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30天30隊之多倫多猛龍:三年為限,敢為君、平洲南

寫在前面:

NBA新賽季即將開打, 自9月18日至10月17日共計30天, 本ID將陸續推出30支球隊的前瞻, 以資料為基礎, 融合球員球隊技戰術風格, 給予各位球迷一個觀賽預指南;

更新發佈順序按照戰績由兩端向中間更新, 也即第1、30、2、29……15、16的順序;

精力所限, 能力所限, 難以盡善盡美, 有不當疏漏之處, 望各位海涵;

本文會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用同名ID發佈, 因此放上相關球隊連結工作量巨大, 只能煩請各位自行在已發佈文章裡尋找, 可以關注本ID以便查詢;

本ID長期發佈與前瞻水準匹配的深度籃球分析文章, 如果你認同喜歡, 請不吝關注支持。

1.一張相關球員真實正負值的圖

特倫斯-羅斯在賽季中期被交易, 換來塞爾吉-伊巴卡, 板凳火力損失一也。

夏天。

寇里-約瑟夫遠走印第安那, 板凳火力損失二也;派翠克-派特森西游加盟奧克拉荷馬雷霆, 板凳火力損失三也。

P.J.塔克賽季中期交易而來,

為鋒線防守或者說為對付詹姆斯而備, 最終只證明東區無人能阻止詹姆斯, 遂西遊加盟休斯頓火箭。 考慮到交易他的籌碼是一個自甘墮落的胖子和兩個二輪秀, 算不上太大的損失。

德馬雷-卡羅爾交易至籃網, 換來賈斯丁-漢密爾頓, 還附送一個首輪和一個次輪, 漢密爾頓隨即被裁掉, 這只是一個清理薪金空間的舉措, 卡羅爾很貴, 但他的三分火力和側翼防守是實實在在失去了。

多倫多猛龍在這個夏天, 深度上損失嚴重。

作為彌補, 烏傑裡總裁也開始收集毛票了:

雙向合同先後簽下瑪律科姆-米勒和洛倫佐-布朗;

兩年合同簽下Alfonzo McKinnie(部分保障);

一年合同簽下甘迺迪-米克斯;

一年合同簽下火箭舊將凱爾-威爾哲和K.J.丹尼爾斯(失去一個派特森,

補兩個火箭舊將, 此處應有廣告詞, 火箭出品, 必屬精品);

首輪23順位選中OG-阿奴諾比, 順理成章續約。

這些球員鍛煉與培育的意味多, 而提供即戰力的可能小。

那唯一確定有效的即戰力補充, 當屬三年2500萬美元簽下的火槍手C.J.邁爾斯了。

總之, 多倫多的夏天, 失大於得。 但是, 這是值得的, 他們續約了主力全明星控衛凱裡-羅瑞, 續約了優質護框空間型大前鋒塞爾吉-伊巴卡, 兩人合計下賽季的年薪就接近五千萬, 球隊迫切需要騰空間。

一支有競爭力, 核心年齡結構合理的球隊, 夏季運作保留了核心就是成功的運作。 且看這個夏天, 失去戈登-海沃德的爵士, 失去吉米-巴特勒的公牛, 失去保羅-喬治的步行者, 烏傑裡總裁的運作已經盡可能保證了競爭力,

無可挑剔。 既然管理層已經殫精竭慮, 那球隊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明顯了:德威恩-凱西教練將怎樣改造自己的體系?凱裡-羅瑞和德瑪爾-德羅贊將怎麼實現自我突破?

