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航空人為共和國慶生:張聚恩談航空200

張聚恩/文

後天就是“十一”,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六八華誕。 五天后, 十月四號, 農曆八月十五,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在這雙節將臨的喜慶氛圍裡,

我祝所有的朋友雙節快樂!恰好, 我的微信公眾號發文達到頗具里程碑意味的第200篇, 我滿懷欣喜地把我的第200篇微文獻給共和國的生日!

在國慶來臨之前, 航空戰線喜訊連連, 捷報頻傳, 航空人向祖國奉獻了一份又一份厚禮。 繼5月5日首飛後, C919又在9月28日完成了第二次試飛;同日, ARJ21的第107號機進行了9個試驗點的生產試飛;彩虹-5號察打一體無人機成功進行打靶試驗。

其實, 進入21世紀以來, 中國航空人就在不斷地給國人帶來驚喜, 平均一年超過一個的新型號問世或取得重大進展, 昭示著航空豐收季的到來。 不保密或已解密、公諸於世的至少有如下項目:

«C919幹線客機

«ARJ21渦扇新支線客機

«殲10系列輕型戰鬥機

«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

«殲20第五代戰鬥機

«FC-31第五代戰鬥機

«霹靂12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

«運20大型運輸機

«轟6K轟炸機

«空警200預警機

«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500預警機

«殲15艦載戰鬥機

«翼龍系列無人機

«彩虹系列無人機

«直10武裝直升機

«直19武裝直升機

«直8系列多用途直升機

«AG600水陸兩栖飛機

......

放眼世界, 洞觀往昔, 何曾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 推出如此之多的新航空裝備, 創造出如此豐碩的業績。 與新航空器發展同時, 以“太行”WS10系列的批產和持續改進、性能提升為標誌, 我國航發事業急起直追、突破在即;我們對國產航空動力飽含期待, 又滿懷信心。 機載設備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 在不少領域, 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對於一個生命個體, 68歲似乎已經略顯老態, 我們的共和國卻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在奔向未來的征程上, 像活力四射的小夥子奮力疾跑。 而擁有66年發展履歷的新中國航空事業也在強大綜合國力的保障和配套基礎工業的支撐下, 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現在最能激起民族凝聚力的莫過於兩個百年的強國夢了。

第一個百年——四年後的2021年——建黨百年, 第二個百年——32年後的2049年——建國100年。 建國百年時的中國航空該是什麼樣?似乎很遙遠, 似乎難以描畫。 在中國航空學會的組織下, 由王旭東、張鐘林、趙群力、胡華清、王傳勝、楊敏、王亞男、宮浩欽、余策、安向陽和我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 嘗試著做這件事情。 我們一起學習和思考, 熱烈地交流和憧憬, 篤信在經歷拼搏與奮鬥之後, 在建國百年的輝煌時刻, 航空強國定將成為偉大的現實。 這是對未來的暢想曲, 這是發展願景的宏觀勾勒, 這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何為航空強國?就是在航空科技和航空產業諸方面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 就是航空活動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國家,

就是軍航強、民航強、航空科技強和航空工業強的集大成者。

航空強國既是一種狀態的描述, 表明我們的航空事業全面步入世界先進水準, 成為世界航空第一梯隊的排頭兵。 同時, 航空強國也是對航空帶給國家巨大作用的一種描述;即“祖國因航空而強大”;空中力量將成為國家利益的堅強保障, 航空運輸將帶給全體國民更大福祉, 航空科技工業將為軍民融合、助推科技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獨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2049年, 我們將擁有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

憑藉這支力量,在多數場景下,我們將“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將能夠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有效捍衛世界和平,有效捍衛在全球範圍的國家利益。一個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大的航空裝備體系將屹立于東亞,戰略轟炸機、新一代戰鬥機、空天飛行器、新型艦載機、無人機、運輸機、加油機、直升機、新一代預警機、偵察和電子戰飛機等航空裝備將一應俱全,航空動力、機載設備、機載武器將完全適配,一支體系齊備、技術先進的空中力量將成為國家可靠的空中長城,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發展和利益的崇高使命。

