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八問北京新總規落地,如何將一張藍圖繪到底

9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15年)》, 新版總體規劃成為北京未來城市發展的法定藍圖。 9月29日上午, 北京市政府召開《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新聞發佈會。 市規劃國土委、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對新版總體規劃的執行和落實問題進行了解答。

北京將以“四個意識”抓好總體規劃的實施

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批復》認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理念、重點、方法都有新突破, 對全國其他大城市有示範作用。 所謂三分規劃, 七分落實, 北京將如何把規劃執行好是重中之重。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維表示:這本總體規劃設定的目標很高, 任務很重, 指標約束很嚴, 實施落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批復精神, 切實增強責任感, 使命感和緊迫感, 以“四個意識”抓好總體規劃的實施, 著力抓好以下幾個重點:一是把“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來抓, 二是優化城市空間佈局, 三是嚴守“雙控”“三線”, 四是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五是提高均衡發展水準, 六是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

七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等等。 同時要創新規劃實施體制機制, 抓好到2020年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落實, 細化任務清單、責任清單, 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的體檢評估, 把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不斷開創首都城市發展新局面。

城市空間結構為何確定為“一核一主一副, 兩軸多點一區”?

在本次《總規》公告時, 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為“一主一副, 兩軸多點”。 而最終版本的城市空間結構確定為“一核一主一副, 兩軸多點一區”。 對於這一重要調整,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總規劃師施衛良做出了重要解讀。

施衛良表示, 總規編制組經過多輪徵求意見, 採納專家建議, 城市空間結構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核”和“一區”, 並相應調整了“多點”的內涵, 最終確定為“一核一主一副, 兩軸多點一區”。 這一調整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疏解導向與生態建設。

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區。 在原來“一主”即中心城區的內部將“一核”強調出來, 突出核心區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明確“一核”應充分體現“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 全力做好“四個服務”, 維護安全穩定, 保障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高效開展工作, 同時更好地輻射帶動“兩翼”發展。

一區即生態涵養區。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原來十一個新城的定位, 劃分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多點”和“一區”, 強調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 有所為、有所不為。 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以平原地區新城為主的“多點”, 作為主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地區, 應加強綜合承接能力, 服務保障首都功能, 引領區域發展。 而“一區”則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作為首都的生態屏障、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

將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為主要任務, 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發展示範區、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和美麗自然山水的典範區。

如何實現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的控制目標?

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明確首都要嚴格實施人口、建設規模雙控, 其中明確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準,城六區常住人口也有明確的規模控制目標。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人口調控目標的安排,應該說綜合考慮了首都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供應以及綠色生態空間等多方面硬約束因素,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是相適應的,也符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變化演進的規律。

為支撐這一目標的完成,《總體》同步作出了系統的安排。

一是要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堅戰和持久戰,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綜合整治與人口調控緊密掛鉤,堅決拆除違法建設,加強對疏解騰退空間利用的引導,注重騰籠換鳥、留白增綠,促進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

二是要落實減量發展的要求,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平原地區開發強度要同步實現“三下降”,從規劃土地的源頭上控制住建設規模和佈局,與人口規模掛鉤算帳。

三是要大力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按照“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採取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政策,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的同時,加快城市副中心和郊區新城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有序承接產業、功能和人口。

四是要發揮產業調控和結構升級的牽引作用,以結構優化提升發展品質,重點發展聚人少、附加值高、資本和知識密集的高精尖產業,降低城市發展對人口規模的依賴。

五是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來謀劃人口調控工作,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鎮體系等方面率先突破,堅決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加強交界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

如何實現《總規》確定的空氣品質目標?