2.這幾位, 或有一戰之力。

K.J.丹尼爾斯是烏傑裡總裁攢的毛票中, 戰鬥經驗最多的。 作為鋒衛搖擺人, 他的三分太差。 可取之處是:籃下的終結能力尚可, 速度快, 極善於反擊奔襲, 也偶有持球表現。 三年NBA生涯已經效力三個隊, 猛龍是第四支, 不足25歲的他, 如果能提升三分火力, 對球隊孱弱的替補會有幫助。

來自印第安那大學的OG-阿奴諾比, 身體條件極佳, 身高203公分, 臂展接近215公分, 體重達到105公斤, 只比當下的凱文-杜蘭特略輕, 同時體脂率只有6.8%。

所以, 他不像許多大學球員, 他幾乎可以馬上適應NBA級別的對抗。 防守端他的移動速度極佳, 彈跳好, 是虐框怪。 在小球盛行的當下, 搖擺到大前鋒位置並不困難。

膝蓋傷病影響了他的選秀順位。 但于猛龍而言, 如果他得以完全康復, 將是一次划算的選秀。

阿奴諾比在進攻端還很粗糙, 但是能投定點, 轉換進攻中跑動極積極, 近框作業也極高效, 也就是說, 他在NBA初期, 通過撿漏可以在進攻端立足。

一個期望:猛龍過去幾年經營的側翼已經被詹姆斯徹底摧毀, 等待阿奴諾比成長起來去對抗詹姆斯, 猛龍等得, 詹姆斯未必等得, 但阿奴諾比或許能撐起猛龍側翼的希望。

德朗-賴特是個極高大的控衛, 因其高大, 故視野佳, 也因其高大,其對傳球破壞大,借助擋拆後的終結頗高效。但是只有83公斤的他,顯然太瘦,自然攻防兩端就怕對抗,而看他的骨架,增重也頗困難。所以,暫時只能指望教練能充分利用他長大的優勢,而規避他瘦的劣勢。NBA第三年,也該進入輪換了。

巴斯卡-西亞卡姆在進攻端搖擺到小前鋒位置太為難他了,雖然16英尺至3分線的命中率尚可,但三分就太差了。不過防守端,他速度極佳,加上身材高大,臂展長,對位小前鋒可以在不失位元的情況下罩住,顯然是一個極佳的搖擺防守選擇。

他的價值將隨著進攻的進步提高。

和西亞卡姆同級的雅各-博爾特爾適應起來要困難得多。他的技術相對成熟,可塑性就差一點,而隊內首發中鋒瓦蘭丘納斯掙到適合能力的進攻機會尚且不易,更不必說博爾特爾了。所以,上賽季,他進攻端能撿個漏已算不錯,而且他在有限的撿漏中還打出了不錯的效率,實屬難得。

防守端,博爾特爾表現可圈可點,侵略性差點,這在意料之中,但他的護框只比諾蓋拉略差,要比瓦蘭丘納斯好不少,部分兌現了他的選秀預期——他能成為一個聰明的護框手。

3.兩個鋒衛搖擺人

諾曼-鮑威爾前途無量,但是要給他出手權。

他的三分投射應該沒問題,新秀賽季投出了超過40%的命中率,上個賽季有所下滑,場均多出手0.5次,命中數卻持平。在季後賽他累計34投15中,命中率超過44%,樣本不大不小,但絕非偶然。

他身高193公分,在得分後衛位置上不算高,但足夠強壯,如果他能完善防守技巧,是可以搖擺到小前鋒位置上的,參考凱爾特人,史蒂文斯教練擺出三後衛陣容時,馬庫斯-斯瑪特就頂上三號位,鮑威爾的身體天賦容許他做類似的事兒。

鮑威爾的進攻細分:首要得分手段是持球擋拆,場均能得到2.36分,每回合高達0.97分,作為參考,上賽季全聯盟擋拆持球進攻的平均水準是每回合0.79分,鮑威爾的回合效率和眾多超級後衛不相上下;轉換進攻居其次,場均2.17分,每回合1.15分,高於平均水準不少;居第三的是他的定點進攻,受三分命中率拖累,效率低於平均水準。

鮑威爾目前的定位應該是:一個跟主力混搭的副持球手和首席側翼反擊手;一個第二陣容的主攻手。德瑪爾-德羅贊無疑會佔據一個側翼位置,考慮到德羅贊的防守水準,另外一個側翼防守能力一定要強,但鮑威爾和邁爾斯防守水準半斤八兩,在鮑威爾無法提升防守表現的情況下,暫時邁爾斯會是更好的選擇,起碼身高站上側翼不吃虧。