到那時,軍用航空裝備將擁有六個重要特徵:一是隨著高超聲速飛機、高速直升機、能束武器和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的發展,航空裝備的平臺、武器和指揮決策速度都將大大提高,可實現空中作戰的高速化;二是隨著遠端轟炸機、新型加油機、大型運輸機以及電子資訊和機載武器技術的發展,航空裝備的作戰半徑將大幅擴展;三是隨著資訊、網路和通信技術的提高,航空裝備的分散式協同作戰能力不斷增強,智慧化程度不斷提高;四是隨著新原理、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未來的軍用飛機、武器、偵察指揮通信系統和基地都將開展隱身化設計,戰時和日常的資訊對抗能力將顯著提高;五是無人裝備的應用將越來越多,在大幅提高航空裝備數量和戰鬥力的同時,成本和人員傷亡將大為降低;六是隨著臨近空間飛行器和空天作戰飛行器的不斷發展,航空裝備的作戰高度不斷拓展,空天一體作戰能力將得到持續增強。

到2049年,我軍航空裝備的綜合作戰能力將居於世界前列,各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的總量將達到數萬架,陸、海、空三軍和武警部隊的飛機數量和品質都將邁進世界先進行列。除了在軍用機場起降外,許多軍用飛機將具備艦上/車載/水上起降能力,部分無人機將具有單兵發射能力,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的使用將變得非常普及。航空裝備將具備核常兼備的戰略威懾能力,覆蓋二島鏈的制空作戰能力,覆蓋全球的偵察/監視/通信/導航能力,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及我國全球利益範圍的快速到達和支援保障能力,空基反導和空基發射航天器的能力,對地面和海上目標的精確打擊、資訊對抗與賽博戰能力,以及執行各種非戰爭軍事任務的能力。

——到2049年,我們將成為民用航空強國。

我國民航業綜合實力將位居世界前列。我們將在2030年以15億人次的年民航旅客運輸量成為世界第一大民用航空國家市場,並將繼續穩步增長;到2049年,年旅客運輸量將達27億人次,人均年乘機2次。我們將擁有世界第一的航空運力,機隊總規模超萬架。我們有與世界接軌的先進空中交通管理系統。藍天上將有數量可觀的中國民機在自由翱翔。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通航事業成為航空業的重要支柱。

我們的民航強國將擁有以下8個特徵:一是具有國際化、大眾化的航空市場空間;二是具有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型網路型航空公司;三是具有佈局功能合理的國際航空樞紐,以及國內機場網路;四是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體系;五是具有先進、可靠、經濟的安全、安保和技術保障服務體系;六是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體系;七是具有制定國際民航標準規則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八是具有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

到那時,我國境內機場將超過700座,約占世界機場總數的1/7,其中近百座機場升級為多跑道機場;機場運營能力將大大提高,30多座機場的年吞吐能力突破千萬人次,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樞紐機場更是超過1億人次。大部分機場配備了先進的機場著陸系統,可保障飛機在惡劣天氣、零能見度條件下安全起降。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航空服務範圍將覆蓋全國100%的縣和99%的人口。

屆時,我們將擁有數個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和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貨運公司,綜合實力均進入世界前列。建成3個以上國際樞紐機場,10個以上全國性和區域性航空樞紐機場;機場數量與佈局將滿足全體國民對航空運輸服務的需求;建成安全可靠、運行高效、技術先進、適應發展、服務成本低和創新能力強的技術支撐保障體系;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宜的通用機場和通勤機場結構,建成功能齊全、服務規範的通用航空服務體系,作業範圍覆蓋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

