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昔日遭水災搬家具遊一夜今免費住新房 范縣老漢樂開顏

大河網訊"住到這真是三不愁:吃穿不愁, 住房不愁, 產業不愁。 啥都改善了, 天天有物業打掃衛生, 3年不收物業費, 晚上光跳廣場舞的都有4班。

"9月28日, 家住濮陽市范縣張莊鄉千安社區的石成冬告訴記者, 現在的日子可滋潤了。

 一生蓋4次房 遭水淹搬家具遊一夜

今年68歲的石成冬以前的家在黃河灘區, 距離黃河岸邊只有3裡地, 雖然大堤一直在加固, 但是遭水淹是常有的事, "以前的破舊房子都是用泥巴抹的磚瓦房,

我印象裡家裡上水都有四次, 蓋房子蓋了4次。 1970年那次, 我從家搬東西游泳遊了一夜。 "

現在的石成冬在工業園區看大門, 一個月領1000元工資, 按規定搬遷一個人獎勵1000元, 一戶獎勵3000元, 原來的老房子拆除之後還有獎勵, 石成東拿到了10000多元的獎勵。

石成冬祖輩生活在黃河灘區, 多數灘區群眾窮其一生墊台建房, 宅基高窪不平, 房屋參差不齊, 最多高差近10米, 造成村內街巷狹窄陡峭, 道路崎嶇不平, 部分群眾仍生活在缺水、少電、無路、資訊閉塞的環境之中, 過著"生產靠天, 搬運靠肩""拾柴燒火來做飯, 養雞養鴨換零錢, 養豬養羊為過年"的貧困生活。

千安社區小夥成"搶手貨" 姑娘爭相嫁過來

然而, 搬到了千安社區之後, 寬敞的水泥路, 整齊的居民樓, 樓上是光伏發電設備, 路邊是太陽能路燈, 以前吃過晚飯只能睡覺的老兩口, 現在晚上都跳起了廣場舞。

據瞭解, 千安社區由張莊鄉後房、雙廟朱、李菜園、前房、蒲笠堌堆、王英等6個村遷建整合而成, 安置了1000多戶村民。 安置區內設有幼稚園、小學、文化活動中心、社區管理中心、廣場、禮堂商業門店、集貿市場、農具存放處、垃圾中轉站、公廁等。

值得一提的是, 這裡的房子建設前, 經過徵集搬遷試點村群眾意願, 設計了聯排小院和多層樓房, 並有多種戶型供選擇。

和村民聊天中, 記者發現自從附近幾個村裡的人搬遷到千安社區之後, 社區裡的小夥成了"搶手貨", 別的村的姑娘爭相要嫁過來, 且都少要彩禮, 而過去村子在黃河灘區裡的時候, 年輕人娶媳婦兒都是個難事。

社區優越的居住環境,使得別人家的“拆遷難”問題在這裡迎刃而解。不止如此,居住在千安社區的很多居民,當初都是主動要求先拆先遷的。

新房家門口打工 生活樂無憂

千安社區相關負責人算了筆賬:以平均每人補貼30平方米為標準,一個四口之家,基本不用多交錢,就能住進120多平方米的樓房。新社區的位置離鄉裡以及木材加工園區更近了,試點村全部搬遷後又可新增耕地160畝,不僅利於搬遷群眾從事農業耕作,而且方便村民就近到木材加工企業務工就業,徹底改變了灘區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此外,千安社區還有"光伏扶貧"專案,社區樓頂全部租給齊星集團,每年都有一筆收入。

2014年底,範縣被列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縣,范縣張莊鄉遷安社區和陳莊鎮荷香社區是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兩個試點專案,自遷建工作啟動以來,兩個試點專案涉及2個鄉8個村2037戶6984人,其中分散安置411戶1617人,集中安置1626戶5367人。

今年,范縣再次向貧困灘區宣戰,把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列入全縣重點工作加以推進,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4個鄉鎮的24個村莊5350戶19364人灘區群眾的搬遷,3201畝土地的複墾。

社區優越的居住環境,使得別人家的“拆遷難”問題在這裡迎刃而解。不止如此,居住在千安社區的很多居民,當初都是主動要求先拆先遷的。

新房家門口打工 生活樂無憂

千安社區相關負責人算了筆賬:以平均每人補貼30平方米為標準,一個四口之家,基本不用多交錢,就能住進120多平方米的樓房。新社區的位置離鄉裡以及木材加工園區更近了,試點村全部搬遷後又可新增耕地160畝,不僅利於搬遷群眾從事農業耕作,而且方便村民就近到木材加工企業務工就業,徹底改變了灘區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此外,千安社區還有"光伏扶貧"專案,社區樓頂全部租給齊星集團,每年都有一筆收入。

2014年底,範縣被列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縣,范縣張莊鄉遷安社區和陳莊鎮荷香社區是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兩個試點專案,自遷建工作啟動以來,兩個試點專案涉及2個鄉8個村2037戶6984人,其中分散安置411戶1617人,集中安置1626戶5367人。

今年,范縣再次向貧困灘區宣戰,把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列入全縣重點工作加以推進,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4個鄉鎮的24個村莊5350戶19364人灘區群眾的搬遷,3201畝土地的複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