鮑威爾的進攻有待雕琢的地方還很多,比如中距離投射,比如運球狀態下的投籃,但是他有顯著優點,又經歷了季後賽的鍛煉,是時候賦予他重任,讓他在戰鬥中充分成長了。

C.J.邁爾斯上賽季常規賽一共命中169記三分,排NBA第20位,命中率41.3%,命中數前二十裡只有克雷-湯普森、J.J.雷迪克和C.J.麥科勒姆命中率比他高。上賽季多倫多猛龍場均命中8.8記三分,排在NBA倒數第10位,他們上賽季場均有6個人至少場均命中一記三分,其中的四個,塔克、卡羅爾、派特森和羅斯,都離開了多倫多,雪上加霜!而邁爾斯可以雪中送炭。

邁爾斯在進攻上的另一項可取之處是他的無球,具體說就是繞著大個子跑出空位接球攻擊,他場均利用此項進攻方式能得到2.16分,不過效率很一般,這是個依賴掩護品質和戰術設計的技術活。這一點的意義在於能讓凱西教練的戰術豐富一點,猛龍隊上個賽季常規賽通過繞掩護場均才得到4.73分,邁爾斯一個人能撐起半邊天。

猛龍的戰術,德羅贊和羅瑞輪番打擋拆是基本面,輔以德羅贊的中距離單挑,其他人散開接傳球投定點,套路太過簡單,太容易被針對了。

4.內線三將

盧卡斯-諾蓋拉上賽季投進了三個三分,兩個在右翼45°,一個在右側底角,於大局沒什麼影響,但說明他在開發這項技術,假以時日,他有可能成為一個遠射牽制點。

他的近框進攻當然是有許多扣籃的,但他也頗喜歡在10英尺附近投籃,只是命中率比較慘澹。他的整體進攻效率卻極高,這得益於他在擋拆接球和空切方面的卓越表現,在有限的回合裡他極能把握機會,10英尺內佔據了他接近90%的進攻,也便轟出了66%的整體命中率。

進攻言盡於此,這是一個吃餅的主兒,而且掩護算不上扎實,需要打磨的地方還很多。

他的價值在於防守端,他場均只出場19.1分鐘,卻能貢獻1.6個蓋帽,蓋帽率高達7.1%,在所有累計出場時間超過500分鐘的球員中排第二,僅次於喬爾-恩比德。與一些喜歡跳容易吃晃的蓋帽高手不同,諾蓋拉的護框與他的蓋帽能力正相關,他上賽季每36分鐘可以護框11.2次,比懷特塞德還多1.1次,限制對手籃下命中率47.6%,和懷特塞德持平。

可以說,他在籃筐保護方面,已經展現了以一己之力改變內線防守的能力,接下來需要做的是提升進攻表現,讓教練更多的把他留在場上。

塞爾吉-伊巴卡已經不是那個刷蓋帽王學穆大叔搖手指的伊巴卡了,但他的護框威力一直在。2013到2016三個賽季,他最差的一年限制對手籃下命中率是45.1%,這一資料,放在本賽季,能做到限制對手命中率更低的不超過10個人。

不過,上賽季,他的護框忽然崩塌了,在他的防守下,對手籃下命中率躍升到52.6%,NBA官網沒有早年的資料,無從查證,但猜測下,他的護框應該從來沒這麼差過。

換了球隊,換了環境,防守習慣,防守策略都要重構,奧蘭多魔術週邊防守幾乎是要多差就多差,當伊巴卡進攻端要付出更多精力的時候,他已經支撐不起一支球隊的內線防空。相比之下,被交易到猛龍,他的防守表現又稍稍提升了些,不過距多年維持的水準差距還很大。

伊巴卡加盟猛龍後,剛好與凱裡-羅瑞斷斷續續的傷病期重合,在猛龍這支進攻很散的球隊裡,羅瑞是唯一穩妥的舵手,於是新援的磨合一團糟,伊巴卡的定位並不明確,這也會影響他的防守表現。