新版總規中提出全力治理大氣污染,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氣環境品質得到根本改善。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張大偉表示,北京市將堅持依法治理和科技創新相結合、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相結合、本地治汙和區域協作相結合的原則,多措並舉、多方聯動、多管齊下,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等手段,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推動污染物大幅減排,全面改善環境品質,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生態環境。

從治理思路上來看

體現法治、精治、共治,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在污染物減排領域上進一步拓展,向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其他污染物轉變,向生活、農業等領域拓展;

二是在污染技術路線上進一步統籌,堅持聚焦PM2.5治理,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

三是在管理手段上進一步創新,從以工程減排為重點,向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並重轉變,向環境管理精細化要效益;

四是在防治思路上進一步突破,從以政府主導為主,向政府、企業,特別是公眾共同參與轉變,提升全社會環境意識,使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

從具體措施來看

聚焦四個重點領域:

一是在推進機動車排放綠色化方面,堅持“先公交、嚴標準、促淘汰”的技術路線,以重型貨運車管控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約束等綜合手段,使全市機動車結構向更加節能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二是在推進能源清潔化方面,推進形成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輔助的能源供應體系,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50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基本實現無煤化。

三是在推進產業低排化方面,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為引領,結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四是嚴格控制揚塵和農業面源污染,減少農業氨排放。

具體措施將聚焦四個重點領域:

一是在推進機動車排放綠色化方面,堅持“先公交、嚴標準、促淘汰”的技術路線,以重型貨運車(柴油機械)管控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約束等綜合手段,使全市機動車結構向更加節能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如何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新總規中提出嚴控房價高漲,在加強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時,加大住宅供地,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鄒勁松表示,市住建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認真貫徹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和中央批復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方向,圍繞政府和市場、供給和需求、當前和長遠、新房和存量房四個關係,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一方面,在產權住房方面,在深入分析住房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供地計畫,不斷加大住房用地供應,滿足市場基本需求,並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滿足多層次購房需求,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近期,我市正式發佈《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和建設導則,規範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基本住房需求。同時綜合施策大力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堅持嚴格的住房限購政策不動搖,不斷強化差別化信貸政策,提高首套房認定標準,實行“認房又認貸”,提高二套房首付比,嚴格執行個人轉讓住房徵收個人所得稅政策,擠壓投機投資需求,防範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方面,進一步發揮租賃市場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重要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進《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立法工作,努力推動儘快進入立法審議程式。同時結合北京實踐加快完善住房租賃政策措施,市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已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即將發佈。從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建立監管平臺、規範租賃關係、落實租賃賦權、加強行業監管等方面提出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具體措施,引導居民形成先租後買的梯次消費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50萬套租賃房建設,規範開發企業自持商品房建設和管理,儘快形成供應,穩步推進公租房的精准化分配,促進職住平衡。

如何貫徹落實“四定原則”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上,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表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的工作,另外就是要做好水源保護。

開源主要是增加外調水量。《總規》提出增強水資源戰略儲備,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闢東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形成外調水和本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調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按照《總規》的要求,我們未來將積極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多調水,按照“喝存補”的順序用好用足,緩解北京本地水資源短缺的壓力。

節流總體要求是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具體措施包括:

1、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總規》提出要疏解騰退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大型醫療機構、調整優化傳統商業區(不再新增商業功能)、推動傳統平房區保護更新(人口減量、密度降低)。堅決退出一般性產業,嚴禁再發展高端製造業的生產加工環節。推進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專業市場疏解。疏解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一般培訓機構和具備條件的文化團體。這些疏解工作都有利於降低用水量。

2、控制用水總量。在控制全市人口總量不超過2300萬人、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由現狀2921km2減少到2020年的2860 km2和2035年的2760 km2)的基礎上,按照農業用水負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生活用水控制增長、生態用水適度增長的原則,加強用水管控。

3、進一步提高節水水準。強化農村、園林綠地城鄉結合部節水管理。生態環境、市政雜用優先使用再生水和雨洪水。

4、加大再生水利用量,以再生水替代清水。《總規》提出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要達到12億方。

公園綠地如何實現跨越式增長?

