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干地支”的含義

天干地支, 簡稱為干支, 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幹”和“十二支”都可以表明季節的變動。 按古代的原始含義, 天為“主”, 稱“幹”, 地為“從”稱“支”。 天干取意為樹幹, 強而為陽;地支取意為樹枝, 弱而為陰。 對於十幹和十二支的由來, 從字形和含義分別解釋如下:

一, 十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 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甲:即“鎧甲”, 指萬物衝破其“甲”而出, 像草木破土而萌, 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即“軋”, 指萬物生長, 像草木初生, 枝葉柔軟屈曲。 .

丙:即“炳”, 如赫赫太陽, 炎炎火光, 萬物皆炳燃著, 見而光明。

丁:即“壯”, 草木成長壯實, 好比人的成丁。

戊:即“茂”, 茂盛也, 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即“起”, 指萬物奮然而起的意思。

庚:即“更”, 指大地萬物更新的意思。

辛:即“新”, 指萬物一新的意思。

壬:即“任”或“妊”, 指陽氣潛伏地中, 為萬物被養育著的意思。

癸:即“揆”, 指萬物萌芽的意思。

二,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 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子:即“蘖”, 指陽氣始萌, 萬物繁衍, 像草木種子從土中出生。

醜:即“紐”, 有用繩子捆住之意, 比喻種子在土中發芽, 屈曲著要露出土面。

寅:即“演”, 指寒土中屈曲的草木, 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即“茂”, 指日照東方, 萬物茂盛。

辰:即“震”或“伸”, 萬物震起而生, 陽氣生髮已經過半。

巳:即“已”, 指萬物生長已成。

午:即“仵”, 萬物豐滿長大, 已過極盛之時。

未:即“味”, 指萬物已成的滋味, 像果實成熟。

申:即“身”, 指萬物初具形體。

酉:即“酒”或“老”, 指萬物已十分成熟。

戌:即“滅”, 指萬物消滅歸土。

亥:即“核”,

指萬物已成種子的意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