伊巴卡如今的進攻得益於投射的巨大進步,已經可以做許多事情:擋拆接球、空切、補籃是看家本事;他的投籃除了定點,還可以給他設計一些借助掩護進攻的戰術;早期他在籃下直來直去,如今也可以玩玩小拋投、勾手之類,多了些機巧;在雷霆這支反擊大隊打了那麼多年,反擊跟進已成本能。

但是,歸根結底,伊巴卡是一個終結點,處理支配球非其所長,簡化使用,讓他做一個進攻端的空間型4號位和擋拆外切手,再做一個防守端的護框手,或許能最大化他的價值。

在諾蓋拉成長起來之前,相比進攻端的錦上添花,球隊更需要他在防守端的雪中送炭。再次強調,猛龍的進攻天賦並不差,只是套路太簡單。

2014-15賽季是約納斯-瓦蘭丘納斯進攻最好的賽季,他命中率達到57.2%,生涯最高。該賽季,他的首要得分手段便是低位單打,場均3.91分,每回合得1.02分,回合得分在累計低位單打超過200次的所有球員中排第一。過去兩個賽季,他從一個頂級低位單打手下滑為一個合格低位單打手,他的命中率連續兩年下滑,這中間經歷的一場傷病,似乎打斷了他成為低位霸主的步伐。而隨著凱裡-羅瑞成長為全明星控衛,德瑪爾-德羅贊進化為中距離之王,瓦蘭丘納斯在進攻端的地位不升反降。

而他才剛過25歲,看起來凱西-教練是打算把他當藍領一直用下去了,他確實可以做好一個藍領,頂級的擋拆接球、不錯的空切,他的進攻選擇中唯一槽點是他在沖搶到前場籃板時,常常是雖千萬人圍剿也要硬上,所以每場至少補兩次籃的他,補籃每回合得分卻只居於末流。這就又牽扯出球權問題,瓦蘭丘納斯上賽季場均出手8.8次(考慮到罰球,也不過10次),然後這其中又有2.2次是靠自己沖搶籃板掙來的,換我搶到這籃板也不會傳出來給別人玩!

瓦蘭丘納斯當然有缺點,慢,護框不好,低位背身不夠簡潔,不適應包夾,但對一個進攻比大多數同位置球員都優秀的主力中鋒,他值得更多出手機會,看到一個球員剛過25歲就停止進步,這太令人痛心了。

5.中距離之王和舵手

科比退役的第一個賽季,德瑪爾-德羅贊勾起了人們對中距離舞者科比的無限回憶,德羅贊的中距離太有科比的風範了。當然,科比不止中距離,但在小球當道、三分風靡的時代,看到一個人能在某一方面如科比般美妙而致命,實在太好了。

德羅贊上賽季無疑將比賽提升了一個級別,他命中率達到46.7%,近六個賽季新高,場均罰球出手8.7次,職業生涯新高,早年他打球躲著打,這兩個賽季在找對抗蹭罰球方面越來越嫺熟。

想起他的進攻,腦海中泛起的鏡頭:翼側啟動,弧頂大個子一個掩護,他起停變換之間已到了肘區,帶點後仰幹拔;翼側啟動單挑,一個胯下,球交右手往底線突,急停後仰;左翼連續胯下,球交右手,中路殺入,面對封堵,略後仰,高舉球,指尖輕輕撥弄,球擦著內線長人大手的攔截牆上升再滑落,顛幾顛,進了;後場持球極速推進,殺入罰球線附近,忽然急停,打個立足未穩;動作幅度極大的佯突忽然收回,後仰跳投,生生將對手騙到4英尺外,一個空位投籃就這麼無中生有造出來;前轉身,後轉身,乾淨俐落……

四個字:美不勝收。而且,他如此執著於兩分球的打法還能極高效,他上賽季通過擋拆持球每回合得到0.97分,優於85%的球員;面框單打每回合1.02分,優於87%的球員;轉換進攻每回合1.26分,優於79%的球員;低位背身每回合1.13分,優於97%的球員。他上賽季場均27.8分,這四種進攻方式貢獻了其中21.2分。