總規提到,到2020年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現狀的67.2%提高到85%,到2035年提高到95%。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表示,實現公園綠地跨越式增長北京正在行動。一是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留白建綠。二是通過代征綠地騰退和棚戶片區整體改造,規劃建綠。三是實施中心城楔形綠地建設,加寬加厚道路、水系兩側綠帶厚度,建設帶狀公園綠地,線性加綠。四是利用邊角地、廢棄地,建設小微公園。見縫插綠。

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將建設公園綠地30處,新增小微綠地200處,形成大中小搭配合理、佈局均勻的公園綠地服務網路,提升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治理大城市病如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總規》指出,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的戰略,加強交通需求調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網、鼓勵綠色出行,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於2500公里。2035年綠色出行比例將不低於80%。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表示,緩解交通擁堵需要治標治本兩手硬。治標措施堅持不懈,大力推進年度緩堵行動計畫,每年都有新目標、新舉措、新成效、新感受。治本方面,此次總規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將綜合交通承載能力作為城市發展的約束條件,就是要將治理交通擁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治理城市病的重大舉措。

交通承載力約束的總體思路就是要改變交通發展被動適應城市發展的局面,在規劃層面向交通引導城市發展轉變,把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實施率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在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供給能力,特別是注重提升公共交通、綠色交通供給能力的同時,對城市規劃佈局、人口規模和分佈、就業崗位配置、城市空間結構、用地佈局、開發強度、配套設施建設等形成約束機制,逐步實現交通供需的匹配。

要以軌道交通為骨架,注重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的一體化開發、混合功能開發、高容積率開發,引導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實現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把握地鐵已經成網、共用經濟快速發展新變化,以更高目標追求謀劃交通治理和發展,健全完備交通法律制度,更加注重交通精細化管理的精治、共治、法治,更好服務於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準,城六區常住人口也有明確的規模控制目標。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人口調控目標的安排,應該說綜合考慮了首都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供應以及綠色生態空間等多方面硬約束因素,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是相適應的,也符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變化演進的規律。

為支撐這一目標的完成,《總體》同步作出了系統的安排。

一是要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堅戰和持久戰,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綜合整治與人口調控緊密掛鉤,堅決拆除違法建設,加強對疏解騰退空間利用的引導,注重騰籠換鳥、留白增綠,促進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

二是要落實減量發展的要求,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平原地區開發強度要同步實現“三下降”,從規劃土地的源頭上控制住建設規模和佈局,與人口規模掛鉤算帳。

三是要大力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按照“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採取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政策,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的同時,加快城市副中心和郊區新城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有序承接產業、功能和人口。

四是要發揮產業調控和結構升級的牽引作用,以結構優化提升發展品質,重點發展聚人少、附加值高、資本和知識密集的高精尖產業,降低城市發展對人口規模的依賴。

五是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來謀劃人口調控工作,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鎮體系等方面率先突破,堅決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加強交界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

如何實現《總規》確定的空氣品質目標?

新版總規中提出全力治理大氣污染,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氣環境品質得到根本改善。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張大偉表示,北京市將堅持依法治理和科技創新相結合、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相結合、本地治汙和區域協作相結合的原則,多措並舉、多方聯動、多管齊下,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等手段,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推動污染物大幅減排,全面改善環境品質,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生態環境。

從治理思路上來看

體現法治、精治、共治,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在污染物減排領域上進一步拓展,向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其他污染物轉變,向生活、農業等領域拓展;

二是在污染技術路線上進一步統籌,堅持聚焦PM2.5治理,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

三是在管理手段上進一步創新,從以工程減排為重點,向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並重轉變,向環境管理精細化要效益;

四是在防治思路上進一步突破,從以政府主導為主,向政府、企業,特別是公眾共同參與轉變,提升全社會環境意識,使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

從具體措施來看

聚焦四個重點領域:

一是在推進機動車排放綠色化方面,堅持“先公交、嚴標準、促淘汰”的技術路線,以重型貨運車管控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約束等綜合手段,使全市機動車結構向更加節能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二是在推進能源清潔化方面,推進形成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輔助的能源供應體系,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50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基本實現無煤化。

三是在推進產業低排化方面,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為引領,結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四是嚴格控制揚塵和農業面源污染,減少農業氨排放。

具體措施將聚焦四個重點領域:

一是在推進機動車排放綠色化方面,堅持“先公交、嚴標準、促淘汰”的技術路線,以重型貨運車(柴油機械)管控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約束等綜合手段,使全市機動車結構向更加節能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如何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新總規中提出嚴控房價高漲,在加強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時,加大住宅供地,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鄒勁松表示,市住建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認真貫徹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和中央批復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方向,圍繞政府和市場、供給和需求、當前和長遠、新房和存量房四個關係,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一方面,在產權住房方面,在深入分析住房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供地計畫,不斷加大住房用地供應,滿足市場基本需求,並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滿足多層次購房需求,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近期,我市正式發佈《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和建設導則,規範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基本住房需求。同時綜合施策大力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堅持嚴格的住房限購政策不動搖,不斷強化差別化信貸政策,提高首套房認定標準,實行“認房又認貸”,提高二套房首付比,嚴格執行個人轉讓住房徵收個人所得稅政策,擠壓投機投資需求,防範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方面,進一步發揮租賃市場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重要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進《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立法工作,努力推動儘快進入立法審議程式。同時結合北京實踐加快完善住房租賃政策措施,市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已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即將發佈。從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建立監管平臺、規範租賃關係、落實租賃賦權、加強行業監管等方面提出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具體措施,引導居民形成先租後買的梯次消費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50萬套租賃房建設,規範開發企業自持商品房建設和管理,儘快形成供應,穩步推進公租房的精准化分配,促進職住平衡。

如何貫徹落實“四定原則”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上,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表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的工作,另外就是要做好水源保護。

開源主要是增加外調水量。《總規》提出增強水資源戰略儲備,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闢東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形成外調水和本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調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按照《總規》的要求,我們未來將積極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多調水,按照“喝存補”的順序用好用足,緩解北京本地水資源短缺的壓力。

節流總體要求是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具體措施包括:

1、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總規》提出要疏解騰退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大型醫療機構、調整優化傳統商業區(不再新增商業功能)、推動傳統平房區保護更新(人口減量、密度降低)。堅決退出一般性產業,嚴禁再發展高端製造業的生產加工環節。推進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專業市場疏解。疏解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一般培訓機構和具備條件的文化團體。這些疏解工作都有利於降低用水量。

2、控制用水總量。在控制全市人口總量不超過2300萬人、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由現狀2921km2減少到2020年的2860 km2和2035年的2760 km2)的基礎上,按照農業用水負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生活用水控制增長、生態用水適度增長的原則,加強用水管控。

3、進一步提高節水水準。強化農村、園林綠地城鄉結合部節水管理。生態環境、市政雜用優先使用再生水和雨洪水。

4、加大再生水利用量,以再生水替代清水。《總規》提出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要達到12億方。

公園綠地如何實現跨越式增長?

總規提到,到2020年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現狀的67.2%提高到85%,到2035年提高到95%。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表示,實現公園綠地跨越式增長北京正在行動。一是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留白建綠。二是通過代征綠地騰退和棚戶片區整體改造,規劃建綠。三是實施中心城楔形綠地建設,加寬加厚道路、水系兩側綠帶厚度,建設帶狀公園綠地,線性加綠。四是利用邊角地、廢棄地,建設小微公園。見縫插綠。

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將建設公園綠地30處,新增小微綠地200處,形成大中小搭配合理、佈局均勻的公園綠地服務網路,提升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治理大城市病如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總規》指出,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的戰略,加強交通需求調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網、鼓勵綠色出行,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於2500公里。2035年綠色出行比例將不低於80%。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表示,緩解交通擁堵需要治標治本兩手硬。治標措施堅持不懈,大力推進年度緩堵行動計畫,每年都有新目標、新舉措、新成效、新感受。治本方面,此次總規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將綜合交通承載能力作為城市發展的約束條件,就是要將治理交通擁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治理城市病的重大舉措。

交通承載力約束的總體思路就是要改變交通發展被動適應城市發展的局面,在規劃層面向交通引導城市發展轉變,把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實施率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在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供給能力,特別是注重提升公共交通、綠色交通供給能力的同時,對城市規劃佈局、人口規模和分佈、就業崗位配置、城市空間結構、用地佈局、開發強度、配套設施建設等形成約束機制,逐步實現交通供需的匹配。

要以軌道交通為骨架,注重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的一體化開發、混合功能開發、高容積率開發,引導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實現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把握地鐵已經成網、共用經濟快速發展新變化,以更高目標追求謀劃交通治理和發展,健全完備交通法律制度,更加注重交通精細化管理的精治、共治、法治,更好服務於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