——到2049年,我們將建成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航空科技工業。

這是一個以先進科技為支撐、軍民高度融合、效率和效益突出的現代化大體系,其總體規模與大國、強國地位相稱,所研製和生產航空器的品種數與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部分產品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們將擁有最繁榮的航空產業經濟,航空產業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航空產業的產值將達到或超過美國同期水準。屆時,中國航空製造與維修業的年總產值將達5000億美元;間接影響將兩到三倍於該產值。軍用航空裝備將實現100%國產,國產民用運輸類飛機占到民機總運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型客機領域A+B+C(歐、美、中)的世界格局成為現實,各式通用航空器中超過50%為國產品牌。推動航空發動機發展的堅強國家意志已結出豐滿的產業之果,所有品種的航空發動機、包括大涵道比先進商用航空發動機實現穩定的自主保障。

國家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體系專業覆蓋完全,能力配套齊備,我們掌握了最先進的航空科學技術,能夠研製生產最先進的航空器,能夠與歐美諸強同台競技;不斷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能夠有力支撐航空工業、民用運輸和軍用航空裝備的發展。在部分領域,如總體設計、控制技術、智慧製造、航空材料、試驗與試飛技術等,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是催人奮進的航空強國藍圖,這是鼓舞人心的航空未來畫卷。

歷經千年滄桑,穿越百年風塵,中華民族處在重要的歷史關頭。與一百多年前帶著巨大屈辱進入20世紀截然不同的是,我們昂首挺進、並將在21世紀實現偉大復興。進入新世紀以來17年的發展進程,已雄辯地證實這絕不是妄言。關於這一點,中國人民深信不疑,就連對中國不太友好的人也不懷疑。我們懷著自豪與欣慰審視現在,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和力量開啟未來。

現代航空的第二個百年註定是中國航空世紀,我們的英勇進軍將融入民族復興的大業,伴隨和助推強國夢想的實現,中國航空定將高歌猛進,走上世界強國的前列。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目標,這是一份催人奮進的責任。

謹以此文和文中描述的航空強國圖景,為共和國慶生!

憑藉這支力量,在多數場景下,我們將“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將能夠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有效捍衛世界和平,有效捍衛在全球範圍的國家利益。一個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大的航空裝備體系將屹立于東亞,戰略轟炸機、新一代戰鬥機、空天飛行器、新型艦載機、無人機、運輸機、加油機、直升機、新一代預警機、偵察和電子戰飛機等航空裝備將一應俱全,航空動力、機載設備、機載武器將完全適配,一支體系齊備、技術先進的空中力量將成為國家可靠的空中長城,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發展和利益的崇高使命。

到那時,軍用航空裝備將擁有六個重要特徵:一是隨著高超聲速飛機、高速直升機、能束武器和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的發展,航空裝備的平臺、武器和指揮決策速度都將大大提高,可實現空中作戰的高速化;二是隨著遠端轟炸機、新型加油機、大型運輸機以及電子資訊和機載武器技術的發展,航空裝備的作戰半徑將大幅擴展;三是隨著資訊、網路和通信技術的提高,航空裝備的分散式協同作戰能力不斷增強,智慧化程度不斷提高;四是隨著新原理、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未來的軍用飛機、武器、偵察指揮通信系統和基地都將開展隱身化設計,戰時和日常的資訊對抗能力將顯著提高;五是無人裝備的應用將越來越多,在大幅提高航空裝備數量和戰鬥力的同時,成本和人員傷亡將大為降低;六是隨著臨近空間飛行器和空天作戰飛行器的不斷發展,航空裝備的作戰高度不斷拓展,空天一體作戰能力將得到持續增強。

到2049年,我軍航空裝備的綜合作戰能力將居於世界前列,各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的總量將達到數萬架,陸、海、空三軍和武警部隊的飛機數量和品質都將邁進世界先進行列。除了在軍用機場起降外,許多軍用飛機將具備艦上/車載/水上起降能力,部分無人機將具有單兵發射能力,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的使用將變得非常普及。航空裝備將具備核常兼備的戰略威懾能力,覆蓋二島鏈的制空作戰能力,覆蓋全球的偵察/監視/通信/導航能力,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及我國全球利益範圍的快速到達和支援保障能力,空基反導和空基發射航天器的能力,對地面和海上目標的精確打擊、資訊對抗與賽博戰能力,以及執行各種非戰爭軍事任務的能力。