提醒注意,這四種進攻方式全部是持球進攻。持球進攻占比如此之大,效率又能如此之高的超級得分手,當下的聯盟大約只有勒布朗-詹姆斯和詹姆斯-哈登了。

以上是對德羅贊的讚美。接下來說幾點德羅贊這種打法明顯的局限。

第一。持球進攻占比過大,又不是勒布朗-詹姆斯和詹姆斯-哈登那樣的超級組織者,所以他進攻時,球隊的打法是單一的,他與隊友之間也是相互孤立的。

第二。他沒有三分射程,上賽季右側底角三分倒是不錯,但出手極少。所以,他持球時,能壓迫防守,一旦無球,球場的空間就變得很差。

第三。幾乎沒有無球進攻的另一個後果是,離開了球,他幾乎毫無威脅。這一點,想像一下史蒂芬-庫裡無球跑動時的威脅就可以理解。

這三點局限,可以印證的高階資料極多,不展開。所以,凱西教練的打法塑造固然槽點極多,但在德羅贊的使用上,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那德羅贊要提升自己的比賽層次,兩件事,其一是穩定的三分,其二是無球進攻,他至少得做到一樣。

凱裡-羅瑞也是個持球狂魔,不過他好賴三分精准,而且是個組織者,防守也極好。因此,以真實正負值為例,對凱裡-羅瑞的評價要比德羅贊高得多。

凱裡-羅瑞上賽季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好的常規賽表現,場均得分、投籃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均是生涯新高,這是極不可思議的,他已經31歲了,仍在不停進步。

大器晚成,羅瑞之謂。

但是呢!上賽季羅瑞的運氣有點衰,為了全明星,加重了傷勢,缺席22場比賽,還導致季後賽狀態一塌糊塗。甚至可以說,他毀掉了烏傑裡總裁厲兵秣馬的一個賽季。於是,在他生涯最強賽季,仍然沒能擺脫掉一到季後賽就掉鏈子的夢靨。

夏天,他仍然簽下了大合同,3年9000萬,比他過去11個賽季總的合同金額還高2500萬。拋開季後賽掉鏈子,他也值這份合同,如果不是年紀偏大,合同年限還能再長點。

31歲了,攻防兩端無可挑剔,他還會再進步嗎?不敢奢求。保持這種表現,保持到季後賽,分區決賽甚至總決賽可矣。我猜測,烏傑裡經理奉上大合同也是這麼想的——三年為期,你能否帶領多倫多猛龍到新高度呢?

也因其高大,其對傳球破壞大,借助擋拆後的終結頗高效。但是只有83公斤的他,顯然太瘦,自然攻防兩端就怕對抗,而看他的骨架,增重也頗困難。所以,暫時只能指望教練能充分利用他長大的優勢,而規避他瘦的劣勢。NBA第三年,也該進入輪換了。

巴斯卡-西亞卡姆在進攻端搖擺到小前鋒位置太為難他了,雖然16英尺至3分線的命中率尚可,但三分就太差了。不過防守端,他速度極佳,加上身材高大,臂展長,對位小前鋒可以在不失位元的情況下罩住,顯然是一個極佳的搖擺防守選擇。

他的價值將隨著進攻的進步提高。

和西亞卡姆同級的雅各-博爾特爾適應起來要困難得多。他的技術相對成熟,可塑性就差一點,而隊內首發中鋒瓦蘭丘納斯掙到適合能力的進攻機會尚且不易,更不必說博爾特爾了。所以,上賽季,他進攻端能撿個漏已算不錯,而且他在有限的撿漏中還打出了不錯的效率,實屬難得。

防守端,博爾特爾表現可圈可點,侵略性差點,這在意料之中,但他的護框只比諾蓋拉略差,要比瓦蘭丘納斯好不少,部分兌現了他的選秀預期——他能成為一個聰明的護框手。

3.兩個鋒衛搖擺人

諾曼-鮑威爾前途無量,但是要給他出手權。

他的三分投射應該沒問題,新秀賽季投出了超過40%的命中率,上個賽季有所下滑,場均多出手0.5次,命中數卻持平。在季後賽他累計34投15中,命中率超過44%,樣本不大不小,但絕非偶然。

