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臺灣女作家丘秀芷代夫回鄉祭祖 了卻先生80年鄉愁

圖為符岸壇(左)與青年時期的符兆祥(右)。 受訪者 供圖

中新網海口3月31日電 (記者 關向東 洪堅鵬)“小說家F, 有著男人少見的鵝蛋臉,

額頭光潔, 眉毛粗濃, 眼神清亮, 英氣之中偶或閃過幾許也是男人少見的秀氣。 機伶率性而隨和善良, 說起朋友間的不幸, 三兩句未完即眼眶泛紅, 哽咽至少三十秒。 提到快樂之事, 則又笑聲朗亮, 偶如驚天動地, 哈哈哈也是至少三十秒。 總之, 看起來開朗樂觀, 家庭、事業平順圓滿的男人。 ”

圖為2016年12月20日, 符兆祥夫婦及長子符立中在臺北家中。 關向東 攝

臺灣作家季季如是評價她的第一個海南朋友F。 F本名符兆祥, 是臺灣著名作家。

祖籍海南文昌的符兆祥, 生於1937年, 喪父時還不滿2歲, 生母被家人趕走, 由親戚撫養長大。 14歲時, 被從香港帶到了臺灣。 符兆祥自述從小是個野孩子, 沒人管, 很孤單。

少年時, 由於他的大姨媽要照顧8名子女, 所以鮮少顧及符兆祥。 符兆祥便拼命寫稿, 賺些零花錢, 上高一時, 他便獲得《香港時報》辦的“亞洲文藝小說獎”第一名, 此後便經常在報刊上公開發表作品, 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丘秀芷與堂嫂呂玉蘭(中)、堂弟符祥炎合影。 受訪者 供圖

儘管符兆祥是個文學上的“強者”, 但內心卻深藏對家庭的敏感與脆弱。 他知道自己與宋美齡是同鄉, 但是寫作的文章從來不寫自己兒時的故事, 更沒有主動跟妻、子女們談起家人的事情, 也從未向他們表達要回海南的願望。

他的妻子丘秀芷同為一名作家。 丘多方探尋, 查閱史料,

終於弄清符兆祥的身世, 原為抗戰將士符岸壇之後。 由此找到符岸壇的照片, 符兆祥這才第一次見到生父的模樣。

“公公年輕時樣子和我先生年輕時簡直一模一樣。 ”丘秀芷說。

在近些年中, 符兆祥偶有機會到大陸參加活動, 但都未回到海南這片“故土”。

2014年, 季季獲邀來到海南參加首屆兩岸筆會, 回台後要寫一篇關於海南的文章, 這時想起了曾說起過“蔣夫人(宋美齡)說要照顧我們海南同鄉”這句話的符兆祥。 於是散文《我的第一個海南朋友》應運而生。

季季說, 符兆祥的表現乃是近鄉情怯。

2016年12月, 兩岸筆會再度在海南三亞舉辦。 收到邀約的符兆祥因身體不便, 委託丘秀芷代為參加。 這一回, 符兆祥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了兩個名字交予丘秀芷:符祥雄、符家瑛,

希望能找到他們。 二人分別是他的堂兄和同父異母姐姐。

通過海南的媒體, 丘秀芷懷揣紙條尋親的事被傳播了出去。 丘秀芷坦言, 對這次尋親本不抱希望。

令人驚喜的是, 就在2016年12月12日報紙將此事刊發的當天, 便馬上有來自文昌的消息, 符祥雄的子女看到了!

那天一早, 身在文昌頭苑鎮的符傳濤和往常一樣出門喝早茶。 “走在街上, 就有人跟我說有人在報紙上找你爸爸符祥雄!”符傳濤說。 於是他趕忙回家告訴90多歲的老母親呂玉蘭, 企盼多年的親人終於有了音信!吃過午飯, 符傳濤幾兄弟便從文昌驅車奔赴三亞, 與丘秀芷相認。

今年3月27日, 丘秀芷代符兆祥回到故鄉海南文昌, 與親人們相會, 並探訪了公公符岸壇的故居,祭拜先祖。見到符兆祥92歲的堂嫂呂玉蘭、堂弟符祥炎,以及家族幾代十幾口人,丘秀芷倍感激動,老淚縱橫。

丘秀芷說,先生不到2歲喪父,一生漂泊,“但是先生不再孤單,因為在文昌還有很多親人。”

令人惋惜的是,年近八旬的符兆祥因身體狀況欠佳,恐怕近期仍難圓親身回鄉之願。

丘秀芷代夫回鄉祭祖後,在侄孫符霖陪同下遊覽海口。在海口灣感受瓊州海峽輕風,游騎樓老街,品嘗“老爸茶”,丘秀芷對自己被服務員認作海南人特別欣慰。帶著滿心喜悅之情,丘秀芷啟程返台。他們夫婦二人的長子符立中和家人商量好,準備年內來瓊,看看自己的家鄉。(完)

並探訪了公公符岸壇的故居,祭拜先祖。見到符兆祥92歲的堂嫂呂玉蘭、堂弟符祥炎,以及家族幾代十幾口人,丘秀芷倍感激動,老淚縱橫。

丘秀芷說,先生不到2歲喪父,一生漂泊,“但是先生不再孤單,因為在文昌還有很多親人。”

令人惋惜的是,年近八旬的符兆祥因身體狀況欠佳,恐怕近期仍難圓親身回鄉之願。

丘秀芷代夫回鄉祭祖後,在侄孫符霖陪同下遊覽海口。在海口灣感受瓊州海峽輕風,游騎樓老街,品嘗“老爸茶”,丘秀芷對自己被服務員認作海南人特別欣慰。帶著滿心喜悅之情,丘秀芷啟程返台。他們夫婦二人的長子符立中和家人商量好,準備年內來瓊,看看自己的家鄉。(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