編寫中在選文、識字、習作和課外閱讀指導等方面的安排上對固有的編寫思路、體例有突破,因此教師可以進一步研究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而研究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更有利於學生的學,更有利於在實際的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進。要研究以怎樣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以怎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情感體驗,以怎樣的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能力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的統一。

“部編本”教材的學段銜接成關注話題

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劉燕君認為,從育人的角度來說,“部編本”教材宣導的主流價值觀現在就需要在各學段貫徹落實。

目前,“部編本”教材只是在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其他學段年級使用的仍是傳統教材,這種現象被稱為“新老並存”階段。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培訓教師蔣秀雲也表示,教材的“新老並存”,需要學校進行認真研究,整體協調,讓教師吃透“部編本”教材。

劉燕君提到,在小學階段,儘管只有一年級使用,但是校長要六個年級都應該考慮,不能僅僅考慮一個年級。此外,還需要考慮六年級如何對接七年級,即“小升初”問題。那麼,面對學段銜接校長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呢?

⊙首先就是小幼銜接

⊙其次是“部編本”教材和傳統教材的對接

⊙三是“小升初”的銜接

這需要校長拿出精力去關注這些銜接點,關注這些空白的地方,因此這就需要校長加大學科的大教研、跨年級的交流、中小學的交流。

教材新變化 推動家校共育

翻閱“部編本”語文教材,會發現有一個與傳統教材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這是“部編本”教材的亮點之一。

溫儒敏教授解釋,大人是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增加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

儘管只是語文教材的一個小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在很多校長看來卻意義非凡。

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僅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稚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應該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十分重要。所以,推出“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不僅是引發小朋友的讀書興趣,還希望把家庭閱讀帶動起來。

“以往親子閱讀更多是在課外,一些有思想且關注家校合作的老師也會請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但這只是微弱的聲音。”劉燕君校長介紹,“現在教材上對親子閱讀,進行了規定的學習任務,這是一個宣導,一個非常及時的宣導。這將會督促80後家長進一步關注與孩子的閱讀,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認同主流思想,實現共同成長。”

要求認識的常用字從過去的1800字減少到1600字,會寫其中800字就可以了。這些改進都做過調查和專題研究,是有學理根據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照統編語文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就大致可以獨立閱讀了。

三是有意解決不讀書、少讀書問題。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唯讀教材和教輔,很少讀課外書,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所以要讓孩子從小“海量閱讀”,讀些“閒書”,讀些“深”一點的書。針對這一狀況,新教材延伸閱讀的量大增,努力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另外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流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閱讀等。

課程管理需要強化兩個意識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載體,教材關係到課程的全面實施,關係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關係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的課程管理水準成為決定教材實施成敗的關鍵。李明新校長認為,教材的內容變化與使用統一,要求學校在課程管理上強化兩個意識。

一是強化國家意識,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課程,不刪改,不走樣,把國家課程的價值追求落到學生身上,也就是扎扎實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強化育人意識,就是要瞄準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目的,特別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育全面發展、中華底蘊、人格健全的中國人。

“要防止有些學校和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隨意刪改國家課程的做法。”李明新校長表示,“學校和一線的教師應該研究的是如何不折不扣落實國家課程、國家教材,而不是去隨意刪改和開展所謂的教材創新。”校本教材的編寫原則之一,就是要圍繞國家教材的主導地位,為國家教材起到補充、鋪墊作用。新教材的使用,必然對校本教材產生影響。

教師需要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與傳統教材相比,“部編本”教材在理念、體系、形式和內容諸多方面都有了新變化。統編語文教材加大了課型的區分。以往教材課文也分精讀和略讀,但在教學中普遍是精、略不分,全部是精讀精講。其實兩種課型功能不同,應當區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把“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這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教讀課主要由教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味;自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把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自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當然,暴生君主任認為,在新老教材更替之後,使用的主體是新教材,但教師可以不必急於丟棄傳統教材,將傳統教材作為調整教學的重要資源加以利用。採取新老教材結合備課的方式,對照新老版本、系統梳理研究,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來統籌安排教學。

李明新校長建議,對教師而言,在研究落實“部編本”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教育重點的加強。也就是研究如何在不同學段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其次是教材內容的呈現。由於編寫中在選文、識字、習作和課外閱讀指導等方面的安排上對固有的編寫思路、體例有突破,因此教師可以進一步研究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而研究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更有利於學生的學,更有利於在實際的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進。要研究以怎樣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以怎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情感體驗,以怎樣的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能力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的統一。

“部編本”教材的學段銜接成關注話題

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劉燕君認為,從育人的角度來說,“部編本”教材宣導的主流價值觀現在就需要在各學段貫徹落實。

目前,“部編本”教材只是在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其他學段年級使用的仍是傳統教材,這種現象被稱為“新老並存”階段。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培訓教師蔣秀雲也表示,教材的“新老並存”,需要學校進行認真研究,整體協調,讓教師吃透“部編本”教材。

劉燕君提到,在小學階段,儘管只有一年級使用,但是校長要六個年級都應該考慮,不能僅僅考慮一個年級。此外,還需要考慮六年級如何對接七年級,即“小升初”問題。那麼,面對學段銜接校長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呢?

⊙首先就是小幼銜接

⊙其次是“部編本”教材和傳統教材的對接

⊙三是“小升初”的銜接

這需要校長拿出精力去關注這些銜接點,關注這些空白的地方,因此這就需要校長加大學科的大教研、跨年級的交流、中小學的交流。

教材新變化 推動家校共育

翻閱“部編本”語文教材,會發現有一個與傳統教材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這是“部編本”教材的亮點之一。

溫儒敏教授解釋,大人是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增加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

儘管只是語文教材的一個小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在很多校長看來卻意義非凡。

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僅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稚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應該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十分重要。所以,推出“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不僅是引發小朋友的讀書興趣,還希望把家庭閱讀帶動起來。

“以往親子閱讀更多是在課外,一些有思想且關注家校合作的老師也會請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但這只是微弱的聲音。”劉燕君校長介紹,“現在教材上對親子閱讀,進行了規定的學習任務,這是一個宣導,一個非常及時的宣導。這將會督促80後家長進一步關注與孩子的閱讀,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認同主流思想,實現共同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