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實現“人眼解析度”,融資820萬美金的Varjo是如何做到的?

9月29日, 芬蘭VR初創公司Varjo宣佈獲得820萬美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歐洲風投公司EQT Ventures Fund領投, Lifeline Ventures Fund III、The Venture Reality Fund以及數位私人投資者跟投。

據瞭解, 這筆投資將用於增加Varjo團隊,

擴大市場行銷計畫, 以及20|20頭顯的後續開發。

這家聲名不顯的VR廠商創立于2016年8月, 總部位於芬蘭的赫爾辛基, 由前諾基亞和微軟等技術巨頭的前員工創辦, 第一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是今年的6月。

今年6月時, Varjo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原型機。 值得一提的是, Varjo原型機並未從新設計, 而是將Oculus Rift一通“魔改”。 將其自創的人眼仿生顯示幕技術替換掉Oculus的自帶螢幕。

首創的“高解析度OLED顯示幕+低解析度顯示幕的組合”將Oculus的畫面效果提升了一個量級。 將螢幕圖元提升到了驚人的7000W, 兩者的區別就好好似看視頻時, 一個選擇“流暢”一個是“超清”, 驚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今天, 我們就仔細扒一扒Varjo是如何實現“人眼解析度”以及“7000W圖元螢幕”的。

在開始之前, 要先進行一波科普。

文章所說的“人眼解析度”其實有兩層含義, 一方面是指螢幕解析度達到驚人高度後, 可以讓肉眼看不到顆粒;另一方面則是指頭顯成像系統會對日常眼睛的工作原理進行類比, 進而讓VR顯示的畫面更貼近肉眼的觀測習慣。

科普完畢, 先來看第一點。

說是“人眼解析度”, 但Varjo並非是全螢幕統一實現“人眼解析度”。 Varjo使用高解析度OLED顯示幕+低解析度顯示幕的組合實現部分“人眼解析度”。

組合後, 人眼看到的畫面左側及右側邊緣解析度相對較低, 而中間部分則高出許多。 正如人類大腦及眼睛過濾視線焦點外的事物,

Varjo頭顯設備將使用眼球跟蹤技術及其他軟體來更好呈現虛擬場景。

簡單來說, 即通過只在中間部分提供高解析度, 利用技術在其他部分進行補全, 及可達到整體均為高解析度的效果。

示意圖(供讀者理解)

為了盡可能提高螢幕中心解析度,

Varjo使用了索尼的MicroOLED鏡片。 該鏡片大小僅為0.7寸。 在透鏡增強的加持下, 頭顯設備中通過鏡面反射所視場角約為20°的圖像將會被高密度圖元點填滿。 在這種情況下, 肉眼已經觀測不到任何的螢幕圖元點, 算是實現了人眼不可見。

除此之外, 我們再來看第二點——模仿人眼工作原理。

我們人類的眼睛在注視某一事物是會將注視點外的畫面做“虛化處理”, 保證注視點的的清晰度。

Varjo同樣實現了類似的功能。 雖然這樣的功能不是Varjo首創, 但聯合上述超高解析度的雙屏技術, 顯然Varjo能夠將這一功能實現的更徹底。

最後, 我們通過一張對比圖, 可以看出Varjo的畫面明顯優於Oculus。

不過,這樣的技術並不完美。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當我們以保持不變的角度反復觀察同一物體時,我們並非總是啟用視網膜的同一部位。這一人體獨特的工作機制可是給頭顯設備出了個大難題。

雖然如此,但Varjo的確給我們帶來了非常不錯的前景,以目前可以獲得的高性能PC加上實現真正具有沉浸感的VR體驗。

不過,這樣的技術並不完美。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當我們以保持不變的角度反復觀察同一物體時,我們並非總是啟用視網膜的同一部位。這一人體獨特的工作機制可是給頭顯設備出了個大難題。

雖然如此,但Varjo的確給我們帶來了非常不錯的前景,以目前可以獲得的高性能PC加上實現真正具有沉浸感的VR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