——到2049年,我們將成為民用航空強國。

我國民航業綜合實力將位居世界前列。我們將在2030年以15億人次的年民航旅客運輸量成為世界第一大民用航空國家市場,並將繼續穩步增長;到2049年,年旅客運輸量將達27億人次,人均年乘機2次。我們將擁有世界第一的航空運力,機隊總規模超萬架。我們有與世界接軌的先進空中交通管理系統。藍天上將有數量可觀的中國民機在自由翱翔。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通航事業成為航空業的重要支柱。

我們的民航強國將擁有以下8個特徵:一是具有國際化、大眾化的航空市場空間;二是具有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型網路型航空公司;三是具有佈局功能合理的國際航空樞紐,以及國內機場網路;四是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體系;五是具有先進、可靠、經濟的安全、安保和技術保障服務體系;六是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體系;七是具有制定國際民航標準規則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八是具有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

到那時,我國境內機場將超過700座,約占世界機場總數的1/7,其中近百座機場升級為多跑道機場;機場運營能力將大大提高,30多座機場的年吞吐能力突破千萬人次,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樞紐機場更是超過1億人次。大部分機場配備了先進的機場著陸系統,可保障飛機在惡劣天氣、零能見度條件下安全起降。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航空服務範圍將覆蓋全國100%的縣和99%的人口。

屆時,我們將擁有數個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和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貨運公司,綜合實力均進入世界前列。建成3個以上國際樞紐機場,10個以上全國性和區域性航空樞紐機場;機場數量與佈局將滿足全體國民對航空運輸服務的需求;建成安全可靠、運行高效、技術先進、適應發展、服務成本低和創新能力強的技術支撐保障體系;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宜的通用機場和通勤機場結構,建成功能齊全、服務規範的通用航空服務體系,作業範圍覆蓋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

——到2049年,我們將建成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航空科技工業。

這是一個以先進科技為支撐、軍民高度融合、效率和效益突出的現代化大體系,其總體規模與大國、強國地位相稱,所研製和生產航空器的品種數與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部分產品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們將擁有最繁榮的航空產業經濟,航空產業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航空產業的產值將達到或超過美國同期水準。屆時,中國航空製造與維修業的年總產值將達5000億美元;間接影響將兩到三倍於該產值。軍用航空裝備將實現100%國產,國產民用運輸類飛機占到民機總運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型客機領域A+B+C(歐、美、中)的世界格局成為現實,各式通用航空器中超過50%為國產品牌。推動航空發動機發展的堅強國家意志已結出豐滿的產業之果,所有品種的航空發動機、包括大涵道比先進商用航空發動機實現穩定的自主保障。

國家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體系專業覆蓋完全,能力配套齊備,我們掌握了最先進的航空科學技術,能夠研製生產最先進的航空器,能夠與歐美諸強同台競技;不斷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能夠有力支撐航空工業、民用運輸和軍用航空裝備的發展。在部分領域,如總體設計、控制技術、智慧製造、航空材料、試驗與試飛技術等,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是催人奮進的航空強國藍圖,這是鼓舞人心的航空未來畫卷。

歷經千年滄桑,穿越百年風塵,中華民族處在重要的歷史關頭。與一百多年前帶著巨大屈辱進入20世紀截然不同的是,我們昂首挺進、並將在21世紀實現偉大復興。進入新世紀以來17年的發展進程,已雄辯地證實這絕不是妄言。關於這一點,中國人民深信不疑,就連對中國不太友好的人也不懷疑。我們懷著自豪與欣慰審視現在,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和力量開啟未來。

現代航空的第二個百年註定是中國航空世紀,我們的英勇進軍將融入民族復興的大業,伴隨和助推強國夢想的實現,中國航空定將高歌猛進,走上世界強國的前列。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目標,這是一份催人奮進的責任。

謹以此文和文中描述的航空強國圖景,為共和國慶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