他身高193公分,在得分後衛位置上不算高,但足夠強壯,如果他能完善防守技巧,是可以搖擺到小前鋒位置上的,參考凱爾特人,史蒂文斯教練擺出三後衛陣容時,馬庫斯-斯瑪特就頂上三號位,鮑威爾的身體天賦容許他做類似的事兒。

鮑威爾的進攻細分:首要得分手段是持球擋拆,場均能得到2.36分,每回合高達0.97分,作為參考,上賽季全聯盟擋拆持球進攻的平均水準是每回合0.79分,鮑威爾的回合效率和眾多超級後衛不相上下;轉換進攻居其次,場均2.17分,每回合1.15分,高於平均水準不少;居第三的是他的定點進攻,受三分命中率拖累,效率低於平均水準。

鮑威爾目前的定位應該是:一個跟主力混搭的副持球手和首席側翼反擊手;一個第二陣容的主攻手。德瑪爾-德羅贊無疑會佔據一個側翼位置,考慮到德羅贊的防守水準,另外一個側翼防守能力一定要強,但鮑威爾和邁爾斯防守水準半斤八兩,在鮑威爾無法提升防守表現的情況下,暫時邁爾斯會是更好的選擇,起碼身高站上側翼不吃虧。

鮑威爾的進攻有待雕琢的地方還很多,比如中距離投射,比如運球狀態下的投籃,但是他有顯著優點,又經歷了季後賽的鍛煉,是時候賦予他重任,讓他在戰鬥中充分成長了。

C.J.邁爾斯上賽季常規賽一共命中169記三分,排NBA第20位,命中率41.3%,命中數前二十裡只有克雷-湯普森、J.J.雷迪克和C.J.麥科勒姆命中率比他高。上賽季多倫多猛龍場均命中8.8記三分,排在NBA倒數第10位,他們上賽季場均有6個人至少場均命中一記三分,其中的四個,塔克、卡羅爾、派特森和羅斯,都離開了多倫多,雪上加霜!而邁爾斯可以雪中送炭。

邁爾斯在進攻上的另一項可取之處是他的無球,具體說就是繞著大個子跑出空位接球攻擊,他場均利用此項進攻方式能得到2.16分,不過效率很一般,這是個依賴掩護品質和戰術設計的技術活。這一點的意義在於能讓凱西教練的戰術豐富一點,猛龍隊上個賽季常規賽通過繞掩護場均才得到4.73分,邁爾斯一個人能撐起半邊天。

猛龍的戰術,德羅贊和羅瑞輪番打擋拆是基本面,輔以德羅贊的中距離單挑,其他人散開接傳球投定點,套路太過簡單,太容易被針對了。

4.內線三將

盧卡斯-諾蓋拉上賽季投進了三個三分,兩個在右翼45°,一個在右側底角,於大局沒什麼影響,但說明他在開發這項技術,假以時日,他有可能成為一個遠射牽制點。

他的近框進攻當然是有許多扣籃的,但他也頗喜歡在10英尺附近投籃,只是命中率比較慘澹。他的整體進攻效率卻極高,這得益於他在擋拆接球和空切方面的卓越表現,在有限的回合裡他極能把握機會,10英尺內佔據了他接近90%的進攻,也便轟出了66%的整體命中率。

進攻言盡於此,這是一個吃餅的主兒,而且掩護算不上扎實,需要打磨的地方還很多。

他的價值在於防守端,他場均只出場19.1分鐘,卻能貢獻1.6個蓋帽,蓋帽率高達7.1%,在所有累計出場時間超過500分鐘的球員中排第二,僅次於喬爾-恩比德。與一些喜歡跳容易吃晃的蓋帽高手不同,諾蓋拉的護框與他的蓋帽能力正相關,他上賽季每36分鐘可以護框11.2次,比懷特塞德還多1.1次,限制對手籃下命中率47.6%,和懷特塞德持平。

可以說,他在籃筐保護方面,已經展現了以一己之力改變內線防守的能力,接下來需要做的是提升進攻表現,讓教練更多的把他留在場上。

塞爾吉-伊巴卡已經不是那個刷蓋帽王學穆大叔搖手指的伊巴卡了,但他的護框威力一直在。2013到2016三個賽季,他最差的一年限制對手籃下命中率是45.1%,這一資料,放在本賽季,能做到限制對手命中率更低的不超過10個人。

不過,上賽季,他的護框忽然崩塌了,在他的防守下,對手籃下命中率躍升到52.6%,NBA官網沒有早年的資料,無從查證,但猜測下,他的護框應該從來沒這麼差過。

換了球隊,換了環境,防守習慣,防守策略都要重構,奧蘭多魔術週邊防守幾乎是要多差就多差,當伊巴卡進攻端要付出更多精力的時候,他已經支撐不起一支球隊的內線防空。相比之下,被交易到猛龍,他的防守表現又稍稍提升了些,不過距多年維持的水準差距還很大。

伊巴卡加盟猛龍後,剛好與凱裡-羅瑞斷斷續續的傷病期重合,在猛龍這支進攻很散的球隊裡,羅瑞是唯一穩妥的舵手,於是新援的磨合一團糟,伊巴卡的定位並不明確,這也會影響他的防守表現。

伊巴卡如今的進攻得益於投射的巨大進步,已經可以做許多事情:擋拆接球、空切、補籃是看家本事;他的投籃除了定點,還可以給他設計一些借助掩護進攻的戰術;早期他在籃下直來直去,如今也可以玩玩小拋投、勾手之類,多了些機巧;在雷霆這支反擊大隊打了那麼多年,反擊跟進已成本能。

但是,歸根結底,伊巴卡是一個終結點,處理支配球非其所長,簡化使用,讓他做一個進攻端的空間型4號位和擋拆外切手,再做一個防守端的護框手,或許能最大化他的價值。

在諾蓋拉成長起來之前,相比進攻端的錦上添花,球隊更需要他在防守端的雪中送炭。再次強調,猛龍的進攻天賦並不差,只是套路太簡單。

2014-15賽季是約納斯-瓦蘭丘納斯進攻最好的賽季,他命中率達到57.2%,生涯最高。該賽季,他的首要得分手段便是低位單打,場均3.91分,每回合得1.02分,回合得分在累計低位單打超過200次的所有球員中排第一。過去兩個賽季,他從一個頂級低位單打手下滑為一個合格低位單打手,他的命中率連續兩年下滑,這中間經歷的一場傷病,似乎打斷了他成為低位霸主的步伐。而隨著凱裡-羅瑞成長為全明星控衛,德瑪爾-德羅贊進化為中距離之王,瓦蘭丘納斯在進攻端的地位不升反降。

而他才剛過25歲,看起來凱西-教練是打算把他當藍領一直用下去了,他確實可以做好一個藍領,頂級的擋拆接球、不錯的空切,他的進攻選擇中唯一槽點是他在沖搶到前場籃板時,常常是雖千萬人圍剿也要硬上,所以每場至少補兩次籃的他,補籃每回合得分卻只居於末流。這就又牽扯出球權問題,瓦蘭丘納斯上賽季場均出手8.8次(考慮到罰球,也不過10次),然後這其中又有2.2次是靠自己沖搶籃板掙來的,換我搶到這籃板也不會傳出來給別人玩!

瓦蘭丘納斯當然有缺點,慢,護框不好,低位背身不夠簡潔,不適應包夾,但對一個進攻比大多數同位置球員都優秀的主力中鋒,他值得更多出手機會,看到一個球員剛過25歲就停止進步,這太令人痛心了。

5.中距離之王和舵手

科比退役的第一個賽季,德瑪爾-德羅贊勾起了人們對中距離舞者科比的無限回憶,德羅贊的中距離太有科比的風範了。當然,科比不止中距離,但在小球當道、三分風靡的時代,看到一個人能在某一方面如科比般美妙而致命,實在太好了。

德羅贊上賽季無疑將比賽提升了一個級別,他命中率達到46.7%,近六個賽季新高,場均罰球出手8.7次,職業生涯新高,早年他打球躲著打,這兩個賽季在找對抗蹭罰球方面越來越嫺熟。

想起他的進攻,腦海中泛起的鏡頭:翼側啟動,弧頂大個子一個掩護,他起停變換之間已到了肘區,帶點後仰幹拔;翼側啟動單挑,一個胯下,球交右手往底線突,急停後仰;左翼連續胯下,球交右手,中路殺入,面對封堵,略後仰,高舉球,指尖輕輕撥弄,球擦著內線長人大手的攔截牆上升再滑落,顛幾顛,進了;後場持球極速推進,殺入罰球線附近,忽然急停,打個立足未穩;動作幅度極大的佯突忽然收回,後仰跳投,生生將對手騙到4英尺外,一個空位投籃就這麼無中生有造出來;前轉身,後轉身,乾淨俐落……

四個字:美不勝收。而且,他如此執著於兩分球的打法還能極高效,他上賽季通過擋拆持球每回合得到0.97分,優於85%的球員;面框單打每回合1.02分,優於87%的球員;轉換進攻每回合1.26分,優於79%的球員;低位背身每回合1.13分,優於97%的球員。他上賽季場均27.8分,這四種進攻方式貢獻了其中21.2分。

提醒注意,這四種進攻方式全部是持球進攻。持球進攻占比如此之大,效率又能如此之高的超級得分手,當下的聯盟大約只有勒布朗-詹姆斯和詹姆斯-哈登了。

以上是對德羅贊的讚美。接下來說幾點德羅贊這種打法明顯的局限。

第一。持球進攻占比過大,又不是勒布朗-詹姆斯和詹姆斯-哈登那樣的超級組織者,所以他進攻時,球隊的打法是單一的,他與隊友之間也是相互孤立的。

第二。他沒有三分射程,上賽季右側底角三分倒是不錯,但出手極少。所以,他持球時,能壓迫防守,一旦無球,球場的空間就變得很差。

第三。幾乎沒有無球進攻的另一個後果是,離開了球,他幾乎毫無威脅。這一點,想像一下史蒂芬-庫裡無球跑動時的威脅就可以理解。

這三點局限,可以印證的高階資料極多,不展開。所以,凱西教練的打法塑造固然槽點極多,但在德羅贊的使用上,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那德羅贊要提升自己的比賽層次,兩件事,其一是穩定的三分,其二是無球進攻,他至少得做到一樣。

凱裡-羅瑞也是個持球狂魔,不過他好賴三分精准,而且是個組織者,防守也極好。因此,以真實正負值為例,對凱裡-羅瑞的評價要比德羅贊高得多。

凱裡-羅瑞上賽季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好的常規賽表現,場均得分、投籃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均是生涯新高,這是極不可思議的,他已經31歲了,仍在不停進步。

大器晚成,羅瑞之謂。

但是呢!上賽季羅瑞的運氣有點衰,為了全明星,加重了傷勢,缺席22場比賽,還導致季後賽狀態一塌糊塗。甚至可以說,他毀掉了烏傑裡總裁厲兵秣馬的一個賽季。於是,在他生涯最強賽季,仍然沒能擺脫掉一到季後賽就掉鏈子的夢靨。

夏天,他仍然簽下了大合同,3年9000萬,比他過去11個賽季總的合同金額還高2500萬。拋開季後賽掉鏈子,他也值這份合同,如果不是年紀偏大,合同年限還能再長點。

31歲了,攻防兩端無可挑剔,他還會再進步嗎?不敢奢求。保持這種表現,保持到季後賽,分區決賽甚至總決賽可矣。我猜測,烏傑裡經理奉上大合同也是這麼想的——三年為期,你能否帶領多倫多猛龍到新高度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